人民幣升值對商品價格的直接影響:
總體來看,不能輕視人民幣升值預期對大宗商品市場可能產生的重要影響。無論石油、棉花、大豆、小麥、有色金屬還是天然膠、煤炭、鐵礦石,在其他交易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人民幣相對美元等外幣升值,就意味著可以用同等的人民幣兌換到更多的外幣用于進口,從而導致進口成本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隨之就會下跌。同時增加出口產品成本、抑制出口。理論上,一國貨幣升值幅度和該國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幅度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受到心理因素影響,貨幣升值時,大宗商品平均價格下跌幅度要大于升值幅度。
如果人民幣升值,將會對期貨投資操作,尤其是投機、套利等產生直接影響。主要表現在:
1、對投機的影響
如果人民幣升值,那么以美元標價的商品價格(LME銅、鋁,CBOT大豆、小麥等)換算成人民幣標價時,其價格會較以前要小。以銅為例,在以前的投機交易實踐中,由于貿易、供需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當LME金屬價格變動10美元/噸時,上海期貨銅價格變動幅度為100元/噸左右。在人民幣升值后的情況下,當LME金屬價格變動10美元/噸時,以人民幣標價的上海金屬價格變動幅度會變小。這種變化對于根據LME金屬價格變動而確定上海金屬期貨價格變化水平的投資者至關重要。
2、對套利的影響
目前,套利交易者利用國內外市場進行投資的依據是國內外期市的比價關系。一般認為上海期貨銅與LME三個月期銅的比值為9.5-11.5之間。這個比值是一種經驗數據。從原理上講,套利交易者利用的國內外期市的比價關系是一種經驗模型。當人民幣升值時,國內金屬價格的比值會下降。套利交易者就需根據修正后的經驗模型進行投資。
人民幣升值對商品價格的間接影響:
1、 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
一般地說,人民幣升值10%,只會使國內經濟增速減少0.75%。相對于去年高達9.1%的經濟增長率而言,這種影響是輕微的,既不會引發通貨緊縮,也不會對就業造成太大壓力。更有經濟學家測算發現,在進出口稅收政策調整的配合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5%,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問題即可基本解決。在國內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和日益開放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將降低進口和投資的成本,從而使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增加。之所以分析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是因為銅、鋁、天然膠等商品的需求與其密切相關。就微觀而言,我國絕大部分銅應用于機電產品,長期以來,中國的家電行業都是憑借著"物美價廉"打入國外的中低檔市場的,利潤已經很薄, 同時不少進口國家反傾銷政策的出臺,也避免了國內生產企業再打低價戰。人民幣升值無疑使這種微弱的價格競爭優勢大打折扣,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國際分工的變化。因此這將直接影響到家電行業的出口規模,導致對銅的需求也隨之減少。并且升值后的人民幣將直接影響到國內消費,對于國內銅價格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至于小麥、大豆等農產品的需求受經濟因素的影響較小。
2、 人民幣升值對美元的影響
這里提出分析人民幣升值對美元的影響,不僅是由于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也由于美元是國際市場商品的主要標價貨幣。人民幣升值5%是否意味著美元相對于人民幣貶值5%?理論上似乎是這樣,但人民幣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貨幣,況且"美元相對于人民幣貶值5%"與"美元貶值5%"也是兩碼事。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作為人民幣升值對銅價影響的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和主要進口大國,進口成本的下降,導致進口需求增加,又由于市場會做出"中國隨后將加大進口數量"的預期,很可能會導致以美元標價的國際市場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揚,加深國際供需緊張關系,并進而抑制國內市場價格的下跌。還有一種觀點,在匯率大幅波動期間,市場還會派生出保值投資需求。投資者以弱勢貨幣買入較易儲存的貨物(如以美元買銅),在未來以強勢貨幣標價出售,可以回避匯率的巨大風險,尤其是利率水平較低時期,此類"金融交易"對市場影響很大。據CRU統計,2002年在歐洲地區至少有90萬噸以上的鋁錠被"金融融資"鎖定,造成目前國際市場現貨緊張的局面。
人民幣的價格其次表現在利率上。
從經濟(特別是投資)增長速度(GDP)、通貨膨脹率(CPI)、以及國際、國內的利率水平(國債走勢)來分析,在真實利率很低甚至是負值的情況下,居民的直接反應就是減少儲蓄,拿出更多的錢來消費,或者購買房地產,或者投資于黃金以及實物資產。對于企業來說,很簡單,物價上升,真實利率下降,企業融資成本變得非常低,而現在實業投資的利潤回報率比較高,且很多商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想法肯定是增加實業投資。此時如果人民幣利率不動的話,這種總需求旺盛、內生的需求擴張趨勢將很難抑制住。這時央行也許會采取升息的辦法,但推出的時間可能會比較慢(可能在美聯儲升息之后),第一次升息可能會滯后于物價的變化。當然,調高利率也有負面影響,比如說,在世界利率水平(特別是美國聯邦基準利率)較低的情況下,再次調高人民幣利率,會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加重。
因此分析人民幣升息可以從美聯儲升息開始,美聯儲一旦升息,對全球商品市場產生利空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同商品受到美聯儲可能升息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具體來說,農產品市場受到的壓力將要比有色金屬更為明顯。這是由于小麥、大豆、玉米以及棉花等農產品也是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升息有助于美元匯率上升,將會相應削弱美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給價格帶來下行的壓力。類似的分析可應用于人民幣,只是中國人的投資意識有很大差別,喜好投資的人并不會因為小幅的升息而減少投資,沒有投資意識的人利率再低也儲蓄。總之,利率對于經濟進而對于商品價格的影響不明顯。
去年以來,我國商品價格漲幅明顯,特別是石油、鋼鐵、糧油、棉花、有色金屬、天然膠的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上揚,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內外經濟增長對商品需求增長所拉動,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美元持續走低導致人民幣"掛鉤"貶值而輸入的。當然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還受到自然災害等其它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升息預期緩解了成本輸入引起的價格上漲壓力,加之國內投資步伐在今后有望放慢,以及在前期漲幅較大的情況下,商品價格可能呈現滯漲甚至回調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