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政策 » 正文

為何給美轉基因產品開綠燈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在和美國人談判的過程中,真正左右我們作出決定的是國內市場對大豆的需求”

  中國對進口外國轉基因產品頒發為期兩年的“臨時證明”的管理措施,于今年4月21日正式終止,而代以頒發長期生物安全證書。

  農業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將依照國際慣例,對轉基因產品進口進行正常管理。我們采取的每一個步驟,都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辦的。”

  首次給轉基因產品發放長期安全證書

  在等待了兩年以后,中國政府于今年2月終于為美國向中國出口的5種轉基因產品發放了生物安全證書,令美國農業界的領導人大喜過望。

  來自農業部的消息說,被獲準進入中國的5個轉基因產品:大豆一種,玉米和棉花各兩種,都是美國轉基因種子公司孟山都的產品。孟山都向中國申請了7個轉基因產品,最后其中5個獲得了生物安全證書。

  這是中國政府首次給進口轉基因產品發放長期生物安全證書。這個證書并非像有些報道說的那樣是“永久性的”,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證書有效期為3年,棉花為5年。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羅·赫克稱,中國最終為美國轉基因產品頒發安全證書的決定“對美國農民來說是個好消息”,他還說,中國政府的“這個行動不僅穩定了美國的大豆市場,而且還保證了中國消費者的肉類、魚類、蛋類以及食用油價格的穩定”。

  然而,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中國項目主管施鵬翔卻不同意這個看法。“綠色和平”曾經試圖說服中國政府,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大豆市場限制轉基因產品。

  由于對轉基因是否會危害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尚有爭議,所以其產品在歐洲和其他許多國家遭到了民間的強烈抵制。但是在中國,除了個別消費者要求標識轉基因商品,還沒有一個抵制轉基因產品的民間運動。事實上,中國政府批準美國轉基產品進口,除了“綠色和平”中國的抗議外,既沒引起多大爭論,也沒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這一點令施鵬翔感到沮喪。因為他擔心綠燈放行意味著給美國轉基因產品進入中國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環境。他說,“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不僅僅是科學家和決策者應該關心的問題。轉基因很可能危害我們的社會環境和生存環境。”

  國內一些媒體斷言,允許美國轉基因產品進入,是中國方面為了平衡同美國貿易順差而做出的妥協。2003年,兩國的貿易順差已經到1300億美元。

  不存在與美國妥協的因素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段武德否認了有關推測。“在和美國人談判的過程中,不存在妥協的因素,”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真正左右我們作出決定的是國內市場對大豆的需求。”

  雖然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但是,段說,國內已經出現大豆短缺。一方面,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對做飼料用的豆粕的需求急劇增加;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植物油的消費量增大。

  農業部基因辦公室透露的數字表明,中國對大豆的進口已經從1999年的400萬噸上升到2003年的2074萬噸。中央電視臺駐美國紐約的記者屈小平報道說,中國是美國大豆的第一進口國,美國大豆收入有15%來自中國。

  “如果我們不從美國進口大豆,就勢必進口豆油。這樣(榨油)利潤就丟掉了。”段說。在是否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問題上,中國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因為國際大豆貿易市場上,轉基因大豆占了90%。這些大豆主要來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

  其實,中國為美國大豆放行是很謹慎的。農業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說,批準安全證書之前,所有轉基因產品的進口事務,都是嚴格遵循農業部2002年頒布的《轉基因農產品安全管理臨時措施公告》進行的。該公告規定,所有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產品,必須提前兩個月向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申請“臨時證明”;申請材料包括包裝樣本,有關產品可食性和營養質量的技術評估,以及安全認證報告。

  出于對生物安全的考慮,中國不得不讓孟山都為安全證書申請等待了兩年。段武德說,“沒有人能保證,轉基因大豆沒有一顆落到大田里。所以,我們必須做大田安全測試。”

  農業部基因辦公室一位官員證實說,批準孟山都安全證明申請之前,中國已經做了多次大田測試,以評估轉基因對環境的影響。測試結果表明,轉基因污染幾乎等于零。

  轉基因技術是解決溫飽問題的福音

  中國政府頒發給孟山都的安全證書明確規定,進出口商必須確保轉基因大豆只能用作加工原料,并嚴格防止其環境釋放。

  但是,“綠色和平”的施鵬翔對此卻不敢肯定。“轉基因大豆進來了,就很難控制它的去向,”他說,“每顆大豆都是一粒種子。一旦被種進田里就可能和野生大豆或傳統大豆發生雜交,從而導致基因污染。”

  中國農科院正在進行的一項實驗表明,這種雜交是有可能發生的。該院資深研究員、世界大豆協會理事員邱麗娟說,雜交的結果會有兩種,一是野生大豆可能產生抗除草劑基因,演變成無法消滅的超級雜草;二是植物科學家再也不能利用野生大豆的基因培育新的大豆品種。

  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慶文說,這就是為什么中國政府一直禁止在野生大豆、傳統水稻和其他本地作物生長的地方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原因。在中國大豆的重要產地黑龍江,當地政府就下令不允許含轉基因成分的大豆進入該省。

  楊說,盡管轉基因在國際社會引起激烈爭論,但是,由于人口的壓力和外國公司的技術封鎖,中國必須在轉基因的研究和發展上投入財力資源。那些海外公司只想賣轉基因產品給中國,而不愿意轉讓技術。

  目前正在實施的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顯示,中央政府對農業生物科學投入比上一個五年計劃增長了5倍。投入資金在2005年底可達5億美元。轉基因技術被很多人視為中國解決其13億人口溫飽問題的福音。

  來自農業部的消息說,在全國1.25億公頃的耕地中,目前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只有280萬公頃。有專家希望,今后10年中國能有一半左右的耕地種植轉基因作物。

  中國政府對待轉基因作物的態度還是十分謹慎的,對其環境釋放是有限制的。國家環保總局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暨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薛達元說,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批準種植了6種轉基因作物中的59個品種,其中主要是Bt棉花。還沒有任何一個大宗的糧食作物,比如水稻和大豆,通過了大面積種植的審批。

  要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直到歐盟反對轉基因作物的浪潮聲傳到中國之前,國內消費者似乎一直不太在意轉基因對生物安全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普通人的知情權應該受到尊重。

  2003年,“綠色和平”組織委托廣州的中山大學就該城市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的態度進行了調查。這項在中國大陸首次進行的這類調查表明,1000個被調查的消費者中,絕大多數愿意選擇不含轉基因的食品。其中87%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應該有標識。有了標識,消費者才能履行自己選擇的權利。被調查的人中,有一半愿意付更高的價錢,買非轉基因產品。

  在一起民事訴訟案后,公眾對生物安全的關注急劇上升。去年,上海消費者朱燕翎起訴上海雀巢公司侵犯了自己的知情權,因為該公司沒有在雀巢“巧伴伴”巧克力飲品上標識其含有轉基因產品。這位中年母親僅僅要求賠償兩倍于自己所消費的錢:人民幣13.6元。

  數額微小的索賠只是象征性的。她說,起訴的目的絕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一些專家稱雀巢沒有在這種產品上標識轉基因成分并不違犯中國法律。不過,朱燕翎還是贏得了公眾支持。一些消費者開始抵制雀巢的產品,以抗議它在歐洲和中國采用不同的雙重標準。

  施鵬翔說,去年在給“綠色和平”中國的一個正式文件中,包括立頓、箭牌、惠氏、美占臣在內的32家跨國公司宣布他們不會在中國銷售含轉基因成分的產品。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