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間舉行的貿易部長論壇上,新西蘭貿易談判部長吉姆·薩頓說,在多邊貿易談判停滯不前的時候,區域貿易安排和雙邊自由貿易區可以促進多邊貿易體制前進的步伐。他說:“區域貿易安排和雙邊自由貿易區是多邊貿易體系的磚瓦,而不是絆腳石。”
菲律賓貿易及工業部長普里西瑪表示,希望各方能緩解對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可能不能如期結束的緊張情緒。他說,從20世紀70年代的東京回合和1994年結束的烏拉圭回合談判過程得出的經驗中,各方應該認識到,即使不能如期完成復雜問題的談判,也是正常的。談判進程時常會出現曲折,普里西瑪認為,不堪重負的多邊貿易體系應該尋求必要的“避難所”。“我們仍要前行,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選擇包括區域貿易安排在內的其他貿易形式。”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馬克·韋爾說,坎昆會議失敗后,很多國家、地區已在尋求更務實的緊密經濟合作。他說:“更緊密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包括自由貿易區,這樣的一體化是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進程中的談判可能會比世貿組織的大范圍協調更快地取得成果。”
韓國貿易部長黃斗淵說,要保持亞洲經濟的活力,不能只依靠多邊貿易體制來追求貿易自由化,亞洲需要建立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機制。韓國希望,建設亞洲的自由貿易區,然后聯結不同的自由貿易區,形成一個覆蓋全亞洲的大范圍區域貿易安排。
日本產業經濟副大臣坂本剛二說,雖然世貿組織仍是多邊貿易體系的核心,但不同國家各有優勢和劣勢。同一地區國家形成的政治、經濟聯系緊密的區域貿易機制,有時會比成員情況復雜的世貿組織更能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表示,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是中國政府的基本政策,同時,中國政府正努力加快亞洲的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他用數字說明了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益處:在中國與東盟決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后,雙邊貿易額已實現大幅增長。中國對東盟出口2003年增長了31.2%,東盟對中國的出口更是增長了51.8%。
全球范圍內區域經濟一體化正在迅速發展。據世貿組織統計,截至今年1月,向世貿組織通報的各種區域貿易安排已達293個。在關貿總協定近50年歷程中,共有124個自由貿易區;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后,新建立了169個自由貿易區。東亞、南亞已有14個自由貿易區,更多的正在磋商和談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