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7日由對外經貿大學主辦的“中國———歐盟經濟貿易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羅紅波指出,此次歐盟東擴是歐盟發(fā)展史上一
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義不僅僅體現在這次加入歐盟的國家如此眾多,更重要的是它打破原有的意識形態(tài),使8個原屬于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現在也納入到歐洲大家庭中,這是冷戰(zhàn)后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其意義現在很難估量。
歐盟將成中國最大貿易伙伴
歐盟東擴后究竟會給中歐經貿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是目前中國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yè)談論的最多的話題之一。
據中方統(tǒng)計,2003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達1252億美元,增幅達44.4%,超過中日與中美貿易的增長速度。目前,歐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日本和美國。如果算上10個新成員國,歐盟將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歐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夏友富教授肯定地說,2004年,歐盟將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羅紅波認為,歐盟東擴將為中歐經貿關系創(chuàng)造新的機遇。這是因為,歐盟東擴后,中國的企業(yè)將面對一個更大、運作規(guī)則統(tǒng)一的歐洲市場,只要產品打入歐盟一個成員國,就可以進入其他成員國市場。我國企業(yè)在10個新入盟國家的業(yè)務相對較多,東擴為這些企業(yè)進入歐盟老成員國市場提供了機遇。歐盟擴大后,歐盟的共同貿易政策、企業(yè)運作規(guī)則將適用于新成員國,這使得中國企業(yè)今后與25個歐盟國家打交道時,簡化了手續(xù)。
羅紅波說,歐盟東擴后,新入盟國家的關稅會大大降低。目前,10個新入盟國家的工業(yè)制品關稅普遍高于歐盟的平均水平(3.6%)。以斯洛伐克為例,該國的海關關稅稅率分為普通稅率、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和普惠制稅率。2002年,該國相對較低的最惠國稅率為5.77%。再如,拉脫維亞的最惠國基礎稅率為15%。入盟后,歐盟共同關稅的規(guī)定將適用于這些國家,這有助于降低我國企業(yè)與新入盟國家的交易成本。
羅紅波認為,隨著新入盟國家經濟的增長,居民收入會有較大提高,其購買力也會隨之增加。根據歐盟專家估計,東擴可以使新入盟國家的年經濟增長率提高1.3-2.1個百分點。中國的產品在新入盟的國家擁有較大競爭力和吸引力。可以預料,隨著新入盟國家公民收入的提高,對于中國產品的需求會有所增加。
此外,羅紅波說,歐盟東擴后,隨著10個新入盟國家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其產品的勞動成本的增加速度有可能快于我國,我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將得以保持。
三大分歧必須解決
商務部歐洲司副司長馬社認為,歐盟擴大可能產生某些貿易和投資轉移效應。目前歐盟區(qū)域內貿易比重已高達60%,隨著歐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歐盟區(qū)域內貿易比重很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同時由于新成員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勞動力成本與中國更為接近,又具備歐盟統(tǒng)一大市場內部、貿易和生產成本較低的自身優(yōu)勢,這將與中國在全球(包括歐盟15國)范圍內的外資引進形成競爭。
馬社認為,歐盟擴大后,歐盟“共同貿易政策?的適用范圍將自動延伸到10個新成員國,這將造成中國部分出口產品關稅升高,而歐盟正在實施的配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TBT、SPS等措施也將自動適用于新入盟國家,這無疑將影響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有些甚至受到很大影響。歐方如不按世貿組織有關規(guī)則做出相應調整,中國對新入盟10國的傳統(tǒng)出口利益勢必受到損害。目前,中方已按照W TO有關規(guī)定,向歐方提出補償要求,雙方正在準備談判。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名譽會長沈覺人認為,目前要解決好雙方貿易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和分歧:(1)關于中國動物源性產品進入歐盟問題。2002年初,歐盟宣布全面禁止進口中國動物源性產品,對中國有關產業(yè)造成了巨大損失,這一問題至今尚未完全解決,雙方需進一步努力。(2)關于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歐盟是對華實施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地區(qū)之一,而且中國絕大多數企業(yè)仍享受不到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企業(yè)的反傾銷調查存在歧視,具體操作缺乏透明度。我國領導人已明確要求歐委會客觀評價中國的市場經濟建設成就,盡早給予我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3)放松對華技術出口限制問題。盡管中歐技術合作的潛力很大,但由于歐盟在1989年形成的、已不合時宜的對華技術出口的政策,一些先進技術對華技術出口限制并盡快取消這種限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