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2004年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2398億美元,同比增長
38.2%,其中出口1157億美元,增長34.1%;進口1241億美元,增長42.3%。總體上說,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環境將繼續改善,但是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和不確定因素。
從出口方面看,世界經濟增長的勢頭趨于強勁,主要國際經濟組織和機構普遍看好世界經濟前景,據IM 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6%,達到近3年來最高水平。國際貿易更加活躍,據W TO預測,2004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7.5%,比2003年加快3個百分點。多年來困擾出口發展的出口退稅拖欠問題得到解決,出口企業資金緊張的矛盾得到極大緩解,2004年一季度,全國已累計辦理出口退稅83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7倍。2002年和2003年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連續超過500億美元,形成了強大的出口生產能力。外貿體制改革繼續推進,一大批集體私營企業異軍突起,形成了新的出口增長點。因此2004年中國出口仍有快速發展的空間。
報告分析,預計2004年全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將接近或突破1萬億美元,增長約17%。其中出口將達到5050億美元左右,增長約15%;進口將達到4950億美元左右,增長約20%。進口增幅將比出口增幅高5個百分點以上。
報告指出,盡管當前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態勢總體良好,但也出現了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有些問題還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主要表現在:
首先,保持貿易平衡的壓力增大。今年一季度,中國出現了8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其中2月份當月逆差79億美元,是歷史上逆差最大的月份。一季度的逆差是在出口較快增長的情況下,由于進口量價齊升、進口增幅超過出口導致的。但如果持續出現較大規模的貿易逆差,保持貿易平衡的壓力將大大增加,對國際收支平衡也將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可能對部分產品出口競爭力產生影響。當前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僅影響國內生產和人民生活,也嚴重影響了出口企業的正常生產和履約能力。有的地區因電力供應緊張,出口型生產企業被迫“停三開四?。同時,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企業出口成本增加。出口退稅機制改革以后,一些財政困難的地區分擔超基數部分還有一定難度,IT產業對出口退稅率的結構性調整反應比較強烈,可能會對吸收外資和部分企業的出口產生影響。對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滯后?效應還需要繼續密切跟蹤和觀察。
第三,加入世貿組織的應對任務艱巨。隨著中國加入W TO過渡期的相繼結束,原有管理手段的作用降低或不復存在,部分敏感產業將面臨嚴峻挑戰。今年中國的關稅總水平降至10.4%,其中工業品降至9.5%,已經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非關稅措施進一步減少,投資領域進一步放寬,銀行、保險、證券、分銷等重要服務部門的競爭壓力增大,農業、汽車等產業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第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貿易摩擦有增無減。2003年,國際上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額約22億美元,創歷年最高。今年一季度,國外又對中國發起11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同比增長83.3%,涉案金額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倍。目前,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出口正在受到嚴重威脅,中美紡織品貿易磋商還在進行之中,歐盟也正準備對35類紡織品與中國磋商采取限制措施。歐盟正在制定的化學品和電器產品等技術標準,也將對中國出口產生較大影響。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將對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產生嚴重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