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個小組的研究專題分別是:一、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二、完善資本市場稅收政策;三、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四、鼓勵合規資金入市;五、積極穩妥發展債券市場;六、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試點。
這些內容正是國務院年初發布的九條意見中利好股市的部分。盡管市場對于政策救市持懷疑態度,但筆者認為,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由于在建立初期的不完善,決定了目前的市場仍然是政策主導下的市場。在資本市場的框架體系尚未完成市場化構建之前,政策市的特點還不能根本改變。
那么,“國九條”的威力究竟有多大?以筆者看來,其核心在于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因為如果按照“國九條”意見的精神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則滬深股市的市盈率有望下降50%以上,也就是從目前的40倍下降至全球公認的20倍合理市盈率以下,而一些優質股的市盈率則有望降低到10倍以下。滬深股市的投資價值將充分顯現,滬深股市將從根本上確立價值投資理念,投機氣氛將大大下降。
只有這種局面出現后,合規資金才能放心進入,證券公司的融資渠道才會被真正打開。如果輔以稅收方面的合理政策,滬深股市的春天將可以期待。對此,市場給予厚望,才會出現年初“砸鍋賣鐵”投資股市的激情。然而,事實證明,市場的規范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國九條”的落實需要時間。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相繼出臺后,這種預支利好的激情終于被市場淹沒。
客觀地講,宏觀調控對資本市場的負面影響同樣被市場夸大和預支了。已經有經濟學家指出,貨幣政策變化對經濟結構的調整作用不大,此次宏觀調控的重點則是部分過熱行業的降溫,這些行業的過熱很多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傾斜造成的,只要撤消這些政策優惠,同時增加一些市場化調控措施,這些過熱的投資項目就會受到抑制。
即使果真出現小幅加息的情況,也只能是在美國升息之后,否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再度抬頭,而且對于國內銀行業的改革壓力也將加大。對于一些剛剛進入復蘇期的行業則會是一種沉重打擊。中央政府顯然會審時度勢,謹慎使用貨幣政策。最近對幾大過熱行業投資資本金比率的大幅提升,就是一種針對性極強的調控。
小幅升息實際上對股市資金的影響并不大,其對應的股市的合理市盈率的變化也不大。關鍵的問題是,如果“國九條”中關于股權分置問題被長期擱置的話,市場勢必作出重新的判斷,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為基礎的滬深股市股票的投資價值將受到懷疑。
當尚福林日前的表態公布后,可以說給市場吃了顆定心丸,市場才出現了些許反彈,但筆者認為,此次政策救市的信號仍顯微弱,且帶有一定的期貨性質。從種種跡象看,解決股權分置這一根本問題的政策近期出臺的可能性較小,而類似稅收變動、鼓勵證券公司融資等政策則可能先期出臺。這是一種順序上的錯位,但也是目前狀況下的一種無奈選擇,但只要有相關政策出臺,市場就會有更多的關于“國九條”落實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