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要加息就會繼續滑落”。5月10日收盤后,格林期貨首席分析師于軍禮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時分析說,緊縮政策使投資者預期經濟增長將放緩,居民消費水平也將隨收入預期下降而下降,銅、鋁等原材料和小麥、大豆、豆粕等農產品價格就將隨需求下降而下降。
緊縮政策使期貨市場的外部環境發生急劇變化,在經過較大下跌之后,目前市場做空氣氛仍十分濃厚。對此,期貨業協會研發部主管劉濤認為,期市較大的波動以前也出現過多次,行情的發展基本上都是由基本面推動的,可以說期貨價格和宏觀經濟之間關系是很密切的。國家發改委體改所研究員張海魚博士則指出,4月23日和25日期市的兩次大跌,一個原因是預期美國將會加息,另一原因是國內出現銀監會卡貸款的傳聞,這使期市的資金減少。與世界期市整體走高相反,今后短期內我國的期貨價格可能會走低。
緊縮政策對期貨市場的資金面影響如何?對此,張海魚表示,中央的調控措施可能使部分企業的資金鏈受到壓力,從而導致一些套期保值資金撤離。但總的來說,存在于我國期市中的資金相對比較穩定,約在100多億元左右,資金面不會受太大影響。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除了受緊縮政策影響外,這輪下跌的另一原因是期市自身需要擠泡沫。寰宇期貨經紀公司副總師黎明認為,自去年開始,部分期貨品種就有了過熱的情況,到了今年2月底期市更是已顯出疲態,因此下跌首先是市場自身的調整,當然宏觀調控也使市場參與者短期內產生了一些恐慌。
師黎明進一步分析說,2000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模式,總的來說是投資拉動型的,尤其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其滯后的效應在去年下半年才開始顯現,而在期貨市場也積累了很大的泡沫。比如天膠期貨雖經過大跌,價格仍在14000元/噸左右,還是遠高出現貨價格,大豆期貨價格也處在高位,并且其漲價與農民增收關系不大。目前宏觀經濟的問題是下游的消費沒有起來,這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情況有所不同,當時大家的消費是趨同的,而現在消費出現了很大的分化,一些產品如汽車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消費積累才會有新的有效需求,因此確有必要對過熱的經濟進行緊縮。師黎明個人認為,本次的宏觀調控還稍嫌晚了一些。
對于期貨后市的預期,師黎明認為調整會是一個“矯枉過正”的過程。雖然此前價格下跌已表現得有些“過分”,但在目前的點位上還有繼續下降的空間,一般會跌破價格軸線,而像天膠這樣現貨庫存較多的品種,甚至可能跌破現貨價。但跌到一定程度會有反彈,師黎明估計時間會是在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