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看電視新聞了,因為那些新聞沒有什么新意,不吸引人。那天正好在家喝酒,無聊間看了一段新聞。感覺挺有意思,那就是“鐵本事件”。從新聞播音員的滿臉階級斗爭的表情和語調,就知道這段新聞一定屬于“舊聞”——鐵腕勝利了。
鐵本案件本身并沒有什么復雜,剛處理完,就引來了“噓”聲一片。奇了怪了,政府此舉完全是為了壓制通貨膨脹啊,完全是清理游戲規則啊,都是為大家好啊。為什么大家反而不買帳呢?我看很簡單:如果市場經濟如此容易通過考試,那么我們早就畢業了。
1、用錯了邏輯?
據說政府此舉是為了抑制已經露出了苗頭的通貨膨脹。我們對88年和94年的通貨膨脹都記憶猶新,沒有誰喜歡通貨膨脹。問題在于:假如鐵本公司沒有得到如此最高級別的“叫停”,那么它的產出將非常有效地打擊鋼鐵價格的上升勢頭。它的投資也將可以在短期內得到回報。與此同時,鐵本公司將賺得盆滿缽滿,因為它的產出非常符合市場需求。現在鐵本公司的投資被緊急叫停,這個行政行為用的方式是“釜底抽薪”,既不允許增加鋼鐵的產量,用很簡單的邏輯即可預見:這個行政措施將有力地促進鋼鐵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如果真的希望打擊“投資過熱”,那么應該打擊的是對鋼鐵的需求旺盛。這種需求主要來自中央政府領唱,地方政府合唱的GDP交響曲。此曲正達高潮,對鋼材的需求自然旺盛,鋼材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