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農業(yè)部新任部長阿·戈爾杰耶夫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政府各部門的工作目標就是把面包價格的增長速度嚴格控制在通貨膨脹之內。為了平抑糧價,農業(yè)部將向糧食市場低價出售160萬噸糧食。”
糧食大漲價
“目前,俄羅斯每年糧食需求量為7400萬噸。然而,2003年糧食總產量只有6300萬盹,比2009年減產了1900萬噸。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yè)還不斷出口糧食。造成了國內糧食供應短缺,價格連連攀升。”戈爾杰耶夫告訴記者。
俄羅斯農業(yè)市場行情分析專家波波夫提供的數字顯示,2003年秋天,俄羅斯糧食市場上的小麥(3級)價格為150美金/噸,而同一時期在阿爾及利亞為220美金/噸。即使加上海上運費,每噸也可凈掙至少20美元。
波波夫博士告訴記者,“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商可享受10%的出口退稅。2003年,俄羅斯往烏克蘭出口糧食的手續(xù)更加簡單。因為當地發(fā)生了糧食歉收,烏政府完全取消了糧食進口關稅。”(注:烏克蘭本是農業(yè)豐產國,進口關稅占糧食價格的40%-80%。)
據農業(yè)市場動態(tài)研究所提供的數據,2004年初每周出口的小麥仍然有6000噸左右。據介紹,為了應對企業(yè)繼續(xù)大批出口糧食,俄羅斯農業(yè)部采取了一些果斷措施。2004年1月15日,農業(yè)部把小麥和黑麥的出口關稅提高到25歐元/噸。這樣一來,企業(yè)出口小麥幾乎沒有任何利潤。同時,農業(yè)部積極利用市場價格來調節(jié)供應價格,國內糧食市場的小麥(3級)價格提到了220美金/噸,糧食外流趨緩。
有分析家認為,“俄羅斯政府用低價出售庫存糧食來調節(jié)市場糧食價格,并不是一個好辦法。”農業(yè)部部長戈爾杰耶夫告訴記者:“某些企業(yè)有可能一邊從國家手里買糧食,一邊把買來的糧食直接出口到阿爾及利亞。因為即便是4400盧布/噸的價格仍然有利可圖。”有人批評說,這種行政干預農產品價格的做法并不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
除了糧食的問題、俄羅斯政府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面包漲價。俄羅斯糧食協會會長茲羅切夫斯基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目前面包價格上漲的幅度大大低于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上漲幅度,也低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注:面包是俄國人的主食。)“但還是有人抱怨面包漲價,抱怨糧食供應商哄抬糧價。其實,面包漲價是因為加工過程中的能源、燃料、運輸等費用上漲而引起的。現在好了,糧食價格回落,面包價格的上漲趨勢很快將被制止。”
據俄羅斯國家統(tǒng)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平均上漲率為4.5%。現在,一個黑面包(約400克)的市場平均價格為10盧布(注:1美元二約29盧布),這個價格因地而異。
政府買賣糧食誰受益
俄羅斯一位經濟學家指出,俄政府在糧食流通領域應該發(fā)揮不同的角色。農業(yè)豐收時買糧入庫,農業(yè)歉收時開倉賣糧。這位學者向記者透露,“2002年糧食的收購價為2200盧布/噸,今年則賣到了4400盧布/噸。這種價格依然要比市場價低25%。” 正如那位經濟學家所說,俄羅斯農業(yè)部以每噸糧食4400盧布的價格出售,將獲得1.25億美元的利潤。假如按市場價格6200盧布出售的話,農業(yè)部將獲得2.25億美元的利潤。 這一億多美元利潤差額哪里去了?農業(yè)部將它轉移到面粉加工廠。至于如何選擇 加工廠,是由農業(yè)部和經貿部決定的。農業(yè)部市場及產品質量監(jiān)督司副司長扎伊采夫告訴記者,“所有的面粉加工企業(yè),不分地區(qū),都可以參加這次交易。當然,我們將著重考慮各地政府的建議。”至于什么樣的企業(yè)有可能被選中,他們卻避而不談。
顯然,第一批購買國家低價糧食的企業(yè)將是與各地方政府關系密切的企業(yè)。茲羅切夫斯基認為,保持糧食及食品價格的平穩(wěn),是每個國家政府努力的目標。在市場經濟較發(fā)達的國家,他們的政府也參與糧食的流通領域。例如,歐盟從1962年起就對糧食實施政府調控。在美國,國家在收獲季節(jié)用保護價格從農業(yè)生產者手中收購農產品,當市場價格低于國家收購價時,農業(yè)生產者愿意把農產品賣給國家,而不是中間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yè)生產者起到了保護作用。茲羅切夫斯基說,“但是,在俄羅斯糧食市場上采用這種有效的調節(jié)方法不現實。因為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即便是使用較低的價格,政府也沒有財政能為,更何況收購來的糧食還要儲存、組織和銷售。”
近幾年來,俄政府先后兩次從農業(yè)生產者手中收購糧食。第一次是在2001年,政府收購了20萬噸小麥;第二次是在2002年,政府收購了160萬噸小麥。俄政府為此花費了一億美元。
在政府收購糧食的過程中,有人掙錢,有人空手而歸。究其原因有二:首先,2001年國家收購糧食的時間比農民賣糧的時間遲,而農民沒有時間等,他們要還農業(yè)貸款。除了富有的農場主之外,還有比較有經濟實力的中間商把糧食賣給了國家,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其次,在2000多家糧食生產企業(yè)中只有282家被定為國家糧食征購基地。
農業(yè)陷入困境
針對俄政府干預糧價問題,農業(yè)市場研究所高級專家巴維斯基對記者說,“政府干預糧食市場價格的行為,效果預計不會很大。原因在于,糧食將以拍賣的形式進行交易,拍賣的價格將高于政府規(guī)定的每噸
4400盧布。而且運輸將導致糧食價格上浮。由于政府購買的糧食主要來自西伯利亞、烏克蘭和白俄斯等地;必須出錢把這些糧食運到指定的地點。”
他認為,政府不可能在長時期內控制糧食市場價格。目前,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呈增長趨勢。世界上糧食最大的消耗地區(qū)中國和印度、對糧食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政府不禁止糧食出口
的話,俄國內糧價也會自動地上漲。有一種觀點認為,糧價上漲是必然的。糧食生產者為了買新設備,必須掙一大筆錢,對于他們來說,最可行的是就是把手中的糧食賣個好價錢。
俄政府非常明白支持糧食價格對農業(yè)生產者的重要性。不久前,俄總理指示農業(yè)部制定2004年的調控計劃,國家將以購買糧食的方式來支撐糧食價格。此外,農業(yè)部和經貿部一起研究制定了一個農業(yè)收成保險體系,保障農民在歉收的情況下,從保險公司獲得—定補償。
新墾荒運動
談起前蘇聯上世紀50年代的墾荒運動,農業(yè)部長戈爾杰耶失肯定地說,“這是偉大的功績。半個世紀以前,150萬青年墾荒者不怕困難,勇敢地扎根在遼闊的原野。當時在我國東部地區(qū)沒有居民點,墾荒者
只是住在帆布帳篷或車箱里,條件十分艱苦,但是他們卻充滿了熱情,1954到1960年間,建成了糧食基地。” 戈爾杰耶夫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蘇聯的各項事業(yè)遭到嚴重破壞,1953年的糧食產量只有3100萬噸;根本不能滿足需求。因此糧食問題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雖然有人懷疑過墾荒運動的必要性,但是歷史已經證明,1954年提出的墾荒戰(zhàn)略是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
戈爾杰耶夫認為,當時,蘇聯農業(yè)只要恢復已有的耕地,就能養(yǎng)活全國人口,因為在二戰(zhàn)中有將近3000萬人不幸遇難。但是,在傳統(tǒng)農作物種植區(qū)加強農業(yè)生產直接面臨著兩個問題。第一、農用化肥從哪里來?沒有化肥的話,恢復因戰(zhàn)爭而荒棄的耕地是很難的。沒有政府的支持,如何對土壤進行改良,尤其是在干旱的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及非黑土地地區(qū)。第二,當時完成全國性的大工程更容易激發(fā)人們的勞動熱情。因此,決定開發(fā)利用位于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地區(qū)天然肥沃的未開墾的土地是一種正確選擇。當時,僅用6年的時間就增加了4200萬公頃的耕地。其中,在俄羅斯有1630萬公頃,主要集中在阿爾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奧倫堡、奧姆斯克、新西伯利亞、庫爾甘斯克、赤塔、薩拉托夫、伏爾加格勒和巴土基里亞等州和邊疆區(qū)。在俄羅斯東部地區(qū)形成了新的糧食產區(qū),生產出大量優(yōu)質的糧食。 戈爾杰耶夫指出,“50年來;這些新墾地共生產出35億噸糧食,占國家糧食產量的45%。這個數字足以說明,開墾荒地是值,還是不值的問題。”
今年3月12日俄羅斯農業(yè)部在奧倫堡市隆重慶祝了墾荒50周年。為什么要選在奧倫堡呢?50年前奧倫堡草原根本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候滿目荒蕪,而現在這個地區(qū)出現了幾十個村落。著名電影《伊萬在未開墾的處女地》就是在這個州的阿達毛夫斯基地區(qū),—個叫“共青團”的國營農場拍攝的。戈爾杰耶夫很興奮地告訴記者;“兩年前,我去過那個農場,那里還保持著歷史的榮譽。我曾與幾個第一批墾荒者交談,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情形時,禁不住激動萬分。”面對今天俄羅斯農業(yè)存在的諸多問題,戈爾杰耶夫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我們國家今天的農業(yè)任務比50年前更加艱巨。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大力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證國內糧食需求,加強對農村的社會改革,促進農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戈爾杰耶夫嘆了一口氣繼續(xù)說,“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從社會經濟意義來講,這些任務就好比是新的荒地,需要我們去完成新的墾荒運動。這次墾荒必須像50年前一樣,全國上下一齊努力,俄羅斯的農業(yè)才會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