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年內升息可能性較小
經濟學家劉國光指出,如果CPI上升到3%—5%以上,并持續(xù)數月、半年以上,在通貨膨脹加劇的情勢下,就需要考慮出臺更加從嚴的調控措施,如大幅度減少赤字國債,向上調整利率,進一步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等。但是,目前乃至年內較少有實現這些措施的可能性。
徐宏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利率
國家信息中心發(fā)展研究部主任徐宏源認為,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有關“利率變動要跟上價格變化”的表述傳達出了加息的信號。不過,他認為5月份物價會上漲,但還不會達到5%的界限。
徐宏源認為,利率政策應該是為宏觀調控服務的,如果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能動利率。如果利率政策出臺的時機不當,不但沒有抑制投資過熱,反而會打擊消費。
陳興動:短期不應該加息
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中國總經濟師陳興動近日撰文指出,短期加息不應該,不必要,也沒有可能。他認為,利息作用的時滯期大約為6-9個月。如果現在加利息,待起作用時,已經是年終了。那時經濟增長的自然調節(jié)力量已經使經濟增長率下降。加息的作用將對經濟造成雙重打擊。此外,小幅提高利率,除了信號作用外,幾乎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用。大幅提高利率則不但缺乏國際環(huán)境,而且目前的通脹理由也不充分。
吳敬璉:不排除加息的可能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不排除最近一段時間加息的可能性,但仍需要觀察。他認為,能否排除加息要看央行最近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目前存款雖然是負利率,但貸款還不是,如果貸款也變成負利率,那么利率非動不可。
胡祖六:央行應考慮加息
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近日表示,投資的過度歸根到底是資本的成本過低,所以央行應該提高利率,投資的需求才能得到真正抑制。胡祖六認為,在保證中國經濟避免硬著陸的過程中,中國政府還有不少可選擇的辦法,比如貨幣工具和常規(guī)政策武器,如加息、減少公共支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