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基礎知識 » 正文

玉米的生產情況

  作者: 來源: 日期:2004-08-20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品種之一,年種植面積達到2500萬公頃左右,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華北玉米主產 區以及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地區,年玉米產量達到1.2億噸,播種面積和玉米產量都處于世界第二位, 但我國玉米單產同世界其他農業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中游水平,未來我國播種面積擴大的可能性較小, 因此依靠農業科技,努力提高玉米單產將是我國未來玉米生產的主要趨勢。

    ?? (一)種植情況

    ?? 玉米在我國種植范圍很廣: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北至北緯53度的黑龍江省的黑河以北,東起臺 灣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但是,玉米在我國各地區的種植分布卻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東 北、華北和西南地區,大致形成一個從東北到西南的斜長形玉米栽培帶。我國玉米種植劃分為六個區, 為北方春播玉米區、黃淮海夏播玉米區、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青藏高 原玉米區。

    ?? 1.北方春播玉米區

    ?? 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和內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陜西和甘肅的一部分,玉米 播種面積占全國玉米面積的三分之一強。本區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無霜期短,冬季嚴寒春季干旱多風 ,夏季炎熱濕潤,多數地區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分布不均勻,60%集中在夏季形成春旱、夏秋澇 的特點,玉米栽培基本上為一年一熟制。

    ?? 2.黃淮海夏播玉米區

    ?? 位于北方春玉米區以南,淮河、秦嶺以北,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 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播種面積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30%以上。該區屬溫帶半濕潤氣候,無霜期 170~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數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極為 有利。但由于氣溫高,蒸發量大,降雨較集中,故經常發生春旱夏澇,而且有風雹、鹽堿、低溫等自然 災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兩熟,種植方式多樣,間套復種并存,復種指數高,地力不足成為限制玉 米產量的主要因素。

    ??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區

    ?? 包括四川、貴州、廣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陜西南部以及甘肅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種面 積占全國玉米面積的四分之一。該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雨量豐沛,水熱條件較好,光 照條件較差,有90%以上的土地為丘陵山地和高原,無霜期200~260天,年平均溫度14~16℃,年降水 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區草地主要實行玉米和小麥、甘 薯或豆類作物間套作,高寒山區只能種一季春玉米。

    ?? 4.南方丘陵玉米區

    ?? 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臺灣等省全部,江蘇、安徽的南部,廣西湖南湖北的東部, 玉米面積較小,占全國面積的5%左右。

    ?? 5.西北灌溉玉米區

    ?? 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肅的河西走廊以及寧夏河套灌溉區,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2%-3%。 6.青藏高原玉米區

    

    ?? 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牧區和林區,玉米是本區新興的農作物之一,栽培歷史很短,種植 面積不大。

    

    ?? 每年四月開始,我國由北到南依次進入玉米種植期。受氣候條件、種植方式、積溫等因素影響,不 同地區的玉米種植期、發育成熟期差別較大,主要表現為:北方地區玉米播種早,發育成熟期長;南方 地區玉米播種晚,發育成熟期短。

    ?? (二)產量情況

    ??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品種之一,產量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由 于播種面積的增加和雜交技術的廣泛采用,我國玉米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1998年全國玉米總產量達到 創記錄的1.33億噸,比1979年的6004萬噸增加1.22倍,1999年全國玉米總產量又達1.28億噸,是歷史上 第三個高產年。2000年由于玉米播種面積調減和天氣干旱,全國玉米產量將由上年的1.28億噸下降到1. 06億噸,降幅達17.24%。玉米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18%提高到90年代末 的近27%,因此玉米生產是我國糧食生產中最為活躍的因素。

    ?? 我國玉米生產很不平衡。玉米產區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南、西北,北方的遼、吉、黑、內蒙 、晉、冀、魯、豫8省區生產了全國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東北地區(含內蒙),常年玉米播種面積8 00萬公頃,近年來播種面積有所下降,正常年份玉米產量4000萬噸左右,產量占全國的三成多,東北地 區也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玉米產地。華北地區的晉魯冀豫四省常年玉米播種面積800萬公頃,正常年份玉 米產量4000萬噸左右,產量約占全國的30%。而長江以南(含長江流域)的15省市區常年玉米播種面積 600萬公頃左右,正常年份玉米產量2800萬噸左右,約占全國玉米總產的21%。近二十年來,西北五省 區的玉米播種面積的比例提高了1倍,達到了215萬公頃,產量也由1985年的519.6萬噸上升到1998年的1 115.6萬噸,由銷區變為產區。在2000年的國內種植結構調整中,擴種玉米又成為南方解決早秈稻積壓 的主要措施,2000年長江以南的一些省、市、區玉米播種面積有了較大幅度增加;而東北地區(含內蒙 )由于玉米積壓過多,在種植結構調整中,玉米播種面積減幅達17%以上,由1999年的826.8萬公頃減 少到672萬公頃;全國玉米播種面積也由1999年的2590萬公頃減少到2306萬公頃,減幅為11%。 從玉米單產數量來看,東北地區的單產量有所下降,華北地區的單產量穩步增加,華中地區的單產 量大幅增長,尤其是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區,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玉米單產量在近十年 來出現了很大飛躍。全國玉米平均單產的數量從長期來看,是穩定提高的,但具體到每一年,并不是每 年都比上年提高的,并且隨著基數的不斷增大,提高的難度也在加大。

    ?? (三)種植成本

    ?? 玉米的生產成本主要由種子、化肥、機耕、農藥、灌溉、脫粒、送糧、人工、農業稅、(鄉村)統 籌提留款等構成。此次根據我們對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地區的普通農戶調查表明,每公頃玉米產量在8-9 噸左右,每公頃種植成本約為3000元左右,平均375元/噸。

    (四)未來趨勢分析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2003年的玉米總產量在近10年來算是偏下水平。我國玉米生產數 量的減產主要是由于種植面積降低導致的,非農業占用耕地的增加導致每年的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而在 中國農業科技多年來沒有什么投入的情況下,玉米的單產不也會有更大的提高。加上農產品在前幾年連 續幾年下滑,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各種雜稅負擔加劇,而且從比較收益率來看,農民現在種植 玉米的積極性要比油料作物、棉花和稻谷為低,所以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降低。但今年國家對“三農 ”問題高度重視,免征農業稅試點、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擴大良種補貼品種、對土地實施最嚴格的保 護措施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等重大政策,能夠推動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因此未來我國玉米的種 植面積和產量等仍可能繼續持平。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