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旭 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主 持 人:陳建新
□國家為什么要對宏觀經濟發展采取宏觀調控措施
□在經濟情況發生怎樣的變化時要采取宏觀調控措施
□國外的宏觀調控措施出臺是否一般也以央行為先導
□下一階段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建議
目前宏觀調控處在關鍵階段,既取得了初步的、階段性的成效,但基礎還不鞏固,固定資產投資擴張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很大,煤電油運供求仍然緊張,造成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體制性、機制性弊端沒有消除。如何對宏觀經濟的變化作出具有提前量的判斷,對于下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記者帶著這一問題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鄭超愚博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德旭博士。
記者:國家為什么要對宏觀經濟發展采取宏觀調控措施,宏觀調控是基于什么樣的理論基礎?
鄭超愚:宏觀調控是西方國家通常采用的手法。從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出現凱恩斯主義開始,西方國家都是要對宏觀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積極干預的,都是以“看得見的手”為主,從來沒有想過不需要政府干預.凱恩斯主義強調國家的干預作用,這種干預在特殊條件下會影響總需求的理想水平的決定,在較一般情況下,則會體現在國家對經濟增長的管理責任中。沒有一個政府不對經濟增長負責。宏觀調控在反周期、經濟穩定方面不存在主流理論的回潮。
我們對宏觀調控、需求管理有疑問,是因為我們有那么一種對立的觀念,認為自由主義即強調市場的自平衡作用與宏觀調控是對立的,一個治本、一個治標,一個長期調節、一個是短期調節。我認為凱恩斯的那句話還是有意思的,凱恩斯說,“就從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去”。他說這句話的原因是上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已經那么嚴重了,還有很多人在講這是暫時現象,長期來看,經濟會恢復均衡、走出失業。凱恩斯則認為在既定的體制下,通過宏觀調控經濟可以改善。在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越來越接近于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的今天,這方面的國際經驗我們還是要借鑒的。
何德旭: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主要是因為,在市場中緊密聯系的眾多產業本應協調發展,但在一些具有公益性、外部性、自然壟斷性、非價值性等特點的物品和特定領域,市場機制難以有效地發揮作用以促其發展,這就需要國家進行干預,或由國家直接經營,或由國家對有關的經濟主體的行為進行調節,其目的是彌補市場機制的失靈。
其實,經濟學上的“宏觀”,指的是國民經濟中的總供給、總需求以及總價格、總就業等總量,宏觀調控就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對這些總量進行調節,或者說對宏觀經濟進行干預,促進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平衡,以實現經濟的平穩增長。宏觀調控作為經濟平穩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以生產高度發展、社會分工廣泛以及商品經濟獲得相當充分的發展為前提的。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由于商品經濟固有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總需求和總供給經常處于非均衡狀態,因此,為了緩解由此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保證經濟的平穩增長,國家才需要對總需求和總供給進行調節,使兩者趨向均衡。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必然產生的經濟總量失衡的產物,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特有的經濟職能。
由此可見,宏觀調控并不是代替市場調節的資源配置方式,而只是為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創建必要的條件。
記者:在經濟情況發生怎樣的變化時要采取宏觀調控措施?要觀察哪些經濟指標的變化?
鄭超愚:西方經濟學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分,我認為,微觀經濟學就是研究怎樣有效地配置資源,而宏觀經濟學則研究怎樣充分地利用資源。從這個角度說,只有資源充分利用的、并能夠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才是產生最大效益的經濟增長。所以,我們才有了潛在總供給和實際總供給的差別。
宏觀調控是一種反周期、穩定經濟的政策選擇,所以首先需要對經濟增長和周期作出一個合理的判斷。實際上,近一年來有關經濟冷熱問題的爭論來自于對潛在GDP的判斷有差別。而且,過熱和過冷是一個水平概念,還要關注速度,既要考慮與潛在經濟增長率之間的關系,也要考慮在整個經濟周期中的變化。
在典型的經濟周期模式中,從波谷到波峰的經濟擴張過程必然順序通過相應經濟周期形態。如第一階段,經濟擴張初期,經濟呈現蕭條狀態,實際GDP增長速度高于潛在GDP增長速度,而實際GDP水平低于潛在GDP水平;第二階段,經濟擴張中期,經濟呈現均衡狀態,實際GDP增長速度高于潛在GDP增長速度,而實際GDP水平接近潛在GDP水平;第三階段,經濟擴張后期,經濟呈現繁榮狀態,實際GDP增長高于潛在GDP增長速度,實際GDP水平高于潛在GDP水平。我認為,從2002年起,中國經濟就重新進入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經歷了從經濟蕭條向經濟繁榮過渡的經濟周期轉換,所有的判斷都應建立在對潛在經濟增長率和所處經濟周期的判斷上。
記者:這次宏觀調控中,央行首先觀察到經濟的局部過熱現象。國外的宏觀調控措施出臺是否一般也以央行為先導?
鄭超愚:無可置疑地說,貨幣政策在反周期中起領導作用,西方經濟學著名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說明了這一點。近10年世界各國宏觀調控的經驗都表明,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有效,由于財政赤字存在債務偏向,所以財政政策在反周期中不起作用。從傳導機制上而言,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的效果更易觀察到。所以,無論從哪個國家看,貨幣政策都越來越積極。我們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的反周期操作,與世界趨勢、國際經驗相吻合。
何德旭:從此次宏觀調控的過程及效果看,中央銀行對經濟問題發現早、行動快,對此次宏觀調控取得成效立下了汗馬功勞。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去年上半年,關于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開始不時出現。面對激烈的討論,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政府部門最先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并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表態說,及時預防和有效治理通貨膨脹,保持幣值穩定,關鍵在于中央銀行要增強貨幣政策和金融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對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作出“提前量”的正確的判斷,而不是等到已經出現通脹時才采取措施。從目前已經取得的成效來看,如果不采取宏觀調控措施,可能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當然,我們也觀察到央行出臺的政策存在一些“時滯”。這個“時滯”一方面是因為貨幣政策在傳導過程中,從發現問題到決策、實施、見效通常會有一定的“時滯”;另一方面,也與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足有關。雖然,在銀監會成立后,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職能越來越受到強化和重視,但在我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比較小,受到其他政府部門和官員“噪音”的干擾。從經濟學角度說,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沒有問題的。此次宏觀調控中暴露的一些問題,比如一些行政手段的采用和政府干預的增強,也顯示出央行獨立性的重要意義。
記者:那么,您們對下一階段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什么建議呢?
鄭超愚:從一個研究宏觀經濟的學者角度而言,我對宏觀經濟的研判提幾點看法。首先,中國統計制度缺乏經季節調整的GDP增長時間序列,只能以GDP同比增長速度指標代替,誤導性太大。其次,我們的宏觀經濟模型需要改進。宏觀經濟模型應是理論的,不是統計的。在理論支持下做宏觀經濟模型,盡可能地追索出因果鏈。這個模型寧可簡單點,而不是復雜模型。小型的、在理論支持下、可以追索出因果鏈的模型比較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而且,現有的模型是建立在結構穩定基礎上,但我國的結構并不穩定,這對宏觀經濟最危險的。第三,宏觀經濟研判是一種科學的實證研究,個人的判斷和素養是很重要的。
何德旭:根據不同發展階段所面臨的不同矛盾和突出問題,國家適時地進行宏觀調控,是一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市場經濟國家任何時候都需要關注和加強對經濟總量的調控。在我國整個經濟轉軌尚未徹底完成、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的背景下,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總量失衡和經濟扭曲,進行宏觀調控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然而,對于宏觀調控的內涵,人們的認識和理解似乎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說,有人把宏觀調控完全等同于國家干預,也有人把宏觀調控看作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還有人把宏觀調控擴大到產業政策等等。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區分清楚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也就是說,宏觀調控只是政府駕馭或調節市場經濟的一種經常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是解決一些眼前的、暫時的矛盾和問題所必須的。但是,宏觀調控不能代替體制改革,體制改革是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治本之策。我國經濟中之所以經常出現一些總量失衡的問題,也與改革的滯后有密切的關系。比如,人們經常談到的投資過熱問題,實際上也就是投資領域市場化改革的不到位,特別是企業的投資決策權沒有完全落實,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夠,宏觀調控和監管的有效性不高等,這都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再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職能上越位和缺位,表面上是受片面政績觀的驅使,實質上反映的是相關體制的缺陷和不健全;還有,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還不徹底,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市場體系還不健全,以市場為基礎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收入分配關系尚未理順,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等,因此,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既立足當前又謀劃長遠,已經刻不容緩。
還有,宏觀調控要注意比較調控“收益”與調控“成本”。就此次宏觀調控而言,調控的“收益”是明顯的,投資增長過快、部分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出現了明顯的改觀,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得到了有效的抑制,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調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與此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付出了不小的調控“成本”和代價,包括由于“一刀切”、行政干預等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和體制復歸等。我國曾長期實行計劃經濟,歷史上又沒有存在過成熟的市場經濟,因而人們往往熱衷于、也習慣于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對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全面而直接的干預,特別是行政干預對許多人來說是輕車熟路,所以就很容易出現計劃經濟體制的復歸。因此,如何進一步改善宏觀調控,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