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加息”一條路可走
實際上,在此前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央行行長周小川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委婉地表示過“加息”的意愿。加息的最直接理由來自國家統計局的兩組數據:其一,今年7月份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而6月份這個數字是23%,可見前一階段的宏觀調控并沒有完全控制住“經濟過熱”的勢頭。其二,今年7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3%,而今年一季度同比上漲2.8%,二季度同比上漲3.6%,通脹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經濟學家也公開支持政府“加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相對于通脹水平,已經形成“負利率”。這種情況使得資金變得異常便宜,所以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天然的擴張沖動。要從根本上、制度上抑制通貨膨脹,只有“加息”一條路可走。
針對有人擔心加息之后,熱錢的流入會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表示:今后的宏觀調控應主要采用市場化手段,即總量和價格的手段,其中包括加息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紅周刊》從各種渠道的消息匯總來看,持續大半年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將在中共中央16屆四中全會之后,過渡到以市場化手段為主的方式進行,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加息之后的股市如何走?據《紅周刊》數據室孫庭陽統計,中國的銀行利率從1993年開始共經歷了8次減息,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從10.98%一直降到1.98%(見附圖)。與此相對應,中國股市在減息周期中度過了11年。因此,年輕的中國股市根本沒有在加息周期中“完整地度過”,而在這期間股市會如何運行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和求證。
銀行股:“加息”與“上市”對沖
雖然我們尚無法確定中國股市大盤在加息周期中的運行軌跡,但是加息對某些行業的冷暖卻是投資者可以把握的。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界業內人士認為:加息對銀行是利好,等于提高了銀行所經營產品(資金)的價格。如果加息的幅度較大,可大幅度提高銀行的利潤。但為何華夏銀行(600015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民生銀行(600016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等銀行股至今在低位長期橫盤缺乏方向,一點沒有反映出加息的預期呢?從以下幾個事件中,我們也許能夠看出銀行股“缺乏方向”的緣由: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新任行長李禮輝透露,公司將在2005年下半年上市。幾天后,市場又傳出消息,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公司又將于9月20日掛牌成立,并有意在中國、香港、紐約三地同時同價發行。因此銀行股“加息”的利好,也就被國有大銀行可能陸續上市的利淡因素對沖掉了。
地產股:土地和利率兩道“緊箍咒”
對銀行利率異常敏感的行業要算房地產業了,被房地產業界稱為“8·31大限”的政策,使政府從土地資源上控制房地產的“泡沫”,而銀行利率一旦在近期提高,就是對房地產業再加了一道“緊箍咒”,房地產熱的降溫也就在預期之中。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像深萬科(000002行情,資料,咨詢,更多)這樣的績優房地產公司,也在8月27日(8·31大限之前)放量下跌的深刻含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