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的異常寬松,令央行再度重拳出手。
10月12日,央行240億一年期票據上市,僅兩天后,500億巨額三個月票據登場,短短一周之內,兩度刷新下半年央行票據發行量新高。
多位專業人士認為,年內加息可能無望,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將開始加重數量工具的調控砝碼,來實現收緊資金的調控目的。
7天正回購收益率創新低
10月12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招標發行240億元人民幣一年期央行票據,同時進行50億元的七天期正回購操作。但是,市場資金的異常寬松將央行加大貨幣回籠的舉動化于無形。
在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加大的情況下,一年期央行票據中標價96.64元,對應收益率3.4768%,較前次續跌2個基點?BP?,而7天正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收益率更是降至1.7%,創下本年度最低點。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稱,“雖然,一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量比國慶節前增加了190億元,但由于權威部門等發表公開信息,市場升息預期得到減弱;同時,銀行資金面寬松,所以機構對這期央行票據的需求旺盛,導致收益率明顯降低。”
“7天正回購收益率的大跌則不過是續寫了今年以來下行的曲線。”他表示,隨著加息預期的進一步看淡,不排除收益率還會進一步走低的可能。
而次日,國開行第十六期200億金融債在銀行間市場招標發行,最終確定的發行利率為4.3%,比市場此前的預期低5個基點左右,再次驗證了市場資金充裕的狀態。
華夏證券的研究人員指出,當前機構資金的寬松主要是因為近一段時間以來央行貨幣回籠力度的減弱。
今年8月,為了緩解前期行政緊縮所導致的銀行、企業、券商的流動資金緊張,避免信貸“一刀切”。央行一改以往資金大筆回籠的調控手法,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累計凈投放了710億元資金。
9月的公開市場操作雖然轉回資金回籠,但回籠資金總量不過370 億左右,力度較弱。特別是在國慶節前一周,為了應對銀行節日期間資金的需求,實際僅回籠貨幣100億元,并停止了正回購操作。
市場資金的異常充裕,令央行使出更大手筆。10月14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招標發行500億元人民幣三個月期央行票據,操作量較前次該期限票據發行量大增450億元。這也是迄今為止,央行票據發行量的最高上限。
當日票據中標價格99.37元,對應收益率2.4618%,只比較前次稍升約四個基點?BP?。場內資金再度稀釋了央行的貨幣回籠力度。
上述商業銀行人士稱,“由于場內資金很充足,所以即使央票發行量猛增,機構還是有能力消化這樣的貨幣回籠力度,收益率只象征性地上升了一點。”但央行已經釋放了回籠資金的政策意圖,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將以貨幣回籠為主,收益率很有可能會被拉起來”。
加息預期減弱下的數量調控
“這樣大的力度是我們事先沒有想到的。”某證券研究所的分析師表示,根據以往的記錄,央行曾在今年5月18日發行過500億一年期票據,而當時正是加息風聲正緊的時候,央行以此向市場傳遞出了資金收緊的政策信號。
他表示,央行此次巨額票據發行是在加息預期被看淡的情況下進行的。具體目的有兩個,“一是當前貨幣市場利率過低,貨幣太多,需要以此來進行回籠;二是年內加息已不可能,價格性工具被否決的情況下,央行希望通過數量性工具來實現調控,向市場傳遞政策。”
國慶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公開表示,從目前的數字看,當前利率以保持穩定為妥。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稱,中國當前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走勢已經呈現穩中趨降的態勢,預計四季度漲幅還會繼續下降。
“基于這兩條信息,市場已經就年內不會加息達成共識,這是債券市場活躍的重要因素。”華夏證券的研究人員說。
事實上,加息預期的減弱從九月中旬就已經在市場顯現。9月份以來,銀行間債市也表現出今年以來少有的活躍。
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總結算量為2.53萬億元。其中,現券結算量達到了5149.55億元,比8月份猛增了三分之一,創下了今年3月份以來的新高;回購結算量也較上月增加近兩成。
與此同時,各種利好政策開始為央行強化公開市場操作進行鋪墊。9月12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在中國貨幣網正式發布債券7天回購數據指標作為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參考指標;央行則宣布,自10月18日開始,中央銀行票據上市流通的凍結期由10天縮減為3天,即交易流通的中央銀行票據自到期日前的第三日起終止交易流通。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前者將取代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成為浮息債定價新基石,同時也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舉措;后者則將增強央行票據的流動性。二者將為銀行間市場帶來更加活躍的前景,而對于央行日后加強公開市場操作打造更好的舞臺。
10月12日,央行240億一年期票據上市,僅兩天后,500億巨額三個月票據登場,短短一周之內,兩度刷新下半年央行票據發行量新高。
多位專業人士認為,年內加息可能無望,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將開始加重數量工具的調控砝碼,來實現收緊資金的調控目的。
7天正回購收益率創新低
10月12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招標發行240億元人民幣一年期央行票據,同時進行50億元的七天期正回購操作。但是,市場資金的異常寬松將央行加大貨幣回籠的舉動化于無形。
在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加大的情況下,一年期央行票據中標價96.64元,對應收益率3.4768%,較前次續跌2個基點?BP?,而7天正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收益率更是降至1.7%,創下本年度最低點。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稱,“雖然,一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量比國慶節前增加了190億元,但由于權威部門等發表公開信息,市場升息預期得到減弱;同時,銀行資金面寬松,所以機構對這期央行票據的需求旺盛,導致收益率明顯降低。”
“7天正回購收益率的大跌則不過是續寫了今年以來下行的曲線。”他表示,隨著加息預期的進一步看淡,不排除收益率還會進一步走低的可能。
而次日,國開行第十六期200億金融債在銀行間市場招標發行,最終確定的發行利率為4.3%,比市場此前的預期低5個基點左右,再次驗證了市場資金充裕的狀態。
華夏證券的研究人員指出,當前機構資金的寬松主要是因為近一段時間以來央行貨幣回籠力度的減弱。
今年8月,為了緩解前期行政緊縮所導致的銀行、企業、券商的流動資金緊張,避免信貸“一刀切”。央行一改以往資金大筆回籠的調控手法,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累計凈投放了710億元資金。
9月的公開市場操作雖然轉回資金回籠,但回籠資金總量不過370 億左右,力度較弱。特別是在國慶節前一周,為了應對銀行節日期間資金的需求,實際僅回籠貨幣100億元,并停止了正回購操作。
市場資金的異常充裕,令央行使出更大手筆。10月14日,央行在公開市場招標發行500億元人民幣三個月期央行票據,操作量較前次該期限票據發行量大增450億元。這也是迄今為止,央行票據發行量的最高上限。
當日票據中標價格99.37元,對應收益率2.4618%,只比較前次稍升約四個基點?BP?。場內資金再度稀釋了央行的貨幣回籠力度。
上述商業銀行人士稱,“由于場內資金很充足,所以即使央票發行量猛增,機構還是有能力消化這樣的貨幣回籠力度,收益率只象征性地上升了一點。”但央行已經釋放了回籠資金的政策意圖,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將以貨幣回籠為主,收益率很有可能會被拉起來”。
加息預期減弱下的數量調控
“這樣大的力度是我們事先沒有想到的。”某證券研究所的分析師表示,根據以往的記錄,央行曾在今年5月18日發行過500億一年期票據,而當時正是加息風聲正緊的時候,央行以此向市場傳遞出了資金收緊的政策信號。
他表示,央行此次巨額票據發行是在加息預期被看淡的情況下進行的。具體目的有兩個,“一是當前貨幣市場利率過低,貨幣太多,需要以此來進行回籠;二是年內加息已不可能,價格性工具被否決的情況下,央行希望通過數量性工具來實現調控,向市場傳遞政策。”
國慶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公開表示,從目前的數字看,當前利率以保持穩定為妥。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稱,中國當前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走勢已經呈現穩中趨降的態勢,預計四季度漲幅還會繼續下降。
“基于這兩條信息,市場已經就年內不會加息達成共識,這是債券市場活躍的重要因素。”華夏證券的研究人員說。
事實上,加息預期的減弱從九月中旬就已經在市場顯現。9月份以來,銀行間債市也表現出今年以來少有的活躍。
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總結算量為2.53萬億元。其中,現券結算量達到了5149.55億元,比8月份猛增了三分之一,創下了今年3月份以來的新高;回購結算量也較上月增加近兩成。
與此同時,各種利好政策開始為央行強化公開市場操作進行鋪墊。9月12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在中國貨幣網正式發布債券7天回購數據指標作為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參考指標;央行則宣布,自10月18日開始,中央銀行票據上市流通的凍結期由10天縮減為3天,即交易流通的中央銀行票據自到期日前的第三日起終止交易流通。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前者將取代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成為浮息債定價新基石,同時也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舉措;后者則將增強央行票據的流動性。二者將為銀行間市場帶來更加活躍的前景,而對于央行日后加強公開市場操作打造更好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