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方春播玉米區
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和內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陜西和甘肅的一部分。本區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無霜期短,冬季嚴寒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濕潤,多數地區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分布不均勻,60%集中在夏季形成春旱、夏秋澇的特點,玉米栽培基本上為一年一熟制。種植方式有玉米清種、玉米大豆間作及春小麥套種玉米。在玉米栽培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更換新品種,選育或引進高產、抗倒伏、適宜密植的新雜交種。
(2)增加投入,特別是化肥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以充分發揮本區光、熱、水條件的優勢,為玉米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
(3)擴大玉米覆膜栽培面積。
(4)澆足底墑水,適當深播,以利保全苗和促進壯苗早發。
(5)爭取早播,加強田間管理,加快前期生長發育,力爭提早開花,延長開花至成熟這一段的時間:發揮后期在干物質生產方面的優勢。
2.黃淮海夏播玉米區
位于北方春玉米區以南,淮河、秦嶺以北。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是全國玉米最大的集中產區,播種面積733.33萬公頃(約合11000萬畝),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30%以上,總產量占全國的50%左右。該區屬溫帶半濕潤氣候,無霜期170~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數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條件對玉米生長發育極為有利。但由于氣溫高,蒸發量大,降雨較集中,故經常發生春旱夏澇,而且有風雹、鹽堿、低溫等自然災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兩熟,種植方式多樣,間套復種并存,復種指數高,地力不足成為限制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推廣早熟、高產、抗逆性強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
(2)增加肥料投入,發揮肥料的增產潛力。本區玉米施肥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鉀肥更少,應把肥料施用量提高到施純氮12千克以上和適量的磷鉀肥。
(3)華北地區的套種玉米和麥茬夏播玉米,播時正值一年中最干熱的季節,耕作層十分干旱,結合上茬作物后期澆水,在播種前備足底墑,適當深播(6~7厘米),蓋嚴和鎮壓,是爭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對于套種玉米,為了減輕共生期間小麥的遮陰,麥收前后還必須再澆一水防旱保苗和促進壯苗早發。
(4)華北地區的雨季一般從6月下旬開始,麥茬夏玉米容易發生芽澇。因此,搶早播種或采用套種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來之前拔節,可避開和減輕澇害。如8月下旬以后降水量逐漸減少,有秋旱發生時,應澆水促進籽粒灌漿,增加粒重。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區
包括四川、貴州、廣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陜西南部以及甘肅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種面積400萬公頃(合6000萬畝)左右,占全國玉米面積的四分之一。屬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雨量豐沛,水熱條件較好,光照條件較差,有90%以上的土地為丘陵山地和高原,無霜期200~260天,年平均溫度14~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區草地主要實行玉米和小麥、甘薯或豆類作物間套作,高寒山區只能種一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擴大雜交玉米種植面積,充分挖掘地方種質資源(具有優良遺傳特性的純種稱為種質,用它來培育雜交品種),根據生態區劃選用單交、雙交、三交和群改種,使雜交優良品種面積擴大到 80%以上。
(2)在高寒丘陵地區推廣玉米覆膜,爭農時、奪積溫,單產可增加 30%一50%。
(3)擴大間套復種面積,提高復種指數,推廣玉米規格種植。
(4)在云、桂南部地區擴大一部分冬種玉米。
(5)本區多數山區丘陵土壤瘠薄,陰雨天氣多,應注意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4. 南方丘陵玉米區
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臺灣等省全部,江蘇、安徽的南部,廣西湖南湖北的東部。玉米面積較小,占全國面積的5%左右。
5. 西北灌溉玉米區
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肅的河西走廊以及寧夏河套灌溉區。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2%-3%。
6. 青藏高原玉米區
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牧區和林區,玉米是本區新興的農作物之一,栽培歷史很短,種植面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