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產業政策 » 正文

今年經濟發展的新動向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02-22  
     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和政策取向,中央在去年12月初的經濟工作會議都作了部署和安排。這個部署和安排,全面貫徹了科學發展觀,充分考慮了各種可能情況,既體現了強烈的改革精神,希望通過延長平穩較快增長的時間來利用好這一次發展機遇期,又在政策取向上體現了穩健精神,措施安排比較穩妥、謹慎。今年的宏觀調控“調什么”、“怎樣調”,已經比較清楚了。我僅就就今年經濟發展的新動向,以及宏觀調控可能面臨的背景變化,談點膚淺看法。

    一、外部壓力逐漸增大

    去年,我國GDP總規模達到136515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匯率換算,約為16493億美元,比上年的14123億美元增加2370億美元,扣除當年美元的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實際增加2290億美元,外貿總額為11547億美元,國民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達到69.9%,凈出口320億美元,對經濟增加額的貢獻率約為13.5%。去年實際引進外資606億美元,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073億元人民幣,約為8465億美元)的貢獻率為7.15%。所以,無論是從外貿總額、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還是從實際引進外資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目前的外向度都是非常高的。在研究今年經濟發展的趨勢時,不能不首先考慮外部經濟動向的影響。

    去年,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和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都非常強勁,全球經濟增長超過了2000年4%的水平。根據歷史情況,全球經濟增長從一個高潮到另一個高潮的周期時間大約為4年左右,上升期和下降期都在2年左右。本輪周期的上一次高點是2000年,網絡經濟泡沫破滅使2001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直接降到1.5%的低點,之后逐年回升,2002、2003年分別為1.7%和2.7%,去年超過4%,達到本輪周期后一個高點。從今年開始,進入下一個短周期,全球經濟增長將出現2一3年的低速增長。這是一個趨勢,是一個短周期變化的客觀規律。按照這個趨勢和規律,今年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在數量擴充上將受到一些約束,出口擴大和外資引進的難度都會增大。

    出口方面,雖然具有一定優勢的制造品要求低價出口的渴望非常強烈,半導體、通信、鋼材等產品正在形成新的低價出口競爭強勢,但是這也會使一些競爭對手感受到更大壓力,我們將面臨更多的反傾銷和其他保護主義的威脅,出口環境整體上偏緊。但是,由于出口多元化和低價競爭的優勢效應還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特別是民營出口增長仍處在加速過程之中,從2002年的3”億美元到2003年的600億美元,再到去年的1011億美元,今年的出口總額增長仍將呈現快速趨勢。進口方面,除了較大幅度增加飛機等航空器材和其他重要物資的進口外,今年仍將在石油、礦產品和其他基礎性能源、原材料等方面保持較大的進口力度。將出口和進口兩方面的影響統一起來看,今年國內貨物市場的供求關系會逐漸向供大于求這個方向變化,特別是競爭程度較高的制造品和初級品的庫存可能會增加較多,產生范圍較大一些的供給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壓力。引進外資方面,由于存在美聯儲繼續升息的預期,加上美國國會對海外投資利潤所得進行減稅,在全球國際資本流動中,流入美國的部分會有所增加,去年以來出現的美資加速回流和日資等外資加速流入美國(美國外資流入從2003年的300億美元猛然增加到2004年的1210億美元)的勢頭可能會繼續,這會使我國的外資引進面臨比前兩年要大一些的爭奪壓力。當然,這也會對緩解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產生一定的“外部影響”。

    今年國際市場的變化,存在比較多的不確定性,各種各樣的看法也很多。比如石油市場,原材料市場,房地產市場,甚至還有黃金市場,現在媒體的主流看法是繼續看漲。對此,我的看法傾向保守一些,我在“50人論壇”年初發表的文章中提出幾個“走低”的觀點,主要是覺得這幾個市場有較多的泡沫,價格上漲也在不斷地透支未來。從歷史經驗來看,全球需求持續擴張性增長連續3一4年左右后,一般會自動減速,轉入連續幾年的低速調整期,而只要需求擴張度降低,這些市場的價格就會在人們的更高期待和市場亢奮中不知不覺中降下來。

    二、內部矛盾仍很突出

    準確判斷全球經濟增長、外貿、外資和國際市場的動向,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以及準確把握國內經濟運行趨勢,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要看準國內經濟自身的變化趨勢,要理性、客觀地把握國內經濟增長和市場運行的新動向。目前,比較引人注目的是經濟增長速度、投資、物價、糧食和煤電油運緊張等問題。國家統計局本月25日公布的數據表明,去年經濟增長速度為9.5%,比我們預計的略高。原來預計不會超過2003年的在9.3%,主要是考慮第四季度會延續前幾個季度減速的慣性,去年前3季度分別為9.8%、9.6%、9.1%,按照慣性,第四季應該在8.5%左右,結果實際上是9.5%。雖然年度數字差異不大,只有0.2個百分點,但季度數字有1個百分點的懸殊,說明經濟增長有再度出現季度性加速之勢,對過快增長領域的向下調整任務仍然還很艱巨。

    去年“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措施取得了直接效果,既避免了經濟的“大起”,防止了“局部性過熱”演變為“全局性過熱”?又避免了嚴重的通貨膨脹?,F在回過頭來看,去年如果不采取預調、微調和結構性方式調控經濟,不在必要時候適當擰緊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到年末看,經濟增長速度就可能不只是9.5%,而有可能達到“兩位數”,這就會給今年的宏觀調控帶來更大的難度。但同時又要看到,這一次用科學發展觀統籌、指導的宏觀調控,和以前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微調,有保有壓,宏觀調控不中斷經濟增長,一邊控制過快增長的投資和工業,一邊加快農業、服務業和其他薄弱環節的發展,調控過程本身又是一個持續增長和發展的過程。這就決定了調控效果的取得不可能一步到位,不能要求單次調控措施長期管用,不能說“前期宏觀調控是沒有用的”,而應當看到以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為目標的微調必然會采取頻繁多次的方式,這實際上也就是用不斷的小調整代替一次性大調整、以小波動代替大波動的微調(小步漸進的宏觀調控)的基本內涵。

    那么,對經濟增長速度進行調控的目標值為多少比較合適呢?理想的目標是在潛在增長率附近,問題是如何認識潛在增長率。這幾年,理論界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9%左右,國家統計局公開出版刊物給出1978一2004年這28年的年平均值是9.4%,這樣看來,經濟增長9%左右應當合適的。但最近兩年的現實感受是,經濟增長一旦超過9%,總是感到各方面繃得很緊,資源供給的矛盾很突出,煤電油運持續緊張,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很大。看來,要么是這兩年實際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不只9.3%和9.5%,要么是實際的潛在增長出現了下降趨勢,可能移到9%以下了。如果我們不調整統計局公布的增長速度數據,從市場的實際承受能力看,今后幾年經濟增長的調控目標選擇8-8.5%比較可行。目前的經濟運行在這個目標之上,有再次加速的苗頭。這是內部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動向。

    另一個重要動向是,投資高速增長的壓力目前還很大,“高速投資推動高速經濟增長”的循環仍在不斷強化之中,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度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進一步提高了。去年創造136515億元GDP花了70073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經濟增長的投資依賴度為51.32%,比2003年的47.15%提高了4.1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不僅依然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外向主導”,而且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投資主導”,資源、資金數量型的增長方式并沒有因為外資、外貿依存度提高而有所改善,從一定程度上看反而被強化了,而且這種趨勢可能在向銀行體系外蔓延。看來,在利率還沒有完全成為調節信貸、投資的唯一靈敏信號條件下,既要注意用頻繁微調利率方式調節市場預期,提高人們對利率信號的敏感反映的程度,又要注意通過盡快完善制度規則,特別是規范地方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等方式,提高運用經濟手段調節經濟運行的效果,為減少行政手段創造條件。再一個重要動向是物價變化。對此,理論界的判斷差異很大。有的學者,根據去年最后兩個月CPl分別只有2.8%和2.4%的數據,得出“今年通貨膨脹壓力變小”的結論;有的學者,根據投資仍然高速增長的情況,得出“今年面臨高通貨膨脹風險”的結論。我認太,今年物價總水平變化的趨勢,取決于對投資調控措施的力度,如果全社會固定資產增長能夠控制在20%以內,比去年減速5、6個百分點,同時消費在去年基礎上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勢頭,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壓力就可以縮小,但是成本推動型和國際傳遞型通貨膨脹的壓力仍然不可忽視。特別應強調的是,今年在調控物價時,要注意穩定糧價.在全球、全國糧食獲得豐收后,加上WTO后過渡期質優價廉糧食進口量增加,糧食市場可能會出現短期供給增加較多的情形,這個時候如果不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建立糧食生產一流通穩定合約機制,糧食價格就會出現過大的波動,農民的“糧價收益”就會減少。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