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剛跌又漲,玉米正在醞釀、大豆蓄勢待漲,今年糧價有“譜”了?
今年國際糧食價格走勢已然飛起,雖然國內市場相對獨立,但主要也受2方面影響而波動:一是國內的市場供需情況,二是國際市場的情緒以及間接影響。
國際糧食市場的走勢比較明朗,受前兩年疫情對市場供需的擾亂以及俄烏紛爭等影響,利多明顯大于利空,于是國際糧食基本都在高位震蕩,甚至有些機構認為,后期仍有繼續上漲的空間。
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斷波動,國內市場也漸漸地走出了些“趨勢”來。
ntent="t">01
小麥剛跌又漲,“頂”“底”已現?
前兩年是玉米帶頭瘋漲,今年風水輪流轉,轉到了小麥的身上。
從去年底開始,小麥就顯露出了強勁上漲的勢頭。在去年時就一度跨上了1.5元/斤的大關,結果到了今年,更是箭步如飛,相繼跨越1.5元、1.6元甚至1.7元,雖然后來有所回調,但當前來看,麥價也在1.5元以上。
前幾天小麥突然全面下跌,引發了市場短期的恐慌,不過對于小麥來說,市場支撐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就是“量”的問題。去年替代消耗了不少小麥,而冬播延遲部分新小麥長勢偏弱,于是這個“量”就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量”的問題遠不至于影響到口糧,我們的口糧一直充足,但是會影響替代。
其次,市場消費今年應該是有所增長的。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轉變,對于面包、蛋糕等食品需求增長較快,面粉消費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人們開始有了囤貨的意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粉的需求量。
第三,俄烏兩國的小麥出口占到全球的29%,而烏克蘭受港口關閉以及沖突影響,小麥的出口量以及種植大概率都會下降,且降幅可能不小。另一方面,俄羅斯因為制裁等原因,小麥出口受阻,已使得哈薩克斯坦近一半的面粉廠因原料不足而停產,這無疑又將加劇全球小麥價格的波動。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小麥在下跌了幾日后于近日再次大幅反彈上漲,那么可以預見,至少在新麥上市之前,小麥價格的底部基本已筑。而同樣,小麥想要繼續突破之前的高點也有較大難度,除非另有新的刺激因素,所以基本上小麥的價格頂部也依稀可見。
ntent="t">02
玉米不急不徐,蓄勢待漲
玉米的情況要比小麥復雜,主要復雜在3個方面:
一是玉米產需缺口雖然存在,但需求不強勁。尤其是生豬市場依舊低迷,養殖業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對飼料需求大幅減弱。另一方面,淀粉等也走勢偏弱。
二是替代懸而未定。在小麥退出替代以后,誰來“接棒”,這將直接影響玉米的市場需求。
三是雖然今年進口玉米價格高企,國際市場動蕩,進口數量明顯下降。截至3月底,我國累計從美國采購了1210萬噸玉米,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但是去年玉米的進口量驚人,所以兩相對沖,使得缺口也不那么大了。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認為今年的玉米總體仍是上漲趨勢,主要原因也有3個:
一是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抑或是需求量,玉米都是佼佼者,其產需結構基本已固定,并不會輕易發生改變。而且今年玉米在產量上沒有明顯地增加,所以玉米大跌的幾率也就不大。
二是國際玉米方面,尤其是烏克蘭玉米減產已是大概率事件。根據摩根大通分析,烏克蘭今年的玉米產量可能會下降40%之多,還有一些機構預計更多,可能產量下降會達到50%。這就更加加劇了全球玉米的供給,所以國際玉米價格易漲難跌。
三是今年化肥價格一路上漲,種植成本明顯增加,尤其玉米對于化肥的需求量較大,全國來看,種植玉米的農民也最多,所以在保障農民收益的大前提下,玉米也很難大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可能與小麥不同,在小麥大踏步上漲的時候,玉米可能更多的是繼續在震蕩中緩緩抬高,就像玉米已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購銷尾聲一樣。
ntent="t">03
大豆難跌
大豆的走勢其實也挺撲朔迷離的,畢竟當前豆價正在下跌,再加上今年要“擴大豆”,意味著產量將增加。而另一方面,美國的種植意向報告也顯示了,美國農民對于大豆的種植意愿明顯增強,這也使得國際大豆價格陷入陰跌。
雖然如此,但是有2個消息對大豆來說卻是強有力的支撐:
一是大豆一直是我們的短板,與小麥、玉米不同,我們的大豆對外依賴度一直在85%以上,這意味著即便擴種,也很難大幅度彌補這個缺口。而在南美各國紛紛減產后,進口來源開始向美豆傾向,而美豆的天氣炒作是慣用伎倆,在后續的生長季中大概率是不會一帆風順的,這就使得全球豆價難跌。
二是今年植物油價格紛紛大漲,從葵花籽油到棕櫚油,到菜籽油再到豆油,全線上漲。豆油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試想豆油價格大幅上漲,大豆價格又能跌到哪去呢?
一周熱點
- 2022-05-11預計今年國內小麥飼用總量同比減量一半
- 2022-05-11農業農村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全面排查各類毀麥情況 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 2022-05-11邵博士:強強戰略合作 共推農業創新
- 2022-05-112.1%!CPI連增兩月,有機構研判豬肉價格大周期底部已現
- 2022-05-105月13日政策性糧食(大豆)交易公告
- 2022-05-101-4月 我國大豆進口2858.9萬噸 同比減少0.8%
- 2022-05-09預測2022/23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11770萬噸
- 2022-05-072022年第一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7.7%
- 2022-05-07中國小麥年度供需平衡分析
- 2022-05-07新一輪豬價啟動已經臨近 豬雞共舞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