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踩踏行將結束 玉米市場開始筑底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3-10-26
伴隨氣溫逐步下降,新季東北玉米潮糧存儲相對方便,農民存糧惜售有了“底氣”。利空因素在10月份已經逐步兌現,被動式踩踏行情有望在11月份結束,階段性的筑底行情或已為時不遠。
本周二(10月24日)迎來了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伴隨著各地大風降溫天氣陸續到來,冬天的腳步悄然而至。國內玉米市場價格雖然整體仍呈偏弱態勢運行,但部分地區包括北方港口、山東市場以及南方港口均已呈現出止跌跡象,局部地區開始小幅反彈。
新糧更易存儲
被動踩踏將盡
伴隨氣溫逐步下降,進入11月之后,東北主產區將從北至南逐步開始上凍,對于即將大規模上市的新季東北玉米來說,最起碼潮糧存儲條件相對就沒那么苛刻了,這也就給了基層農民在跌破種植成本線之后“存糧惜售”的底氣。前期推動市場出現踩踏行情的主要因素是階段性集中上量、氣溫同比偏高導致潮糧不易存儲,10月份呈現出被動式踩踏行情。霜降過后,冬天也就不遠了。進入11月份,氣溫逐步下降將使潮糧的“變質”概率大大降低,疊加多數地區的潮糧價格已經跌破種植成本線,10月份的這種被動式踩踏行情非常有望在11月份結束。
利空逐步兌現
消費預期增長
目前市場利空因素在10月份逐步兌現,伴隨著黑龍江直收糧收售進入尾聲,砸盤的現貨糧源也將消耗殆盡,后期即將收購傳統種植戶的糧源。據了解,遼寧由于前期售糧進度較快,目前烘干塔收糧難度明顯加大。唯一的潛在利空因素就是即將上市的吉林地區,但考慮到目前市場價格已經跌破種植成本線,以及吉林上年大規模興建的玉米樓子,現有價格惜售的概率較高。鑒于目前玉米價格已經處于近年同期低位水平,貿易主體開始逐步介入。雖然進口玉米拍賣仍在大規模投放,但北方港口超過2650元/噸的起拍價格,相對于目前玉米的現貨價格來說不具備絲毫優勢,較低的成交率使得進口玉米在現階段對國內玉米市場的沖擊能力極為有限。上周輪換糧的售出規模較之前已經呈現出翻倍之勢,且從目前發布的收購公告來看,輪入規模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對價格也將提供較為明顯的支撐。替代品方面,無論是集港成本在2600元/噸以上的糙米,還是華北地區3000元/噸左右的小麥,相對于玉米來說性價比同樣大幅削減。從能量原料剛性需求的角度來看,小麥與玉米在飼料加工中此消彼長的狀態,同樣也給玉米消費增長提供了較為明顯的預期。
自身供應不足
筑底或已不遠
總體來看,在所謂的利空逐步兌現,以及近一個月從華北乃至東北接連大幅殺跌的行情過后,市場整體的悲觀情緒也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宣泄。而從基層角度來看,在迫近甚至跌破種植成本線之后,伴隨著潮糧的存儲能力提升(低溫天氣到來),基層開始有了一定的“惜售”資本,現階段的“被動式”踩踏行情也將暫時告一段落。而從整個年度的長遠角度來看,這對于自身供應尚有缺口,仍需進口玉米、國內小麥及稻谷等品種規模性替代,才能保障供給的玉米市場來說,階段性的筑底行情或已為時不遠。(原文刊登于2023年10月26日糧油市場報三版)
被動踩踏將盡
伴隨氣溫逐步下降,進入11月之后,東北主產區將從北至南逐步開始上凍,對于即將大規模上市的新季東北玉米來說,最起碼潮糧存儲條件相對就沒那么苛刻了,這也就給了基層農民在跌破種植成本線之后“存糧惜售”的底氣。前期推動市場出現踩踏行情的主要因素是階段性集中上量、氣溫同比偏高導致潮糧不易存儲,10月份呈現出被動式踩踏行情。霜降過后,冬天也就不遠了。進入11月份,氣溫逐步下降將使潮糧的“變質”概率大大降低,疊加多數地區的潮糧價格已經跌破種植成本線,10月份的這種被動式踩踏行情非常有望在11月份結束。
利空逐步兌現
消費預期增長
目前市場利空因素在10月份逐步兌現,伴隨著黑龍江直收糧收售進入尾聲,砸盤的現貨糧源也將消耗殆盡,后期即將收購傳統種植戶的糧源。據了解,遼寧由于前期售糧進度較快,目前烘干塔收糧難度明顯加大。唯一的潛在利空因素就是即將上市的吉林地區,但考慮到目前市場價格已經跌破種植成本線,以及吉林上年大規模興建的玉米樓子,現有價格惜售的概率較高。鑒于目前玉米價格已經處于近年同期低位水平,貿易主體開始逐步介入。雖然進口玉米拍賣仍在大規模投放,但北方港口超過2650元/噸的起拍價格,相對于目前玉米的現貨價格來說不具備絲毫優勢,較低的成交率使得進口玉米在現階段對國內玉米市場的沖擊能力極為有限。上周輪換糧的售出規模較之前已經呈現出翻倍之勢,且從目前發布的收購公告來看,輪入規模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對價格也將提供較為明顯的支撐。替代品方面,無論是集港成本在2600元/噸以上的糙米,還是華北地區3000元/噸左右的小麥,相對于玉米來說性價比同樣大幅削減。從能量原料剛性需求的角度來看,小麥與玉米在飼料加工中此消彼長的狀態,同樣也給玉米消費增長提供了較為明顯的預期。
自身供應不足
筑底或已不遠
總體來看,在所謂的利空逐步兌現,以及近一個月從華北乃至東北接連大幅殺跌的行情過后,市場整體的悲觀情緒也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宣泄。而從基層角度來看,在迫近甚至跌破種植成本線之后,伴隨著潮糧的存儲能力提升(低溫天氣到來),基層開始有了一定的“惜售”資本,現階段的“被動式”踩踏行情也將暫時告一段落。而從整個年度的長遠角度來看,這對于自身供應尚有缺口,仍需進口玉米、國內小麥及稻谷等品種規模性替代,才能保障供給的玉米市場來說,階段性的筑底行情或已為時不遠。(原文刊登于2023年10月26日糧油市場報三版)
上一篇 | 玉米:漲出來的風險,跌出來的機會
下一篇 | 暫無
一周熱點
- 2023-10-26豬板塊負債超4700億元,傳統需求旺季豬價怎么走?
- 2023-10-26好消息!2024飼料展啟航在即!!
- 2023-10-25中俄簽署糧食貿易大單 小麥進口激增會不會沖擊國內市場
- 2023-10-25關于征求《成熟蜂蜜》(公開征求意見稿)等5項農業行業標準意見的通知
- 2023-10-25任繼周草地學術思想研討會在蘭州順利召開
- 2023-10-25豬市走勢:官方最新發布!生豬養殖處于虧損狀態,第四季度或難以提升!
- 2023-10-232023年9月份山東飼料行業信息(總第26期)
- 2023-10-23農業農村部:明年春節后可能出現消費淡季與生豬出欄量增加“兩碰頭”,養豬虧損程度可能重于今年同期
- 2023-10-23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全國農業行政處罰案卷評查結果的通知
- 2023-10-232023年9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