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揚鑣。
用這個詞來形容最近的東北和山東的玉米市場最貼切不過了。
三場大雪憋漲了玉米,憋漲的不光是東北玉米,還有山東玉米。一時間,玉米市場重現東北、山東的齊漲局面。
但是隨著雪后放晴,東北及山東又雙雙進入到下跌通道中,而且是一個比一個跌得深,一個比一個跌得猛。
進入12月以后,隨著玉米下跌的持續,以及各種消息亂飛,玉米市場也再次出現了變化,東北和山東市場再次分化。
東北市場雖然是產區,但是從這輪跌勢來看,已有了稍稍緩和的意思了。
表現之一是玉米的上量明顯減少,下跌的幅度也開始變小。這主要是玉米跌了也有一陣子了,恐慌出糧的情緒也漸漸有了緩解。
表現之二是下跌的面積也開始縮小,大部分企業壓價現象開始減少,甚至已有零星企業出現了上漲回調。
這些都是向好的消息。
但是相比起東北,山東玉米這回真的“飄”了。
首先是玉米的上量先降后增,再度破千。
按理說山東的賣壓沒有東北那么大,但是山東企業壓起價來卻一點不含糊,本來隨著東北玉米開始有點緩和,山東的上量也開始下降,從之前的逼近1800逐漸回落至千輛以下。
但近日又犯邪了,上量突然再次猛增,又重新回到了千輛以上,于是玉米開始繼續下跌。
其次是企業壓價近乎瘋狂,甚至已經脫離了上量。
山東市場一向以“看車下菜碟”,車多壓價,車少提價,但是現在山東的壓價多少有點瘋狂了,有時甚至門前到貨車數量降了,也還在大肆地壓價,顯然這就不是需求性壓價了,而是情緒性壓價。
山東華北這次的反應為啥這么大呢?
山東同時作為產區和銷區,這兩年企業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玉米收獲前,價格曾一度漲到了快1.6元/斤,但我們都知道,今年的消費大行情不好,需求不旺,企業哪來那么大動力收糧呢?
所以好不容易抓住了這波玉米降價,就不約而同地齊心壓價了。
而山東的這輪猛殺倒也說明了一些事:
首先是玉米市場是真的亂套。
這個時候的市場多少有點脫離常態了,雖然說玉米收獲正是供應集中的時候,但往年也沒這樣亂過,往年都是盼著集中上量,但這個量始終拖拖拉拉地上不來。
而今年這樣的表現無疑是有點情緒過頭了,也反映出現在大家心里都沒底,玉米市場確實亂套。
其次,需求開始抬頭了。
其實還有一層意思,雖然豬價跌得一塌糊涂,但是我們看11月份玉米加工產品的走勢會發現,整體表現有了提升的跡象,行業開機率也正在小幅攀升。
而接下來馬上就要到元旦和春節,玉米深加工消費有望繼續增長,所以企業也開始逐漸考慮備貨問題了。
第三,玉米確實快跌到頭兒了。
山東這回上量再次增加,主要還是東北糧入關,推高了玉米的供應。但后續天氣一變,暴雪一來,氣溫一降,上量必然再次減少,漲不漲得動另說,但不至于再大幅下跌了。
二是“國家隊”陸續入場。
中儲糧在東北地區陸續開收,價格雖然不能說是提振,但至少也不是打壓,多半是隨行就市。
之前我們也說過,這也被市場解讀為“玉米快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