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剛一開局,玉米就慘遭暴擊!但還有2根“救命稻草”
俗話說,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玉米的行情也是如此。
雖然說市場普遍對于年后玉米的行情比較悲觀,但年后玉米上演數日連跌,也確實給了市場迎頭暴擊。
尤其是玉米市場再次重現山東、東北齊跌的局面。
雖然說這兩年玉米的區域性分化比較明顯了,就是各自為陣,你跌你的,我漲我的,互不干擾,但是齊跌的局面也令市場擔憂。
一是雖然說各自為陣,但是東北糧源過于龐大,要尋找出口,山東華北是重要渠道。而如果山東華北跌跌不休,東北即便想漲也被壓制得厲害,很難破局。
二是俗話說買漲不買跌,本來收購主體就少,如果玉米再一齊跌,那收糧主體的觀望情緒也就更濃了,很容易形成一邊倒的局面。
所以,年后的玉米著實令人擔憂,再加上有地趴糧,很多人開始擔心,玉米這一跌是不是就要大跌了?
如果從整體格局來看,玉米確實利好不多,利空更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
比如,消費情況基本和年前差不多,沒有太大變化,雖然說今年的主題是促進消費,但一來是消費提振也得有個過程,不是說提就馬上能提起來的;二來我們之前也分析過,行情分化比較嚴重,像旅游、娛樂方面的消費提升空間較大,也比較明顯,但像糧油、菜籃子等消費則比較平緩,提振幅度并不明顯。
而格局上看,玉米消費的主力飼料用糧方面也沒有太大增長,豬價雖然有所增長,但幅度空間十分有限,再加上年后消費驟降,豬價再次面臨回落風險,也進一步抑制了飼料的消費。
需求不給力,供應壓力則依然龐大。
昨天咱們分析過,別看年前玉米售糧進度趕上來了,但賣壓依然龐大,再加上到了3月份,春暖花開,地趴糧集中上量,玉米可以說是危機重重。
但是不是說明玉米就沒救了呢?
我認為也不是,至少玉米還有兩根“救命稻草”:
第一根就是政策。
年后的玉米行情可以說跟年前差不多,單憑自身的力量基本是很難穩住的,原因一方面是玉米階段性供強需弱依然明顯,客觀上很難扭轉玉米的局勢。
而另一方面,市場情緒不穩,且很容易受悲觀情緒影響,進一步砸盤玉米。
這就與年前的情況十分相似,除非有其他力量來支撐,而這個力量只能是政策。
雖然年前增儲消息釋放以后,并沒能使玉米行情反轉,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收儲的持續,玉米行情確實在逐漸發生變化,玉米的跌勢也漸漸被穩住。
而年前已有庫點發布了年后繼續收糧的消息,因此年后“中字頭”的收購及增儲將會是玉米重要的支撐。
但話說回來,參考年前的情況,政策對于玉米主要是兩個態度:
一個是防止谷賤傷農,玉米跌到沒底,但不會提振助漲,所以價格多半仍然是隨行就市,不宜期望過高。
另一個則是促進玉米流通,推動玉米購銷。
所以,也不要對政策抱有過高的期望。
第二根稻草則是天氣。
有人可能會說,天氣影響不了供需,沒啥作用。
怎么說呢,天氣一般時候確實沒啥用,但有些時候卻有大用,就比如對當前跌跌不休的玉米來說,天氣就能起到止跌的作用。
這個作用對當前的玉米市場來說就太重要了。
比如,近日中央氣象臺發布預報,今年第一波寒潮已經上線,未來一周,全國多地氣溫如坐過山車,像華北大部、東北地區、黃淮、江淮等地氣溫下降幅度達到12~18℃,而比如內蒙古、東北部分地區的降幅可達到20℃以上,雨雪也隨之而至。
天氣一變,就要影響交通,玉米的上量就會減少。
比如近日山東多地迎來小雨,山東深加工門前玉米的送貨車輛就再次下降,從500多輛降至300多輛,所謂量少價漲,企業玉米的報價也開始出現了上漲的苗頭。
在玉米正跌跌不休的時候,天氣能暫時打斷跌勢,讓市場稍稍冷靜,也能防止更大的恐慌性下跌。
尤其是地趴糧馬上就要集體上線,如果天氣給力,就能使上量分化,從而緩和玉米的供應壓力。
一周熱點
- 2024-02-18專家提醒2024年需謹慎樂觀!牧原、溫氏這樣判斷今年豬價.....
- 2024-02-18禽業動態|| 嘉吉擴大與替代肉類公司合作、正大集團與麥德龍達成15億元采購、帝斯曼-芬美意將剝離動物營養與保健業務
- 2024-02-18豬市走勢:標豬“虛漲”,仔豬“實漲”?
- 2024-02-062023年四川省飼料工業發展概況
- 2024-02-06關于征求《飼料原料 豬肉粉》農業行業標準(公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 2024-02-052023年全國飼料工業發展概況
- 2024-02-04期貨價格五連漲!玉米見底了?
- 2024-02-04豬市走勢:虧、難!2024年豬價拐點有望到來嗎?
- 2024-02-04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
- 2024-02-04關于征集2024年團體標準項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