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內生豬產能持續居高不下,業界普遍認為,生豬養殖行業經歷了“史上最長虧損期”。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全國生豬現貨均價15.00元/公斤,較2022年下跌19.27%。
2023年4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4142萬頭,環比降2.3%,已連續12個月回調。但從供給層面看,生豬產能依舊處于整體高位,因此市場認為產能去化將持續且存加速跡象。那么豬周期究竟何時能夠反轉呢?
豬價歷經三年“磨底”
截至目前,國內生豬價格已連跌三年。在本輪豬價下跌過程中,生豬行業過剩產能去化速度緩慢,豬價連續下跌記錄不斷被刷新。
回顧來看,中信建投期貨養殖生鮮首席分析師魏鑫表示,近幾年,前期國內新增養殖業投資現象較為突出,導致當前市場進入產能的集中兌現階段,產能去化進度受限,市場供應整體充足;此外,國內豬肉消費也已經到達人口和人均消費天花板,隨著食品種類更加豐富和消費渠道的迅速轉變,市場需求端驅動因素無法持續,豬肉消費正在面臨長期壓制。生豬產業有望繼續向漏斗形發展。一方面頭部企業依托資金實力持續在市場中穩定運營。盡管目前部分集團企業出現收縮乃至重組的情況,但過去三年更多集團企業仍在擴大生產,并持續提升市場占有率。此外,一般規模企業在緩慢虧損情況下受損較為嚴重,尤其是自繁自養或種豬類企業,這類企業是目前行業整體去化的主要對象。另一方面,有些中小散戶以自身靈活、高彈性優勢繼續向家庭養殖場方向發展,外購仔豬及二育更加普遍。
“總的來說,去年生豬產能去化整體不及市場預期,在此背景下,全年豬價整體呈低位運行,但波動幅度有所趨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42萬頭,為正常保有量的101.0%,仍略高于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水平。全年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3.8%,豬肉產量同比增長4.6%,市場供應充足。”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說。
2024年生豬市場能否扭轉頹勢?
進入今年1月以來,受此前寒潮天氣和近日暴雪天氣影響,豬價出現短暫拉升。
多家上市豬企1月生豬銷售也出現回暖跡象,比如新希望商品豬銷售均價與溫氏股份毛豬銷售均價環比分別上漲1.84%和0.44%。那么,后續在春節效應下生豬銷售向好勢頭能否延續?
魏鑫在分析當前生豬供需情況時表示,目前生豬產能處于大趨勢下的繼續釋放和小周期下的階段去化過程中。國內整體能繁母豬存欄較2023年初有明顯下行,但下行幅度有限,同時結構改善,生產效率有所提升;預計生豬總體存欄在年后會相比四季度有季節性的下滑,但總存欄仍處高位;此外,去年四季度以來屠宰方面出現了春節前高峰以及冬至前次高峰,整體符合季節性預期。
展望春節期間及節后行情,王祖力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生豬市場行情或呈震蕩態勢;春節后,因節前集中備貨導致采購需求進入淡季,預計豬價將再次進入下跌行情。隨著2023年國內能繁母豬數量的連續回調,新生仔豬數量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已經同比下降。隨著生豬產能逐漸回調到合理水平,疊加市場需求有望從二季度逐步好轉,預計今年二季度生豬價格有望好于去年同期,下半年生豬市場有望轉勢。
國泰君安期貨研報指出,2021年全年生豬產業大幅虧損,現貨價格低迷,帶動養殖端去產能,2022年3月加速去化,同年4月現貨價格逐步筑底回升,當期市場認為新周期已啟動,然而,上行周期僅僅持續半年,現貨價格觸頂回落,3個月時間現貨價格跌破成本線,且2023年全年維持13.5至17.5元/公斤區間運行。可見傳統豬周期規律失效,現階段進入“非典型”豬周期,需基于市場新形勢總結新規律。
展望今年,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生豬養殖利潤改善程度依然要看養殖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
來源:期貨日報 編輯:崔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