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市場資源情況
近期,隨著棉花收購工作漸近尾聲,各地棉花的產量和等級逐步浮出水面。對新年度的資源和等級統計情況如下:2005/2006年度棉花由于受天氣的影響,三級以上的高等級棉比重較去年大幅下降,長江流域和黃淮流域基本以四、五級棉為主。新疆棉產量和等級雖保持穩定,但由于運輸問題仍難解現今消費企業需求之急。通過對各方的數據統計,本年度棉花產量約為540萬噸左右,相對于去年的632萬噸下降了92萬噸,下降幅度達14%;本年度棉花消費預測為940萬噸,相對于去年的消費量860萬噸增加80萬噸,消費上漲幅度達9.3%。未來棉花市場消費供應缺口將繼續擴大,按消費遞增速度來看,市場缺口達320萬—380萬噸,未來市場的消費量的平衡很大部分需要進口棉來彌補。目前新年度的配額數量仍未見分曉,這是目前市場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深刻影響市場心理。
紡織行業喜憂參半
一直困擾著中國紡織行業的中美紡織貿易爭端終見分曉,市場不穩定的情緒終于得以平靜。雖然于11月8日,中美雙方簽署的協議未達預期目標,但是問題總算得到有效解決。市場多數投資者認為在這一問題解決之后,面臨的更大問題是中國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今年10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1486.1億美元,接近于2004年全年11547.9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4%。其中出口6144.9億美元,增長31.1%;進口5341.2億美元,增長16.7%。這樣導致國際別有用心的國家再次在人民幣匯率上大做文章,使人民幣升值猶如一把利劍始終懸在處境尷尬的紡織企業頭上。一旦升值,受打擊最大的當然是下游的紡織行業,必然帶動整個棉花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
期貨價格相對堅挺
近期國內期貨市場、撮合市場、現貨市場價格價格基本保持一致,各地市場成交活躍,雖有一定跌幅,但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尤其是期貨市場的期棉價格,其底部在不斷抬升,價格在不斷向上突破,在創下今年的新高之后,由于缺乏實質性利好的提振和NYBOT期價再次探底的影響,期價稍有回落,保持著在15000元/噸的高價之上運行。以主力合約CF0603為例,短期內仍然牢守萬五整數關口。支撐期棉價格的原因主要是倉單成本和未來預期向好。
由于今年棉花資源偏緊,收購方面得到農發行的大力扶持,平均收購價格較往年偏高,市場出現搶收現象,有效地支撐了籽棉的收購價格。今年籽棉的平均收購價約在2.85—3.05元/斤之間,按36%的衣分,棉籽價0.8元/斤,折合皮棉價格在13600元—14600元之間,注冊成期貨倉單最高價格將近15000元/噸。再者,今年等級下降較為歷害,公檢達標率降低,生成倉單四級居多。按期貨四級棉的標準(貼水600元/噸),一些現貨商在現貨市場直接當三級棉銷售。如果注冊成期貨倉單,不但資金占壓,而且極不劃算,這將影響今年國內棉花市場對期貨倉單生成的進度和數量。這是近期期貨價格保持高價運行的主要原因,如果短期市場沒有利空的出現(如配額發放、人民幣匯率變化),后期的期棉價格將繼續維持在15000元/噸高價運行,如有利好的提振,年前創出新高的概率較大。
結合今年棉花各方市場的情況來看,雖市場略帶“寒意”,但是今年棉花現貨市場的發展主線是“需求增加,產量減少”,期貨市場的主線是“下跌有限,底部升高”,后市上漲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