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收儲成交量下降,2月鄭棉大幅下挫
2月份整個農產品市場均出現大幅上漲的態勢,唯獨棉花反其道大幅下挫,鄭棉指數跌幅達到2%,將1月份的漲幅吞食一半,那么,導致棉花背離農產品整體走勢的原因是什么?其一:1月份鄭棉的大幅上漲令期現價差過度拉大,近月合約CF1203與收儲價19800最大價差達到1500元/噸,導致現貨商對交儲失去熱情,將目光轉向期貨市場和電子撮合市場,現貨商帶來的巨大賣盤壓力是2月鄭棉大幅下挫的罪魁禍首,鄭商所不斷增加的注冊倉單是最好的鄭棉;其二:全球棉花供大于求,ICE期棉連續下挫導致進口棉報價連連走跌,低廉的進口棉融入國內,擠壓國產棉市場,下游紡織企業并無采購積極性,現貨市場無法支持鄭棉進一步上漲,鄭棉的回調似乎是必然事件,三月份這兩個因素或將繼續發揮作用。
2月美棉走勢仍然弱于鄭棉,2月美棉跌幅達到3.76%。截止2月9日,2011/12年度中國簽約美棉總量達到130.2萬噸,超過美棉總出口的1/3。不得不說,為了保證美棉的順利出口銷售,低廉的價格是數量的保證。
二、基本面重要影響因素分析
2.1 收儲累計成交量已超本年度新棉產量36%,3月底臨儲即將閉幕
截止2月27日,本次臨儲累計成交量目前已經超過本年度棉花產量的37%,如此大的收儲量令市場繼續擔憂遠期將出現棉花偏少的情況,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預計3月31日收儲結束時總收儲量將超過280萬噸。
從現貨市場來看,雖然現貨報價穩步攀升,但上漲幅度較小,下游紡織企業對目前的棉價并不認同,紡織企業采購意愿偏低。棉企、貿易商的手里的棉花,交儲的交儲,在電子撮合市場和期貨市場賣出的賣出、套保的套保,真正銷售到下游用棉企業的不多。3月31號國家臨儲即將謝幕,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收儲總量與我們當初估計的300萬噸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預計最多只能達到280萬噸左右,而這個數量占本年度新棉產量的38.5%。
2.2 1月進口棉數量同比、環比回落,內外棉價差拉大
據海關統計,2012年1月我國進口棉花32.65萬噸,環比減少46.39萬噸,減幅58.7%;同比減少6.4萬噸,減幅16.6%。從數量來看,1月份我國進口棉數量同比、環比均出現回落(如圖3),同時平均進口價格也低于上月水平,但是2011/12年度(2011年9月-2012年1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00萬噸,同比增加72.4萬噸,增幅56.7%,進口棉融入國內的數量和速度可見一斑,國產棉倍受擠壓。如圖4所示,目前內外棉比價已經達到1.17,處于相對高位,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套利機會顯現。
2.3 皮棉價格維持穩步上升態勢,期現價差向正常值靠攏
雖然2月份鄭棉出現大幅回落,但現貨市場皮棉報價依然穩步上移,雖然日漲幅不大,但仍然保持上漲的姿態,如圖5所示。隨著鄭棉的回調,加上進口棉價格低廉,預計3月皮棉價格上漲幅度有限。
1月份鄭棉過快的上漲速度令期現價差迅速擴大,不正常的期現價差引起了現貨商的注意,進入期貨市場賣出棉花和賣出保值的現貨商給期貨市場帶來了巨大賣盤壓力,這也是造成鄭棉大幅回調的主要原因,目前期現價差已經又1月的1552元/噸回落到1000元/噸以下。
目前鄭棉CF1205合約報價20900元/噸左右,仍然比收儲價19800元/噸高出1100元/噸,而交割時間僅比收儲長一個半月左右,因此在期貨市場以目前的價格賣出棉花仍然比交儲具有更多的利潤。
2.4 紗線價格趨穩,滌綸短纖價格下跌,棉滌價差有擴大趨勢
據海關統計,1月份我國棉紗出口量2.41萬噸,環比減少13.71%,同比減少38.01%;我國棉布出口量6.06億米,環比減少17.22%,同比減少14.74%。另外,2011/12年度(2011.09-2012.01)我國累計出口棉紗12.41萬噸,同比減少29.31%;累計出口棉布33.24億米,同比減少6.28%。從1月份我國棉布棉紗的出口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紡織品及制品的出口量出現下挫,出口壓力可見一斑。
2月份下游紡織品價格企穩后有小幅回升,但根據市場反映,紡織企業的銷售情況并未好轉,企業庫存增加,紡織企業同時面臨招工難、銷售難、融資難、回款慢等等問題。2月底,在替代品滌綸短線和粘膠短纖價格下降以及低廉的進口棉紗擠壓下,棉紗價格出現下滑。在下游需求未出現明顯回暖的情況下,紗價都將難以好轉。
2.5 人民幣升值繼續增大外貿企業出口壓力,貨幣政策微調保增長
2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又創新低,無疑讓深陷困境的紡織出口貿易企業再添愁眉。在國內棉價相對國外市場處于高位、國內用工成本增加、融資成本增加的背景下,人民幣持續升值使國內紡織服裝品的價格競爭力銳減,相比東南亞國家甚至不再具有競爭力,原來的貿易訂單轉移至價格更加低廉的東南亞國家。在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我國紡織貿易出口企業困境重重。2月匯豐PMI為49.7,雖然連續4個月攀升,但仍然處于榮枯線50以下,而且1月份中國制造業指數中新訂單指數下滑明顯。面對外貿的持續不景氣,近期商務部連續表示將研究出臺穩定出口的相關政策措施,包括財稅、金融政策方面的優惠政策。
2月底,央行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已是連續兩次下調存準率,表明國家貨幣政策輕微放松的傾向。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紡織服飾出口貿易企業在去年已經傷痕累累,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還需要需求的提振才能讓國內紡織服裝業回暖。
三、期貨市場及資金面分析
3.1內外棉價差拉大,國內外市場套利機會顯現
從價格來看,2月24日進口棉指數FC Index M 報101.6美分/磅,折1%關稅為16358元/噸,折換準稅為16842元/噸,而與此同時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328指數為19623元/噸,內外棉之間的差價將近2781元/噸.從圖11可以清晰的看到,目前內外棉價差已脫離正常范圍,后期價差將向正常值回歸,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套利機會顯現。
3.2倉單增加,套保頭寸給鄭棉施加壓力
展示了鄭商所注冊倉單的變化情況,其中倉單數量與有效預報數量之和可以看成是鄭商所總倉單數量。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2月份注冊倉單數量激增,目前總倉單已經超過2011年同期水平。1月份鄭棉大幅上漲,現貨價格卻穩中稍漲,導致期現價差超過正常范圍,由此導致棉花現貨商在期貨市場賣出保值和期現套利者進入,大量賣盤壓力正是鄭棉本次下跌的主要動因。目前,期現價差已經回歸1000元/噸以下。現貨商加工成本基本在19200元/噸附近,按照期貨市場目前的價格賣出仍然具有一定的利潤,期現價差可能還有繼續下跌的可能,鄭商所的倉單也還有繼續上升的潛力。
3.3 CFTC基金總持倉減少,傳統基金凈多頭寸銳減
截止2月21日,CFTC棉花總持倉為213857手,較上月236798大幅減少22941手。其中傳統基金多頭持倉32334手,凈多單為2170手,較上月大幅減少12301手,多空持倉結構為1.07,較上月1.81回落;指數基金凈多頭頭寸66786手,較上月增加8572手。從CFTC持倉的持倉來看,基金總持倉、傳統基金多頭頭寸、傳統基金持倉結構都有下降,但是指數基金凈多頭寸增加。
從1月份各主要進口國的進口數量來看,來自印度的棉花要多于美國,原因是印度的棉花相對美棉更加便宜,因此國內的訂單轉向印度,美棉的部分訂單被取消,從這個角度來看,2月份ICE美棉的下挫似乎是為了迎合銷售的必然之舉。目前ICE主力合約05合約已經跌至90美分/磅附近,與印度棉價格相差不多。另外,從美棉的周度銷售報告來看,簽約訂單情況轉好,綜合來看,美棉下方空間有限,預計3月美棉將偏強振蕩。
四、3月行情研判
后市研判:
在全球棉花供大于求以及現階段需求疲軟的背景下,更加低廉的印度棉擠壓了美棉的銷售市場,后期美棉的簽約銷售情況將與ICE期棉走勢息息相關。目前,美棉的價格與印度棉價格高出無幾,而美棉的進口成本遠低于國產棉價格,中國作為美棉最主要的需求方也仍然具有潛力,短期看美棉下方空間不大,預計3月美棉將偏強振蕩,區間(90,100)美分/磅。
國內方面,國家累計收儲已超260萬噸,超過2011/12年度(USDA預測中國產量729.4萬噸)產量的36%,在收儲沒有結束之前,對于遠期棉花偏少的預期仍然成為棉市的有力支撐,國家收儲價仍然會起到托起棉價底部的作用。從棉花下游消費情況來看,目前正值需求淡季,現貨市場購銷清淡,現貨端的壓力也將限制鄭棉的上漲幅度。
綜上所述,預計3月棉價將偏強振蕩,預計主力CF1209合約振蕩區間(21200,22800)。操作策略上,CF1209合約逢低多單參與,波段操作。另外,經過前文的分析可知目前內外棉價差過大,后期價差有回歸的需求,國內外市場套利機會顯現,尤其是有進出口貿易資格的現貨商,可以簽訂進口棉的同時在國內市場賣出保值,實現低風險的套利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