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行情震蕩下跌
2011年對經濟金融市場的影響莫過于歐美金融危機,受此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打擊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大宗商品價格全線回落,國內棕櫚油也沒能幸免。
預計馬來西亞棕櫚油FOB報價在2012年上半年呈牛市形態,6月底有望達到1250美元/噸左右的頂部,之后向下回調到1150~1200美元/噸的區間,當然,下半年應保持對棕櫚油產量的關注。
國內棕櫚油價格在2012年跟隨馬來西亞呈一分為二的運行態勢:上半年強勢上揚,下半年震蕩回調尋求支撐,2011年底7500元/噸一線有望形成底部支撐,在2012年上半年國內港口價格上探9000元/噸大關的可能性較大,具體價格還要視匯率和進口倒掛等因素而定。
預計2012年我國棕櫚油進口將增加10%左右。起碼在2012年上半年,強勁的需求將使包括棕櫚油在內的植物油供需面偏緊,這對棕櫚油形成有力支撐。
2011年國內棕櫚油整體行情呈震蕩下跌態勢。年初延續了2010年底的溫和上漲行情,馬來西亞的年初產量和庫存下降是這波行情的主導因子,國內外棕櫚油價格倒掛導致國內市場供給減少,美國農業部的動作也間接利多棕櫚油市場。但是牛市并未能延續太長時間,到了2月下旬,棕櫚油進口到港先于需求的回暖,供需不再令人擔憂,加上國內食用油的調控政策,棕櫚油開始了漫長的震蕩偏弱走勢,國內港口24度棕櫚油成交價輕松跌破9000元/噸大關,直到6月份棕櫚油消費旺季到來,這一波下跌行情才逐漸止步。當然,這期間國外惡劣天氣的炒作和馬盤的持續走高也支撐了棕櫚油價格。
歐美金融危機在8月份全面爆發并延續,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惡化,棕櫚油價格也大幅下跌,向7500元/噸的底部靠攏,價格倒掛日益擴大。到11月,國內棕櫚油價格才止跌企穩,主產國產量和庫存臨近歲末再次下降,馬來西亞棕櫚油FOB報價站上1100美元/噸一線,拉升國內棕櫚油進口成本,價格倒掛擴大打擊棕櫚油進口和出貨意愿,這促成棕櫚油超跌企穩。
棕櫚油產量無憂
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幾年全球棕櫚油產量年均增長250萬噸左右,年增長率達7.8%,遠遠超過豆油和菜籽油等其他油脂。2011年估計有望創下歷史新高5000萬噸,比2010年增產400萬噸以上,其中馬來西亞產量達1870萬噸,印度尼西亞產量達2540萬噸,兩大主產國全球占比維持在88%這一歷史正常水平,泰國等其他國家一共生產了全球12%的棕櫚油。
由于受耕地面積和相關政策所限,近幾年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兩大棕櫚油主產國油棕種植面積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年增長率維持在3%左右。估計馬來西亞2011年油棕種植面積已經超過500萬公頃,印尼約800萬公頃,兩國每年增加油棕種植面積50萬公頃,當然,印尼擴張勢頭超過馬來西亞。
研究發現,近兩年棕櫚油產量變化的幅度并沒有和油棕種植面積擴張的步調保持一致:2010年油棕種植面積依然比2009年擴張,而產量幾乎原地踏步,再對比最近兩年,8.5%的產量增長幅度和3.5%的面積擴張也不吻合。其實,這一切都源于天氣---這一對棕櫚油單產有重大影響的因素。眾所周知,最近幾年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天氣肆虐,這對包括棕櫚油在內的幾乎所有的農作物影響較大。
考慮到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國種植園樹齡結構等因素,估計2012年馬來西亞產量維持不變或者上升,印度尼西亞由于面積大幅增加,將繼續增產,全球棕櫚油產量將比2011年增加200萬噸左右,可見,棕櫚油產量無需過多的擔憂。
出口保持溫和增長
2011年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出口基本都在1800萬噸的水平,貢獻了全球棕櫚油出口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近幾年全球棕櫚油出口維持5%左右的增速。通過對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的月度出口數據分析得出,截至2011年12月份,除歐盟進口有較大降幅之外,其他地區進口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中期來看,印度和中國等市場對植物油的剛性需求,將使2012年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繼續保持溫和增長,預計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增長在3%左右,印度尼西亞出口增長在8%以上,這些都將提振市場投資者信心,利多棕櫚油期現貨價格。
進口變化基本和出口保持一致,但是上升步伐似乎比出口要快,2011年全球棕櫚油進口同比增加6.78%,至3806萬噸的歷史新高。其中印度進口表現搶眼,進口量和進口增速可觀,2012年由于印度本國油菜籽產量可能下降20%,而國內需求提高,只有靠更多地進口棕櫚油和豆油來彌補國內供需缺口。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條件、觀念的改變,我國食用油消費增長可期,且增長速度將明顯快于國內供應的增速。油脂油料進口擴張幾成定局,而棕櫚油相對豆油、菜油價格更加低廉,競爭優勢明顯,預計2012年我國棕櫚油進口將增加10%左右。起碼在2012年上半年,強勁的需求將使包括棕櫚油在內的植物油供需面偏緊,這對棕櫚油形成有力支撐。
庫存處于相對高位
近來,無論是馬來西亞還是我國,棕櫚油庫存都處在歷史相對較高的水平,其中馬來西亞庫存在2011年9月份一度超過200萬噸,我國棕櫚油港口商業庫存也是在90萬噸一線居高不下。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庫存和價格之間是一種反比關系,庫存高,價格就會走低,相反,庫存下降,價格就會上升。但是庫存下降并不是說價格會發生崩盤,有時甚至會受到能源、宏觀等其他因素逆勢上揚,這類現象不足為奇。據了解,馬來西亞庫存增長與不斷新建的棕櫚油精煉工廠有很大關系,并不能體現供給過剩,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庫存來自于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輸入。
由于棕櫚油進口成本節節攀升,而國內油價受諸多因素限制漲幅有限,油脂企業為避免進口價格持續上漲,短期進口意愿增強,但因下游產品價格低于進口成本,進口價格倒掛愈發明顯,出貨就意味著虧損,港口庫存自然居高難下。高庫存沒有流入市場,在國內外油脂油料、原油等大宗商品和宏觀經濟復蘇等因素的帶動下,棕櫚油期貨價格“棄高庫存于不顧”而上漲的可能性很大。
關注外圍影響因素
棕櫚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在一定范圍內掛鉤,且棕櫚油對原油基本保持溢價,兩者之間的走勢維持著200美元/噸左右的價差通道。由于敘利亞和伊朗緊張的地緣政治問題短期內很難得到和平解決,這起碼在心理上將會影響到市場投資者心理,從而支撐原油期貨價格。而且美國國內復雜的生物菜油形勢和所謂的“高級生物燃料油計劃”客觀上要求有更多的大豆油供給,這也將使得全球植物油供需面偏緊。預期2012年(至少在6月份以前)原油期貨價格在100~120美元/桶區間內強勢波動,這將對新年度的棕櫚油價格形成穩定支撐。
在2012年全球經濟保持較低通脹水平和穩定的增速下,筆者看好包括棕櫚油在內的植物油需求。下半年需持續關注北美大豆主產區的天氣,包括東南亞的氣候,因為棕櫚油的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7月到10月這幾個月份。在其他因素相對穩定的下半年,全球氣候將對棕櫚油價格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