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3日,華安期貨研究所農產品組和現貨企業一行7人對長江中下游油菜主產省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考察。途徑合肥-六安-信陽-孝感-鐘祥-荊州-仙桃-武漢-鄂州-黃石-黃梅-九江-安慶-銅陵-蕪湖-巢湖。行程涉及四省,基本涵蓋了冬菜籽70%以上的主產區,約2500公里,走訪了3家油脂企業,20位種植戶,對今年總體的油菜生長情況和未來的收購形勢作了調研。
調研中主要發現了以下問題:
1.總體冬菜籽產區播種面積大約較去年下降5%左右,近幾年下滑勢頭沒有改變。湖北地區油菜播種面積略有下降:由于安徽、湖南等地油菜種植面積的不斷萎縮,湖北已經占全國油菜產量的30%份額,大多集中在鄂西、鄂東南地帶。而鄂西由于地塊大多為平原良田,小麥的播種收益更高,因此近兩年小麥的播種面積在不斷增加,油菜與小麥和占比約4:6,另外拋荒地約占20%,這樣看來,油菜面積約占當地耕地面積三成左右。鄂東南地區由于地塊多為丘陵和水田,不適宜種小麥,因此缺少了竟地作物的油菜成為了唯一選擇,耕種地塊中油菜占比較大。
2.江西油菜僅集中在北部九江地區,播種面積較大。江西總體油菜產量不大。安徽油菜產區集中在安徽南部安慶地區,蕪湖、宣城、巢湖、六安一帶還有少量菜籽播種但拋荒較多,而合肥、及皖北地區基本沒有油菜種植。而河南油菜在信陽地區的羅山縣一帶較為集中,其他地塊多為拋荒。這些菜籽種植區多數為丘陵地帶,地塊不平整,難于機械化收割,因此油菜種植相對較多。
3.今年油菜總體長勢較正常年份晚了5-10天左右,今冬的陰雨天氣和倒春寒對油菜有一定影響。如果后期沒有持續改善,則產量將可能有小幅下降。
4.油菜供應偏緊格局及季產年銷特性決定了菜籽上市期的搶購預期仍存在。去年國家托市價為國標2.3元/斤,實際的收購價格大約在2.4元/斤,而今年農民的預期也不低于這一價格。隨著油菜逐漸成為小眾的油料品種,國家的保護價基本符合農民的收益預期。不少農民種油菜主要為了滿足自家的口油需要,而作為有替代品的菜油,大幅上漲的條件也尚不具備。
5.菜油的合理成本是多少?目前市場上普遍算法是按照去年收菜籽的價格除去菜粕的價格得到菜油的大致成本在10500元/噸左右,被認為是陳菜油的成本價,那么這樣看來目前期貨價格有所偏低了。但由于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企業不斷增多,期貨上的保值已經對菜油實際成本起到了改變,因此不能僅僅從理論成本去核算菜油的價值。從目前盤面來看,期貨價格僅為10200元/噸左右,而現貨價格已經超過10300,期現倒掛,說明賣方壓力依然存在,說明可能油廠的成本可能比10500元要低。
6.產能較多與原料偏少的博弈,油脂總體易漲難跌。目前沿海油廠產能不斷擴展,內陸油廠也面臨產量過剩,對原料的爭奪更加激烈。進口菜籽可能將成為另一有益補充,菜籽油作為小品種油滿足特定人群的口味偏好,其價格總體保持堅挺。
7.小麥種植收益穩定,成為種植大戶保底的首選:調研中了解到種植大戶承包大片土地,在經濟效益方面一般會考慮種小麥,其他種蔬菜等經濟作物,而選擇油菜的較少。在調研的農戶中,反映每畝油菜產量約400斤不到,而每畝小麥的產量可以達到800-1000斤,按照兩者價格2:1計算,小麥的收益也好于油菜,同時油菜需更多的化肥農藥,且無法機械化收割,這一點上小麥則省時省力。因此每畝油菜的收益大約300元左右,而小麥則能達到500元,且人工耗費較少。
8.棉花種植意向可能有小幅下降:受去年整體棉花大跌影響,今年農戶的種植熱情可能減退。
針對調研結果的建議:
1. 目前整體油廠庫存偏少,惜售心理加重,建議油廠在現貨上可適當走貨,在5月菜籽上市前可考慮在1205或1209合約上逢回調時適當買入補足庫存。
2. 今年菜籽收購開秤價預計在2.4元/斤左右,略高于去年的2.3元。由于油廠產能過剩,加工的原料采購仍面臨激烈競爭,作為實體企業,原料采購必不可少,建議通過期貨買入保值,來鎖定成本,在菜油1209在10100-10200元/噸左右買入。這樣在原料采購時期,即便市場價格較高,由于之前做了買入保值,企業也能敢于收購。而
3. 今年菜粕價格可能會較去年走高,一方面是水產養殖逐漸恢復,另一方面是整體飼料價格如玉米、豆粕處于高位,因此菜粕預計可能將達到2300元(去年約在2150元左右),菜油成本可能被攤低。
4. 當企業進入菜籽原料采購時期,此時需要根據盤面價格即時鎖定利潤,即當價格處于利潤空間時,需要進行賣出保值,避免后期油脂下跌風險。例如,根據今年收購成本核算菜油價格,預計在10500元/噸,當盤面有正常利潤時則建議進行適量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