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場觀點 » 正文

暗戰儲備棉:“托市收購”的秘密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11-29  

  [ 棉農并不能直接將棉花按照托市價賣給中儲棉,托市收儲也難言能惠及農民,低迷的市場價前,棉農更有自己的考量 ]

  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金融機構交易室里,每天16點~16點25分,都是最為緊張的非金融產品交易時段,潛伏在那里的交易員,都要盯著面前的電腦屏幕,并隨時準備按下鼠標,而屏幕的另一端,則有關棉花的現貨交易。

  “您是否確認要提交當前點數:60”,當看到這個提示,交易員梁家瑜(化名)松了一口氣,但很快他又重歸失望,因為他隨后的“確認”并未成功,他得到了一個“點晚了,本點擊無效”的回復。

  今年10月30日以來,每一個工作日下午,在全國很多臺電腦前,都有著眾多梁家瑜們在重復著這樣一個極易失敗的動作,而他們背后,則代表著一個特殊的群體——棉花交儲企業。

  按照中儲棉今年9月10日發布的《關于啟動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的公告》(下稱《公告》),收儲交易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收儲交易系統進行,梁家瑜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系統,這也是中儲棉第二年啟動棉花臨時收儲,

  “你永遠不知道短短1秒鐘,甚至0.01秒之內會發生什么事情。”代表著新疆一家棉花交儲企業的梁家瑜小聲嘀咕著。

  《公告》中稱,收儲“不受數量限制,敞開收購”,然而,為了將符合要求的棉花以“托市價”賣給中儲棉,棉花交儲商必須先在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收儲交易系統中“爭搶”到收儲指標。

  既然敞開收購,為何又需要交儲指標?棉商交儲緊張又從何而來?今年的棉花市場與往年又有什么不同?11月中旬,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往產棉大省山東調查。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棉商交儲緊張背后,是全國棉花市場低迷,棉商不得已而為之的現狀,而寄望于穩定棉花生產、經營者和用棉企業市場預期,保護棉農預期,保證市場供應的棉花“托市”收儲,也未能發揮到它的最大效率。

  交儲的秘密

  追溯梁家瑜們的遭遇,要從10月30日中儲棉發布《關于發布新的儲備棉收儲成交方式的公告(2012年(收儲)第4號)》(下稱《4號公告》),規定棉花收儲成交方式說起,而更深層次上,則是托市價與市場價共振。

  據《4號公告》,每個交易日的15:00前,中儲棉和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將各個承儲倉庫的收儲數量拆分為若干獨立的收儲指標,然后并列顯示在棉花收儲交易系統中,收儲指標由此而來。

  “當日16:00點,所有符合條件的交易商即可同時參與競拍。”直至“當日16:25,交易系統進入閉市倒計時,1分鐘內無新的點擊,系統閉市”。“每個參與交易的交易商,每10秒只能發出一次有效點擊,同一交易商于10秒內發出的再次點擊,被系統視為無效指令。”《4號公告》規定道,這便是梁家瑜們忙碌的技術原因。

  而此前《公告》已規定收儲交易通過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收儲交易系統進行,為何要在一個多月后,又多出一個收儲指標?

  “為避免個別企業使用不正當手段對交易系統的干擾,保證棉花臨時收儲交易的公平、公正,經報請有關部門批準,決定完善棉花收儲成交方式。”中儲棉發布《4號公告》同時解釋說。

  多位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之所以有個別企業使用不正當手段干擾交易系統,是為了能多賣棉花,原因則是國內棉花市場低迷。

  據中國棉花網9月10日數據,棉花收儲啟動當天,三級(標準328)棉花現貨報價為18754元/噸,而2012年三級棉花臨時收儲價格20400元/噸,每噸有接近1700元/噸的差價,這成為眾多交儲棉企業廝殺棉花收儲交易系統的直接驅動因素。

  價差之外,選擇交儲,更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武城星海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豐渭清對本報記者算了一筆成本賬——收購上來的籽棉,需要進行加工,加工費自然成為交儲的部分成本,達到19500元~19600元/噸。如果再去掉銀行貸款的利息、運輸費用等必要的開支,交儲棉花成本很快就攀升到近20000元/噸。

  這也意味著,按照國家敞開收購價三級棉花20400元/噸來計算,每噸也只能保持300元~400元的利潤,而如果選擇市場價賣掉,參照9月10日標準328級棉花現貨18754元/噸的報價,每噸虧損1000多元。

  倘若是四級棉花,中儲棉的收購價就只能維持在19800元/噸,而收購價就與成本基本持平。

  此外,區位因素亦不能忽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期貨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記者透露,現實中的搶拍發生在南疆的阿克蘇、庫爾勒、巴楚等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新疆棉區的總產量本來就極大,交儲企業眾多,而庫容又相對有限,為了盡快實現交儲,就會出現類似春運時“一票難求”的尷尬。

  上述負責人表示,歷來,新疆都是棉花輸出省份,而不是主要的消費地。修建倉庫是為了解決中轉運輸的問題,而不是棉花儲存。“現在為了解決儲存問題,庫存的數量和規模就明顯不足,因此交儲時就會比其他地方緊張不少。”

  “新疆的面積大,如果南疆的棉花運輸到北疆進行交儲的話,就會增加運輸成本,擠占利潤。”山東省魯棉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項目部經理吳海芳對本報記者表示。

  而對于中國內陸地區企業,亦對運輸成本有所考慮。山東武城天元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于叔芳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武城也有收購庫,但所有人考慮的都是就近交儲,這樣運輸成本才能達到最低,符合利潤最大化。

  “由于武城縣是全國最大的棉花收購加工集散地,當暫時庫容尚無法充分滿足大量需求的時候,就容易產生交儲緊張的狀況。”于叔芳說。

  豐渭清說:“雖然現在廠里面已經拍到了五個合同,但是由于庫存有些緊張,還沒有通知我們去送儲呢。”

  據中國棉花網數據,截至11月27日,中儲棉計劃收儲2012年度棉花117680噸,實際成交47490噸,成交率40.36%,其中內地計劃收儲93680噸,實際成交23490噸,成交率25.07%,新疆計劃收儲24000噸,實際成交24000噸,成交率100%。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