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1月8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因產量降低,馬來西亞棕櫚油去年12月份庫存或將從紀錄高位略微下降,庫存將從11月256萬噸的高位下降至250萬噸。
從去年6月份開始,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開始連續6個月大幅增加,11月份之后,雖然馬來西亞棕櫚油11月份產量為188.84萬噸,環比降2.6%,但是由于出口需求放緩,11月份庫存再次環比增加2.3%至256萬噸。
調查數據還顯示,馬來西亞棕櫚油12月份產量或將較前一個月下降10%,至170萬噸,因季節性因素及洪水影響廣泛導致產量放緩。
在庫存小幅下降的同時,12月份出口數據延續了11月份的下滑趨勢。船運調查機構ITS公布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12月出口棕櫚油料為157萬噸左右,環比下降5.7%,而ITS預估的11月棕櫚油出口為166萬噸。船運調查機構SGS數據則顯示,馬來西亞12月棕櫚油出口較11月下滑7.9%,至152萬噸。
出口數量下滑主要是由于銷往棕櫚油主要消費地區中國、歐盟和美國的數量銳減。SGC調查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向中國出口的棕櫚油數量由11月份的52萬噸下降至12月份的32萬噸,降幅接近40%,向歐盟和美國出口的棕櫚油數量也出現了10%~20%的下滑。
棕櫚油庫存連續走高,導致國內外棕櫚油價格難以形成上漲格局,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去年全年下挫25%,國內大連商品交易所棕櫚油主力合約降幅也在15%左右。
為緩解巨量的棕櫚油庫存,馬來西亞于去年10月份即開始削減棕櫚油出口稅率,而在今年1月開始推行棕櫚油零關稅出口,不過由于1月1日起中國將加強進口食用油檢驗監管,新規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分析認為,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市場嚴重依賴出口,因此只有出口數據回升才有可能改變目前棕櫚油市場的弱勢局面,不過出口數據已經連續兩個月下滑。庫存增長的主因是短期內供大于求,全球總供給增速已連續數月大于總需求增速,庫存消費比持續升高,因此去庫存化仍需要一段時間。
此外,中國主要港口棕櫚油庫存也不斷高企,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月8日監測數據顯示,隨著棕櫚油集中到港,國內棕櫚油庫存繼續明顯上升,1月7日主要港口棕櫚油庫存接近110萬噸,較上月底增加近5萬噸,其中,廣州港庫存增至40萬噸,天津港增至26萬噸,張家港接近14萬噸,日照港約8.5萬噸,福建約7.5萬噸,廣西約4.5萬噸。國內棕櫚油庫存再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的66萬噸增加66.7%。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目前棕櫚油處于季節性減產周期,再加上馬來西亞政府鼓勵老油棕樹翻種以降低產量,供應壓力在今年會有所緩解,同時由于持續的價格下降,棕櫚油價格較其他食用油成本優勢明顯,預計消費將迎來增長,高企的庫存有望逐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