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鄭商所菜粕所有合約成交量加總為175萬手,創出菜粕上市以來的成交新高。昔日成交冠軍豆粕僅錄得145萬手的成交量,上市僅兩周的新貴超越上市十年的明星,低價小合約優勢十分明顯。然而,市場分歧較大的同時資金活躍度也較大,投資者還是需要警惕過激行情,注意短炒風險。
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一直是我國期貨市場尤其是農產品期貨發展的指導思想。期貨作為風險管理的工具也越來越受到產業行業經營者的重點關注。我國農產品期貨品種中,油脂油料比較成熟的品種包括大豆、豆粕、豆油、菜籽油和棕櫚油都已經上市并平穩運行。但是油菜產業鏈卻并不完善。
在菜籽、菜粕品種沒上市以前,油菜產業鏈上游種植企業,下游的加工、水產養殖企業,中間貿易流通行業均無法在國內實現風險轉移。菜籽、菜粕上市以后,和菜籽油期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油菜產業鏈期貨品種組合,方便各類企業進行期貨套保,整個產業鏈都可以實現規避風險,這對行業是一個明顯的利好,所以相關企業參與熱情較高。另外,油菜產業鏈和大豆產業鏈一起,加上棕櫚油期貨,構成相對完善的油脂油料行業的期貨體系。由于相關品種之間可以實現部分替代,所以在價格波動過程中會帶來相應的期現套利、現貨套利、期貨跨品種套利、跨期套利甚至進口壓榨套利、跨市套利等一系列套利組合,這也是吸引產業行業資金進入期貨市場的重要原因。
在期貨交易里,成交量通常作為資金活躍度的重要指標。從1月11日的交易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菜粕成交量為175手超出豆粕,但是持倉量僅僅為26.6萬手,遠遠小于豆粕的169萬手。較大的成交持倉比例說明換手非常充分,資金的活躍度高,同時也代表著短線炒作風險增加。
至于短炒資金活躍的原因,首先是低價合約和平倉收單邊手續費(鄭商所上市品種規定)這兩個優勢導致菜粕受短線資金的歡迎。其次從交易所的角度而言,為了希望品種活躍而鼓勵成交,但最主要的還是市場分歧存在。
看漲的一方預期我國湖北菜籽的國家指導收購價格將較去年提高至5400元/噸一線,對應菜粕的壓榨成本將提高至2400元/噸一線,從成本的角度構成對菜粕價格的支撐。當前湖北菜籽粕的出廠價格在2350元/噸一線,加上持倉成本到期貨對應的5月合約進行套期保值價格會高出2500元/噸,所以價格在2500元/噸下方將有買盤的推動。
但是看空的一方主要從替代品的角度考慮,認為作為互相替代的品種,菜粕和豆粕通常保持一定的合理價差。而豆粕的價格應該是一個逐步看淡的過程。因為今年豆類的供需非常寬裕,豆粕的成本較低。如果菜籽粕繼續上漲,則飼料行業會用豆粕進行替代,菜籽粕的需求就會明顯減少。將導致菜粕的價格壓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