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板塊在2012年11月觸底,在今年春節前開始小幅走高。隨著今年消費狀況的逐漸好轉,2013年一季度油脂價格走勢值得看好。
宏觀貨幣寬松刺激市場回暖
當下市場之前較為擔憂的美國債務上限談判得到了延遲,明顯緩解了市場的擔憂情緒,而美聯儲近日聲明延續2012年底議息會議的寬松立場,更是打消了市場之前對于美國可能提前退出QE政策的擔憂;與此同時,日本央行也于上個月決定推出新寬松貨幣政策,將從明年(2014年)開始實施無上限債券購買計劃,并將日本的通脹率目標從1%上調至2%,而歐洲央行也或于2月7日議息會議后通過“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T)購買財政困難國家的債券后,即可能會實施降息。
正因美國財政懸崖解決、日本近期推出的貨幣政策、歐債危機后的復蘇療傷,表明了全球各國都傾向于延續寬松貨幣政策,競相貶值本國貨幣,而這或將會導致新的“貨幣大戰”,催生新一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成本和收購價提升帶來底部支撐
因我國豆油原料幾乎全部來自進口,其價格的變動受外圍市場影響很大,尤其與第一進口來源國美國的大豆價格關系密切,而目前影響美大豆產量的首要因素則是干旱。據美國氣象局的數據,美國干旱仍存較大不確定性,這將對2013/14年度大豆產量構成威脅,同時,另一重要產量區巴西、阿根廷的季節性干旱也已經造成晚播大豆下種困難。在短期內市場大豆處于南北大豆供應空窗期,預計大豆價格在今年一季度仍會以上升為主,從成本傳導機制看,豆油將易漲難跌。
棕櫚油方面,受我國于2013年1月1日起實行棕櫚油進口新規影響,去年12月末中國對外定單明顯縮減,導致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低于預期水平,期末庫存大幅上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棕櫚油產量178萬噸,環比下降5.9%,出口165萬噸,環比下降0.7%,庫存263萬噸,環比上升2.4%,而此前市場預期庫存則為251萬噸。如今,隨著近期中國港口棕櫚油檢驗的順利通過,馬棕櫚油出口逐步恢復。船運調查機構ITS表示,一月份前25天,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110萬噸,同比減少14%;另一家獨立調查機構SGS表示,同期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110萬噸,較上月同期減少15%,同比下降幅度較一月份中上旬有進一步縮窄的趨勢。隨著棕櫚油新規影響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進口成本上升,將會進一步抬高棕櫚油價格運行的平臺。
菜籽油的供應端利好,主要來自于天氣影響全球菜籽減產的預期,美國農業部預計全球菜籽產量僅5929.5萬噸,低于此前預估的6043.2萬噸。而據《油世界》預計,加拿大2012/13年度菜籽產量為1380萬噸,低于此前1500萬噸估計值和上年實際產量1450萬噸,法國菜籽作物可能因高溫和干燥無法正常發芽,而中國預計2012/13年度菜籽產量僅為892萬噸。
由于產量的不斷下調,中國收購菜籽價格逐年攀升,預計2013年國家收購菜籽價格為2.7元/斤或者更高,這較2008年2.2元/斤的收購高出近23%。以5400元/噸的收購價格來計算,實際收購過程中由于對水雜等因素要求更為嚴格,由此現貨價格普遍升水200元/噸左右,即5600元/噸,折算菜油成本約12000元/噸。與現有價格相比,菜籽、菜油后市上漲空間可觀。
總之,豆油與美大豆價格走勢緊密相關,而美國干旱程度高低則是豆價支撐關鍵;棕櫚油,因國內方便面、餅干等食品行業產量增速在最近幾個月出現大幅上揚,由此可能導致棕櫚油價格或將在2013年一季度出現大幅觸底反彈;菜籽油,因全球菜籽減產的預期較為強烈,且由于中國收儲價格的持續上揚,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刺激菜籽油價格穩步走高。預計油脂價格在2013年一季度或迎來反彈,其中棕櫚油表現最好,菜油次之,豆油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