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進入六月份以來,菜粕價格一路高漲,而且供應緊張。在湖北省荊州市的一家榨油廠,這兒的菜粕早就唱起了“空城計”。
榨油廠負責人孫偉:“目前菜粕基本全空了,今年價格現在3塊2一斤,廠里基本沒貨了,本身我給中儲糧代加工收購,數量很少。”
美爾雅期貨分析師王春泉介紹,菜粕現貨價格今年如同坐上了“火箭”,呈現出供需兩旺的局面。
王春泉:“菜粕的現貨價格從六月份中儲糧定價的2650元/噸,到市場價格的2700元/噸,一直漲到目前現貨,華南地區到3300元/噸,華中地區也到3250元/噸了,價格已經上漲600元/噸,同比上漲了800元/噸。”
作為魚飼料的原料,往年菜粕價格都比較老實,今年為何不安分了呢?王春泉分析,這是市場供需不平衡造成的。一方面,水產養殖旺季,市場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國內油菜籽減產,進口菜粕又限量,造成了供小于求的局面。
王春泉:“菜籽產量比較少,市場可供流通的只有650多萬噸左右,折算成菜粕也就390多萬噸,再加上國內進口的菜籽,也只有290萬噸,折算成菜粕也就165萬多噸。另外,2012年,國內限制印度、加拿大菜粕的進口,這導致菜粕進口進不來,加劇了菜粕緊張局面。”
除了菜粕本身市場供需變化之外,豆粕也是“元兇”之一。王春泉分析,去年我國豆粕價格暴漲,創下歷史新高。以湖北為例,豆粕與菜粕價差就達到了1800元/噸。因此很多飼料企業用菜粕替代部分豆粕進入飼料配方。
王春泉:“豆粕價格非常高,造成市場上大量用棉粕菜粕替代,導致2013年菜粕庫存非常低,我們統計數據到2013年5月份,在新菜粕上市之前,國內基本沒有菜粕、棉粕的庫存了。”
就像當初用菜粕替代豆粕一樣,持續高位運行的菜粕也迫使企業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來降低生產成本。陳杰是一家飼料企業的負責人,他最近正思考著調整飼料成分。
陳杰:“現在沒有買菜粕了,價格漲得太高了,貨少,沒有性價比優勢的話,暫時不去買它了。也可以替換嘛,替代原料。”
菜粕能給魚類提供豐富的植物蛋白原,在魚飼料中所占比例為8%。那么,菜粕能用其他原料代替嗎?養殖成本能夠降下來么?浙江海洋學院教授儲張杰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儲張杰:“可以有一些替代的,比如花生粕,另外豆粕蛋白質含量也是偏高的;豆粕的蛋白質含量也是偏高的,魚類消化豆粕的能力也是不錯的。比如棉粕,也能替代。再個呢,適當添加其他的量,減少菜粕用量,比如米皮糠、麥麩,小麥麩,可以作為替代。”
盡管目前菜粕價格居高不下,不過,美爾雅期貨分析師王春泉預測,隨著后期棉花開始產出,作為菜粕替代品的棉粕將會大量上市,到了11月,菜粕價格會有大幅回落,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王春泉:“菜粕季節性非常強,到11月份之后,基本沒什么消費了,水產基本停滯了,這種情況下,11月份之后有可能產生從酷夏到寒冬的走勢,斷崖似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