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高永紅):剛才James Fry娓娓道來,非常感謝James Fry博士的精彩演講。各位代表,截至到現在第八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主題演講部分到此結束,下面是油脂油料專題論壇,有請論壇主持人路易達孚(北京)貿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濤先生。
主持人(陳濤):各位親們,辛苦了,一天半的時間即將過去,我本人感覺迎來了我們最后一節,是互動的一節,在這里提醒一下,由于我們時間今天看來比較充裕,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我們是個互動的論壇,有什么問題可以寫出來,不要寫文章,這樣我沒有辦法轉達你的問題,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看到大交所從頭到尾安排了一系列的非常重量的嘉賓過來,這是參與會的代表們感到非常榮幸的一件事情。可以講很多嘉賓在我們平時工作中,在我們行業里面都是很難得到機會來聆聽他們的演講。
接下來我們也更覺得榮幸的是,我本人非常興奮的是今天最后一節也請到非常有分量的嘉賓,下面我們非常高興甚至榮幸地有請今年的五位嘉賓,第一位是中糧集團大宗商品風險管理部總監費忠海;第二位是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信息處處長曹智;第三位有請美國福四通集團公司亞洲部主任李小悅;第四位請嘉吉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植物油貿易總經理周密;第五位是天輪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經理李鵬。
我想在座的五位大家或許在不同的場合見過,我本人認為在中國國內不管是代表國資、國企、外企都有代表,接下來圍繞油脂油料市場發展展望新一輪討論,我想你們也非常希望得到臺上嘉賓的觀點、看法、建議。
我先提出幾個問題,讓我們在座嘉賓做一個短暫3-5分鐘的演講也好,或者是解答也好,之后我們再做一些互動。第一位我們先請費總,費總可以說在我們中國也是最大國企之一,他從頭到尾經歷過期貨市場到今天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說是資深的期貨人士或者說有發言的人士,我們知道中糧在糧食等商品中在市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這么大的公司,我們都知道風控一定是不可缺少,一定是非常重要,能使一個公司維持下去很重要的環節,到今天為止我們國內方方面面的期貨,貼水、基差、跨市套利等手段非常多,我們想聽聽費總在這方面有什么建議?給大家推心置腹的介紹,歡迎費總。
費忠海:謝謝陳董事長,非常感謝這么一個大會,每次來參加國際油脂油料大會都是非常學習的過程。剛才陳總給我提了比較尖銳的問題讓我來回答,以前一直在前臺,就屬于運營,更多是交易,現在在管控風險,管控風險是一個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中糧是以糧油為主的,主要是大宗商品,今天參加大會的也都是以大宗商品為主要的,大家都知道大宗商品貿易和加工兩個最重要的核心,首先是風險管控能力;二是套期保值能力,這兩個是我們可持續穩健發展的方向,我們中糧在內以及在座的企業,你想在這個行業里形成競爭能力,能成為百年老店,在你的企業治理當中要強化風險管理意識,要深刻意識到風險管理的能力和基于套期保值對企業的發展。
我們這兩年剩下的油脂油料企業,我們市場的行為和風險管控能力都得到巨大的提升,我們同時也知道每一次大的商品下跌,都是行業洗牌的過程,我們剩下的這些企業這幾年很明顯我們賭市場行為少,我們更多是提高研發能力,我們在強化健全風險管理的體制和風險管理能力,我們現在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有巨大的提升和改善,這是我講的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我想我們作為壓榨行業,我們連續虧了將近3年時間,我們從今年6、7月份開始我們出現了比較好盈利,目前出現了3-4個月,這在2年多以來是非常難得的,我們的采購商、壓榨商、下游的產業鏈條大家都過了一段比較暢快的日子,很難得。我在這里需要提醒的是,中國雖然蛋白消費仍在持續增長,但是壓榨是過剩的行業,這樣很好的窗口期對我們在座的各位來說要珍惜。我們無外乎兩種方式:首先是找到一個低點,找到一個高位鎖定;第二是密切關注窗口期,如果出現壓榨正向期的時候我們進行大規模套保,我們剛過上了好日子別忘了苦日子。之所以貿易商敢買那么多基差,從壓榨和貿易角度講這是非常難得的窗口,我覺得應該把頭寸進行大規模關閉,確保明年運營的穩定性。
同時,看我們的消費端飼料行業,因為我們養殖行業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養殖產業都在大規模提升,之前養殖的周期被平滑了,我們需要關注這個周期存不存在?不管怎么樣,養殖出現利潤2年半以上這個我們也需要警惕,給大家提供這么好的機會,本著謹慎運營的原則,還是盡量關閉窗口,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主持人(陳濤):在座的各位,我們在這個市場里面賺錢不難,但是保持長遠賺錢長期是做不到的,費總說了我們盡量減少窗口,盡量把我們的利潤鎖定,這是你成敗的基本原則。
接下來一個話題有請曹處講一下非常敏感的話題,這兩天也沒有聽到其他嘉賓有涉及過,目前在中國國內市場,尤其是媒體,甚至很多科學家大肆炒作的話題就是轉基因,這個轉基因到底有多壞或者有多好,到今天為止很難有個定論,這個話題非常敏感,也不能代表政府或者代表公司,就是個人的看法,因為這個炒作可以說有點偏離了它的軌道,下面聽聽曹處對轉基因的問題怎么講?
曹智:謝謝我們的主持人,首先感謝大連商品交易所給我們搭這個平臺,讓我們在每年的11月份都會見到很多的老朋友,也會認識很多新的朋友,每年我都會參加,這個會議越辦越好,也感謝與會代表。
剛才陳主持給我交代了任務,解釋一下我們的轉基因問題,這個問題既簡單而且蠻復雜的,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每個人回答的角度和答案不一樣,我僅代表我自己來談談轉基因的看法。
現在很多人說轉基因的問題,轉基因對于糧油產品來說,特別是大宗農產品來說,就是大豆和玉米、棉花,棉花相對于好一些,因為它不是直接入口的,是穿在我們的身上,直接入口是大豆和玉米。中國大豆進口量全世界第一,6000萬噸左右,每年我們會壓榨6000萬噸以上的大豆,這些都是轉基因大豆,而且中國對轉基因大豆流向采取了非常嚴格的控制,我們每個的流向都受到農業部的監控。
從這個角度來說,轉基因沒有像國外一樣,直接入到我們的口里面,就是直接使用。中國有吃豆芽、豆腐的習慣,相對于來說中國的國產大豆是為了彌補我們的食用消費需求增長,今年可以看到將近有1000萬噸的國產大豆進入到食品里面,我們在座各位吃的豆芽、豆腐都是非轉基因大豆。我們蛋白進入到養殖飼料行業,經過豬、雞、牛、鴨損害之后,對人體損害已經微乎其微了。
再講一下豆油,豆油是直接入口的商品,從油里面檢測不出轉基因的成分,豆粕經過了飼料環節的轉化,我們現在所消費的一些食品我個人認為是比較安全的。
現在說到轉基因的種子問題,我自己也是農業部油料組的專家和玉米體系的專家,農業部有很多的體系,它的產業支撐體系,這個體系重點是在于對于種子的研究,我們在跟農業部很多專家研究,適合美國的種子并不一定會適合中國的部分地區,比如像華北地區,華北地區有一些我們自己培育的種子單產也是很高的,抗旱性、抗倒伏性、抗撈性也是很高的。我們自己來說,現在已經建立了雄厚的體系,種子的育種體系來培育種子,從我們的產量增長上也可以看到小麥的單產、稻米的單產都是世界比較領先的,我們的玉米單產也在穩步提高,雖然說跟國際上有差距,中國是小農的生產,它受到天氣的影響,特別是我們的東北地區。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不管你用轉基因種子,還是用非轉基因的種子,如果這個種子適合當地的生產,那就會得到我們想要的一些產量,或者說穩定我們的產量,甚至是產量會逐步提高。謝謝!
主持人(陳濤):謝謝曹處,我們也知道李小悅李博士也是學農學的,在國外的轉基因了解多一點,我們也讓李主任稍微補充國外的情況,是不是我們媒體說的美國人、歐洲人根本不吃轉基因,都讓我們中國人吃癌癥爆發等,要不然我們在座各位都是害人精了。
李小悅:我簡單地補充一點,美國從95年開始實行轉基因大豆以來,現在可能99%都是轉基因的。今年糧食獲得諾貝爾獎全球對農業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就是轉基因的兩位科學家獲得了獎。獲獎當中也談到這個問題,未來2050年全球達到90億人的時候現有土地能不能養活?就是靠轉基因。我是學農的,只要不改變它的特定的形狀,我個人感覺是沒什么問題,美國市場上出現了非轉基因它會標示,或者有機產品會標示出來,其他都是轉基因產品,轉基因產品是生物界革命的變化和前景,這肯定是要走的,我是必須贊成,這是一個方向,吃的以后究竟什么問題可能一代、兩代人才會反映出來效果,從我個人來說目前是安全的,轉基因大豆是抗除草劑的,會減少農藥的食用,它還是有它的優勢。我就補充這一點。
主持人(陳濤):可以肯定地說,美國95%以上,甚至說99%產品都是轉基因產品,美國人不吃他吃什么?這一點是沒有道理的論點或者是觀點。
現在轉基因到底有多大害處,我們中方也沒有很科學的論斷,目前從法律上講美國、歐洲轉基因產品在市場上有售。接下來這個話題好像離我們遠一點,但也不遠。
接下來我們談談市場,美豆CPO也破了13塊,美國旱情沒有大家所想的那種負面影響,單產低到多少,反而和去年相同,單產越來越高。最近美國農業部報告大豆單產到了43,之前大概40以下都有了,去年也是達到了18塊美元以上,今年沖高點也下來了。從農民角度怎么對待現在的行情?這個請我們李小悅李主任給我們稍微講一下。
李小悅:感謝陳總。關于美國農民現在的銷售決定了目前的價格走勢,先說一下我們中國的賣盤,到目前為止已經實現了去年2160萬噸的點價,現在美盤相對來說會在12塊5、13塊波動,在美國農業部報告之前會維持在12塊5低價當中。
從農民的角度來看,前一段時間農民不愿意賣,今年8月份主產都在干旱,大家認為產量會低,但是從收割情況來看遠遠高于大家的想象。我認為是4、5月份情況比較好,如果不干旱水分也比較充足,這就造成了后勢生產還是可以的。加上晚播9月份有20%的大豆很受益,這樣就把產量抬高了。現在美國農民作物保險機制有一個影響,農業保險是通過作物的收入,保險根據對應10月期的大豆,是按照2月份芝加哥交易所10月份的大豆價格綜合起來算的,今年2月份的大豆價是12塊8毛7,總收入保證你有多少,農民可以花25塊錢到30塊錢去保80%5年的平均產量,今年10月份還是12塊8毛7,現在農民這兩天賣貨積極性比較高。農民通常12月份要賣到40-50%之間,昨天晚上為止美國大豆收獲進度已經完成了90%以上,農民開始在賣貨,馬上美國進入圣誕節當中,通常往年的是收獲后的積極反彈,這波賣完之后1月份又是賣糧的高峰,通常賣到10-15%的總產。1月1號賣的貨要明年1月15號才交稅,明年1月份是賣糧的高峰。現在農民愿意賣大豆,不愿意賣玉米,玉米期貨的價格是5塊6毛5,由于去年的干旱,倉庫里面是空的,全部裝進去之后,盡管美國今年是3.5億噸玉米,倉庫里面能裝下,如果作物保險達到收入高于80%,現在暫時不賣,農民相對意愿愿意賣大豆,不愿意賣玉米,玉米現在相對也是接近底價,目前來說是接近底部,尤其是大豆。由于時間關系,我簡單講這么多,一會兒有什么問題還可以交流。
主持人(陳濤):由于CBOT不斷下跌,產生了美國農民惜售會不會對價格產生支撐,這是個新的話題,包括我本人過去也沒有考慮太多,現在很多商品市場如果農民到一定程度惜售肯定是一個因素,但是能不能撐得住?下面還有南美的大豆,接下來還有種的新豆,接下來我們還會對價格問題進行更加展開的討論。
剛剛我接收到了幾十份問題,我本人代表大會組織者表示感謝,因為你們參與才使我們會議才能成功,好的是這些問題就是我們下面要說到的話題,我們還是請嘉賓把問題說完之后,有些問題再讓嘉賓做回答。
我們看到最近對于豆粕,尤其是來參會的是飼料商,它的基差或者升貼水已經做到了8月份,這是過去年份極少看到的,飼料行業非常看好,很多商人、飼料廠也好積極參與訂貨,訂得很遠,這個基差怎么看,我們接下來要周總給予一個解答,因為他們在這方面給得比較多,工廠也比較多,周總來解答一下。
周密:謝謝大連商品交易所給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進行交流。關于剛才主持人提到的這個問題,我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簡單地見解。有人會問,首先你覺得9月份豆粕的價格,加上200塊錢的基差是不是一個好的價格?我首先問第一個問題,你怎么界定這個價格好與壞,從我的理解上來說,這個價格是不是最低價?我基本上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個價格應該是最低價,按現在的價格,3100多加上200,是3300多,但是你問這個價格是不是偏低價格?我會告訴你這個價格也確實是偏低的價格。為什么這么說?我們要從豆粕市場的結構來談起。
最主要的原因在過去1年多的時間,我們經過美國產期的干旱,全國大豆價格到了一個高點,大家都預期產量的恢復以及種植的增加,會使全球大豆的供應變得更加充足,因此對遠期價格有比較利空的預期,就是呈現近高遠低的趨勢。在這種近高遠低的態勢之下,在產業鏈中間大部分中下游的企業是沒有任何的意愿去增加庫存,因為大家都知道今天我把庫存增加了,可能2、3個月之后甚至1個月來的貨就要比現在便宜200多。這種近高遠低的態勢使得產業鏈去庫存,把庫存降到非常低而不可持續的地步。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內,我們看到過去3年最好的壓榨利潤,產品的價格沒有辦法下降。也就是說成本的下降轉化為了利潤,轉化不了更便宜的價格。
因此,在我們現在的期貨市場,現在的現貨市場到明年的期貨市場1年左右的時間價格上體現了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倒掛,這個價格是倒掛的25%,這個倒掛的比例還是很高的。市場已經預期的遠期供應的增加,我覺得有部分的利空已經被預期到價格中間去。所以在下跌的過程中會看到遠期的豆粕會有一定的支撐。是不是這個價格跌不破?也不一定,南美的供應已經看到偏大,南美的農民更愿意種大豆,如果大豆、玉米價格將持續,到明年2、3月份美國產的大豆面積也會大,這也會給基差下行帶來更大的壓力。
在目前的情況來看遠期供應是有壓力的,這個價格也是有可能破的,如果你是終端客戶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堵住都壓在下跌上,去堵最后10%的價格下行空間,這不一定,從現貨角度來講,這個價格跌下來需要渠道完成庫存的補充,這一點在目前可能看不到,也許在明年2、3月份看得不到,2、3月份可能不就充分,要到6、7月份才看得到。明年6-8月份的200元的升貼水也許是合理的價格,或者是不錯的價格。
也有人說基線總要回歸,這也和市場的結構,對遠期利空的價格預期有關。以今年的1月份為例,1401的期貨,接到貨是過年的時間,如果時間再推一點是2月中的時間,從接貨的角度來說還有20天、30天左右的時間差。按照我們現在市場倒掛的發展趨勢來看,有20天到30天左右的時間市場交易250到200元的期貨相對于現貨的貼水也是比較正常的,我并不認為期限不回歸導致期貨市場的缺失,更多是大家對于接到現貨之后時間上有一個預判,或者是交易的貼水,這是我的觀點,謝謝!
主持人(陳濤):謝謝周總。我看很多問題都是針對油粕比提出來的,油粕比今年現象確實反差,我們看大豆下跌油粕也同跌,今年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兒,大豆非常強勢,然后豆粕又下降,接下來有請李總給我們油粕比方面做一個解讀。
李鵬:陳總這個問題是比較難,實際上我覺得油脂油料里面的交易油粕比的交易是最復雜的,我們在過去2年油粕比是非常好的頭寸,應該說這個頭寸做空油粕比在過去2年都是非常好,穩定性也非常好,1年之內回報率也非常大的頭寸。我們看到有階段構成,首先是通過豆粕上漲然后看到油的下跌,一直延續到今年的時間,我們看到由棕櫚油帶動的油脂有一波反彈,粕相對比較滯漲。我們從整個基本面來看,我們在去年的今天站在市場上來看,我們看到下一年油脂的供給,尤其是棕櫚油的供給非常大,消費需要刺激生物柴油的消費,應該跌破原油比較好的利潤來,消化掉多余的油脂。
這些事情過去有一些變化,棕櫚油的產量一直沒有當初預期那么大,我們當初市場平均預期增個300到400萬噸的產量,但是最終只有100到150萬噸的水平。我們又看到歐洲使用棕櫚油質的生物柴油,包括馬來西亞和印尼當地的生物柴油量逐漸增大,這一定程度上確實對明年的預期產生了一些新的預期,我們也看到包括中國也有一些PME的進口,從今年7、8月份開始中國每個月3到4萬噸的PME進口,在低價的情況下棕櫚油過剩的問題,因為需求的增加和產量低于預期被緩解掉了。我們也看到棕櫚油產量回到正常的單產周期,可能在短期之內不會,減產的情況會延續到明年的第一季度,這個產量都達不到人們過去所設想的這種單產水平。
如果我們再往后看兩個季度,經過過去1年低單產的棕櫚油,在2014年下半年應該看到產量是報復性的恢復,正常來說上一年低于趨勢下一年應該是高于趨勢的單產恢復。從油自身的單邊走勢來說不是很看漲的東西,從交易上講也許找到底部了,在預期更高的漲幅今天的價格已經接近上線了。
從另外兩個油種來看,我們看豆油,尤其是菜籽油過剩到現在沒有解決,加拿大菜籽增產可能達到1700萬噸的產量,比美國農業部的數字還要大。我們看到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的收儲政策,中國現在大約500萬噸儲備的菜籽油,市場預期會在某一個時間釋放掉這個庫存的價格。我們不預期去減少庫存,我們只要明年不增加庫存,我們發現明年5月份以后全世界油脂過剩還是非常明顯的。從這個情況來看,去做多油粕比單邊角度來說是做空豆粕,比如說南美的豐收明年大豆玉米美國會大量擴重,如果美國下半年單產也比較正常,美國會達到4-5億粕左右,我們應該看到美國價格跌到9塊左右。
但是在這之前,我們要注意的是,這里面包含了兩個完美天氣的假設,南美后期尤其是在今年1、2月份關鍵生長期是完美的天氣,美國順利播種之后,在明年6-8月份完美天氣之后,也能達到10的預期,美國包含20%的天氣升水,我們需要用1年的時間來消除。市場給出來的價格結構也是看漲油粕比,在明年看漲油粕比,只不過市場爭議是油粕比的上漲有沒有這么快的速度?有沒有期貨給出來這么大的幅度上漲?在中國現貨油粕比是28-29%的油粕比,但期貨已經交易到38-39%的油粕比,38-39%的油粕比過去來看是正常的,不算偏低的油粕比,現在油粕比是交易油粕比上漲的速度和幅度的博弈。
從我們當前的角度來說,只能說不看漲油粕比,這是我的基本看法,周總在這兒應該多說幾句。
周密:這個其實也沒有了,我是這么覺得的,我同意李總剛才說的話,現貨上豆粕的高價按照現在的平衡表已經見到了,在現貨上棕櫚油的低價按照現在的平衡表也應該是見到了。從現貨油粕比的低點我們也見到了,如李總所說,在期貨上遠期油粕比給出了月見價差,也就是深水的節奏,從操作上來說可能振蕩性會大一些,因為市場預期太大了之后,在這個基礎上再繼續做多所謂所獲不大,但是現貨的油粕比去做空又不大具有可操作性,這是比較復雜和比較難交易的頭寸。謝謝!
主持人(陳濤):謝謝李總和周總兩位的解讀。接下來有一個話題是,大豆在中國的進口量可以說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去年統計的結果將近5900萬噸的進口量,今年美國農業部剛剛的報告已經達到了6900萬噸,從市場方方面面的信息來看有人估計到6400還有人估計到6200,我想中國豆粕上漲的態勢使很多榨油企業的利潤在歷史上很少見到的高點,榨油的速度和開工率都是比較高的,進口量在某一個程度上可能美國要節省庫存,以后CBOT到底是底部還是可能繼續下跌?臺上五位嘉賓都是這方面的專家,現在讓他們給出他們自己個人中國在2013、2014年大豆總量到底是多少?我們有個白板,寫一下2013年、2014年度他們認為中國大豆的進口數字到底是多少?
李鵬:6850。
周密:兩個數字,如果按照現在了價格結構還是近高遠低,第一個數字可能性比較大,6500到6600左右的水平,如果是說什么數字最后有可能對,這個數有可能是6900到7000萬之間,我個人預計未來9個月的時間實現渠道的組建,這是比較高的數字,但是我們做平衡表基于現在的價格看到6500到6600的水平。
李小悅:6500或者更多,大家比較關注中國的進口,我相信美國增加800萬億畝的土地,美國達到9500萬噸以上,達到1億噸大豆,南美達到1.6億噸以上這個價格回到9塊錢,我覺得可能在9塊5左右,中國會把2015年的拿過來,這是需要在天氣很好的情況下,美國收割面積只有播種面積的90%。現在美國的農民生產成本在7塊5到9塊5之間,如果不算土地,現在都是租地,把產權租到250美元,現在很多農民去租種,你要加5塊錢以上,在機械當中不到5塊錢,土地是自己的成本是5塊錢,現在是好時光,如果跌到土地價加上成本價到10塊錢以下,那就接近美國農民的成本價,我鼓勵中國去進口,防止之后哪一年的天氣不好。
曹智:6300,我這個數字是比較低的,現在是2013、2014年度剛開始,按照我們的研究來看,我們過去10年肉增長3-3.5%,按照人均GDP來打算,包括食品消費結構來看待,在未來10年肉的增長大概年均也就是2%左右,我們做了一個長期的預計,大概到2020年到2023年中國進口8600萬噸左右的大豆,平均到一年大概是260萬噸到280萬噸左右。我們做平衡表下一年度的分析是基于這個方面。
另外我們的數字要比市場或者農業部低得多,還跟現在市場有關系,豆粕是蛋白粕的一種,還有其他的棉粕、小麥等,今年跟以前情況完全不一樣,2013年度比2012年度大豆進口更多,我們看到小麥對玉米替換的結束,原來說小麥的蛋白比玉米的蛋白要高出4個,這樣小麥對玉米的替換接待藝術,這部分蛋白會由豆粕來補充。
我們還看到國內玉米深加工的數量在下降,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國內的DDGS在下降,這也由豆粕來補充,為什么2012到2013年度比2011到2012年度豆粕增長的原因。我們現在看到DDGS的進口,從9月份開始到明年4-6月份,我們大概算了一下,要450萬噸左右。小麥對玉米替換結束之后,2013年度小麥用量會比較低,跟2012年度差不多,沒有小麥的蛋白跟玉米蛋白之間的差距。
現在2012到2013年度國產DDGS已經降低了很多,玉米已經降低了300到500萬噸的可能性,現在2013到2014年度是其他蛋白對豆粕替換的過程,而2012到2013年度是豆粕對其他蛋白替換的過程,它是相反的過程,所以我把數字放得比較低
還需要解釋一下,這個數字跟市場價格的判斷相聯系,如果美盤價格跌下來,中國廠商覺得便宜就會買一堆的貨,這些都會體現在豆粕和壓榨上,或者體現在庫存上,6300可能是波動的區間數,如果芝加哥的價格再往下,有可能我們的進口數字會高6300到6400或者6500、6600,甚至更高的價格我們進口量放在比較合理的水平,我們的趨勢是到進口量的水平。
主持人(陳濤):費總?
費忠海:6800。
主持人(陳濤):我自己斷言,起碼1塊錢的漲跌幅。到底漲多少數字很難說,我給的數字是670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近期粕飼料的高利潤,短期是進口的高峰或者興趣很大,到2月份、3月份采購會不會持續有這么大的量,大家都看很熱的時候一定是過渡的運作、操作、庫存等等,可能后期一定會有涼下來的那一天,會使進口量不會持續地變,進口量那么大是不是會消化?
還有曹處剛才說的,其他非主流代替飼料非常大,高粱也好、DDGS也好,我們在座做飼料的人過去都不怎么碰這個東西,現在多多少少在做這個東西,這個進口對豆粕需求總量來說有什么樣的影響?這也是我們現在這些話題里面問得比較多的一個話題,我們進口了各種的粕也好,還有是高粱、DDGS,尤其DDGS進口非常的好,今天粕短缺或者是緊缺的原因,是因為沒有那么當的小麥代替出現。去年我們有3000多的小麥在使用,可能他們關系不是一對一,但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現在我們的飼料小麥大家不再使用了,但是其他飼料的商品非常火爆,他們又是什么關系?看我們在座的各位說一下,李鵬、周總哪一位?
周密:具體的飼料配方我也不是太了解,可能明年發生的幾種蛋白的價差是縮小的,中國會進口大量的DDGS,甚至把美國主要的產能都買到中國來,這里面有一個原因是玉米的保護價使玉米比較貴,另外蛋白的原料也非常貴,這是主要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從全球供應增加的大背景下,大豆需要從其他飼料蛋白中間搶取更多的份額來消化供應壓力。因此,別的東西我可能不是特別確定,但是我覺得豆粕、菜粕這些蛋白原料之間的價差會進一步縮小,這是我的判斷。
李鵬:實際上中國飼料需求最近從5、6月份之后表現有點超出市場的預期,我們看到下來壓榨利潤這么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個市場沒有預期到這么好的需求,整個采購進度顯得比較慢了。我們要預測下一年度的飼料需求的好壞,首先要搞明白去年為什么好、為什么不好。我們到9月底以后,我們整個飼料粕蛋白類的增長從平衡表上來看是0.5-1%,這個數字很低,在前一年增長是7%,再往前一年是8%的增長。如果我們考慮到小麥退出市場造成市場蛋白對豆粕額外的需求,我們這個增長率從我們平衡表上看是-0.5%左右。去年中國把所有隱形的庫存都消減光了,從飼料到砸貨,我們綜合性來看是略增的水平。
去年粕類價格是歷史最高價,4800左右的高價,從均價的角度來說一年現貨價在4000塊錢人民幣,豆粕均價。我們看菜粕的均價在歷史上也比較高,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去1年中國經歷了禽流感對飼料的影響,當時看到禽料的生產都是30%的削減,禽類是8-10%的下降,中國的飼料消費是1%,但是市場上預期都是-3%等等,到最后我們看到是1%。這個1%是在豆粕的價格年比年均價上漲了10-15%,在發生禽流感的情況下實現了1%。我們下一年度市場普遍的預期是3-4%飼料需求的增長,從我來講這也是比較保守的預期,我們不能在今天預期明年一樣發生禽流感,從盤面的豆粕價格來說15%低于去年的價格,從我的角度來說15%以下的預期都是偏保守的飼料預期。過去一年市場的悲觀情緒,我們想延續到了下一年,每一個人開年都質疑6900的數字,我們看到尤其是11月份、12月份我們市場知道有1400噸大豆要過來,我們今天仍然保持非常高的基差,也表現了非常高的飼料增長,這也許是7%,如果我們有點想象力,市場今天不交易這個事兒,如果把想象力拿出來7-8%到的增長是非常有可能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