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1日,國內菜粕現貨均價從10月中旬的3300元/噸跌至2870元/噸,跌幅超過13%。筆者認為,11月下旬,國內菜粕弱勢格局有望延續,其中長江流域菜粕現貨均價將向2700—2800元/噸靠攏,而1405主力合約價格將向2300元/噸靠近。
全球菜籽進入集中上市期,菜粕產品受到沖擊
由于今年播種面積增加,天氣因素也較為理想,2013年全球菜籽生產國都將豐產,菜籽總產量將創出新高。美國農業部的最新產銷報告顯示,2013/2014年度全球菜籽產量有望達到6792萬噸,高于上一年度的6291萬噸。同時,《油世界》和邦基集團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共同表示,作為世界第一大菜籽生產國的加拿大,2013/2014年度菜籽產量為創紀錄的1743萬噸,遠高于該國統計局上月預估的1596萬噸,較2012/2013年度增加3%。巨量菜籽集中上市,一方面使菜籽加工廠商的原料采購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卻也對下游產品構成沖擊。
進口菜籽迎來到港高峰,沿海菜粕價格率先下跌
全球最大的菜籽主產國——加拿大的新菜籽10月份開始陸續進入我國市場,由于今年加拿大菜籽產量將創新高,加上目前我國南方沿海地區的油廠平均加工利潤仍有150元/噸,可以預見,現在至明年年初,我國將迎來進口菜籽到港高峰。商務部最新一期的大宗農產品(行情,問診)監測報告顯示,10、11月份我國到港進口菜籽或在40萬和50萬噸,12月份乃至明年一季度,這種活躍的進口態勢可能保持下去。加拿大進口菜籽明年1月船期的到港成本價在4300—4350元/噸,比國內菜籽收儲價低750—800元/噸。大量的低價進口菜籽到港,使我國南方沿海地區菜粕供應面發生根本性改變,市場價格也先于內地開始下跌。目前兩廣及福建地區進口菜籽加工的菜油報價已跌至2700元/噸,實際成交價更是低至2600元/噸。
水產養殖業進入淡季,菜粕需求明顯下降
進入11月份,尤其是立冬以后,我國各地區氣溫進一步下降,水產養殖業步入“冬季”。目前,除兩廣少數地區水產養殖戶還有少量投料外,其余大部地區養殖戶已陸續進入出塘高峰,有的已進入清塘或干塘期。受此影響,以菜粕為主的水產飼料需求大為縮減,再加上后期進口菜籽集中到港預期的存在,部分飼料廠春節原料備貨期不得不推遲,甚至月度正常庫存量也有所下調。這些變化讓南方沿海菜籽加工企業看清了市場,目前豐厚的加工效益與貿易利潤驅使他們讓利銷售,甚至還出現互相殺跌的情緒,嚴重打亂了其他企業的菜粕出貨節奏與價格,導致整個市場出現連鎖反應,多數廠商出貨意愿明顯,市場看空預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