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場觀點 » 正文

高端市場接地氣 菜粕期貨現貨攜手共進

  作者: 來源: 日期:2013-12-20  

  以往被視為高端市場的期貨,如今已融入田間地頭。去年以來,期貨品種頻頻出新,其中農產品(行情,問診)期貨已達19個,占據期市“半邊天”。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一些農業企業積極參與期貨市場,在規避天氣、原材料等不可控風險的同時,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長點。但同時,期貨創新仍滯后于實體經濟需求,一些地區期貨交割成本較高,個別企業從套保滑向投機導致虧損。投資者教育重視不夠、期貨人才缺乏等問題屢見不鮮,較大程度影響了期貨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發揮。

  業內人士認為,新品種上市后應加快培育,將期貨市場與農業有效對接,挖掘、推廣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有效模式,通過嚴格期貨交割制度來保障食品安全,并有效提高農民收入和抗風險能力。

  農戶套保面對“骨感”現實

  當前,我國正在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后,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對風險更加敏感,對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更加渴望,期貨市場作為有效的避險工具,應當為“三農”和實體經濟發展服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廈門、東莞等地調研時發現,目前飼料企業上游的油脂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比較積極,但飼料企業與水產養殖企業參與較少。

  林于長(化名)是廈門翔安區東坑村的養殖大戶,養魚歷程有二十多年。他介紹,雖然羅非魚生長速度快、產量高,以前只有三塊錢一斤(每斤3元),現在有五塊錢一斤,但若是按照豬肉、雞蛋價格變化來看,實際上羅非魚價格漲幅也不算大,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卻較為頻繁。林于長指著眼前的一片魚塘說,方圓有好幾千畝魚塘,主要養殖羅非魚,自己家中共有100畝左右水面面積,一年要消耗近200噸魚飼料。

  令林于長困惑的是,每年4月開始投苗,有兩個事情捉拿不定,一是魚價,二是魚飼料價格,大幅波動是常有的事。數據顯示,2012年魚粉市場上演了一出精彩絕倫的“絕地反彈”,由年初的每噸7500元,上漲至年末的每噸13500元,上漲幅度高達80%。

  受國際經濟大環境低迷及生產成本增長等因素影響,2012年我國整個羅非魚產業鏈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林于長稱,除了魚苗成本外,現在飼料成本高,一斤飼料一斤魚,人工費用也不低,承包魚塘還需要成本。

  因為成本、價格難受控制,養殖效益得不到保證,一些養殖戶在虧損后通常會退出市場。就2013年來說,羅非魚養殖大面積減少,原因是塘租高、人工費用高、飼料成本高,已經成為養殖戶不得不面對的處境,原本養殖戶預期受禽流感影響,今年會賺不少,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廈門一位經營水產飼料銷售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東南沿海水產養殖以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及羅非魚為主,一般水產料中菜粕用量占約20%,草魚、羅非魚飼料中菜粕占比可達40%,其它成分包括DDGS(酒糟蛋白飼料)、豆粕、氨基酸等。而恰恰原材料中價格波動最為頻繁的就是菜粕、豆粕等基礎用料。

  用期貨行話說,養殖戶實際上是兩頭都有“風險敞口”:一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二是下游消費市場。林于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地搞水產養殖的大戶很少參與期貨市場,飼料一般從經銷商那里拿貨,價格話語權比較弱。

  廣東佛山一位不愿具名的飼料企業人士說,全國登記在冊的飼料企業有近萬家,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非常多,但目前參與期貨市場的企業比例小于10%,雖然多數企業關注期貨盤面,但以企業形式進入的比例很低,多數以個人賬戶參與市場。

  “要做期貨得要人才,還需要準備資金,養殖戶多不具備這個條件。”林于長說,現在較多采取魚蝦混養的模式,蝦在水深層,魚在淺層,飼料分投,魚料會經過膨化浮在淺層,蝦料沉底。合成魚飼料成本在每噸4000元,蝦飼料在每噸8000元左右,可以充分利用養殖空間,提升養殖利潤。

  事實上,在目前的傳統行業中,大多數中小企業對期貨市場認識不足,很多企業停留在原始或者相對落后的管理理念當中,缺乏現代風險管理理念。此外,許多經營者一方面由于本身資金偏緊,暫時沒有能力介入期貨,另一方面對期貨業務也不熟悉,需要時間去了解和認識期貨市場。

  期貨現貨“攜手”共進

  “曲高和寡”不應該是期貨市場的主流,高貴冷艷只能令投資者望而遠之。以羅非魚養殖來說,向上可追溯至菜籽、菜粕等期貨品種,向下可延及老百姓的餐桌。

  菜籽、菜粕期貨均已于2012年12月28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期間發現,與水產養殖業相關的企業中運用期貨較多的為大型養殖戶、油脂油料企業、貿易商,而國內種植菜籽的農民以及中小水產養殖戶鮮有參與。

  廈門銀祥油脂有限公司是鄭州商品交易所菜粕期貨的交割廠庫。“菜粕期貨1305合約交割第一單就是我們的。”銀祥油脂銷售經理劉詩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銀祥油脂是鄭商所菜粕期貨的交割廠庫,通過1305合約共交割近6000噸菜粕。

  但談及菜粕期貨上市前的情況,劉詩偉言語中出現較多的詞匯是“脹庫”,意思是銷售不好的時候,庫存壓力會比較大。“期貨市場多提供了一條銷售渠道,通過基差交易模式幾乎沒什么庫存現在。”劉詩偉表示。

  他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在9月以前國產菜籽壓榨上市期間,市場仍是以一口價為主,但是在之后隨著進口菜籽壓榨逐漸成為市場主體,基差定價迅速成為菜粕銷售的主要形式,目前70%-80%都使用這種方式。現貨市場逐漸流行基差點價,而且這種方式形成后,大廠基本無貨,已經基本預售完,甚至已經預售到明年3-4月份。基于一定的對后市行情判斷的基礎,通過基差模式的采購,貿易商虧損有限,若期貨價格的點價位置相對合理,則會賺取基差擴大部分的盈利。

  廣州仁億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郝連凱算了一筆賬,11月29日,菜粕1401合約盤面價格為每噸2500元時,該公司完成點價1000噸,按照此前其與中紡集團簽訂的遠期菜粕基差合同,雙方訂立基差220元 菜粕1404合約期價的價格,因此價格鎖定在每噸2720元,12月6日,公司又以每噸2750元的價格將1000噸菜粕現貨出售給順德區某飼料廠,相對于此前的點價,每噸盈利30元,而中紡也穩定地實現了每噸220元的基差利潤。

  現如今,基差定價模式已經在大豆、豆粕、菜粕等期貨品種上成為一種潮流,形成了“國外采購點價 國內期貨套保 現貨點價銷售”的模式,為實體企業探索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實際上,類似的現貨企業參與期貨的成功模式并不多。前述佛山飼料企業人士表示,國內缺乏普遍性的參與期貨成功案例,多數參與了期貨套保業務的企業經常變為投機,“一些大型國企因受制于監管問題,以及自身管理層求穩的心理,就算接觸過海外先進管理理念,缺乏激勵機制也不會主動介入期貨套期保值”。

  “一些企業老板甚至從套保走向了投機,沒有準確定位,到底參與期貨市場是為什么?”國內一家期貨公司的高層人士說,部分期貨公司為了發展經紀業務,在投資者教育這塊做得不夠,風險提示欠缺,期貨市場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相反給市場帶來很多不良影響。

  交易壯大待深挖“正能量”

  盡管如此,一些實體企業正從期貨市場中嘗到甜頭,利用現貨、期貨兩個市場,靈活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規避市場風險,探索新的經營模式。而這背后,是中國期貨市場的大步向前,2013年內至今,上市新品種已有9個,其中包括雞蛋、粳稻、膠合板、纖維板等4個農林產品,期貨開始從金融圈走到了田間地頭。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東莞調研飼料企業時,東莞富之源飼料蛋白開發有限公司貿易部經理廖宇力說,隨著沿海地區飼料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下,未來參與期貨市場是大勢所趨,市場將在價格形成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由于飼料行業廠家眾多、競爭充分、利潤空間有限,定價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具有穩定性,因此誰能保持價格優勢誰就具有更好的生存空間。北京中期期貨分析師楊莉娜認為,飼料企業原料價格敞口風險大,必然影響其利潤的穩定性,未來成本控制的優劣將決定企業的生存,隨著期貨工具的介入和運用成為市場主流,早介入早運用的企業會發展得更好。

  前述銀祥油脂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目前正在積極向鄭州商品交易所申請設立菜油交割廠庫,這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同時可以幫助銀祥充分利用該品種完整的交易體系,規避市場風險。該人士還建議,希望早日上市農產品期權。據了解,各交易所商品期權正在緊鑼密鼓準備,部分商品期權有望在2014年上市。業內人士表示,不少企業希望降低期貨交易成本,有效利用金融工具“組合拳”促進現貨經營,但目前國內期貨市場創新還跟不上現貨市場需求,需要加快步伐。

  對于目前一些行業企業仍然不參與,或者企業以個人名義參與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期貨市場本身發展時間較短,缺乏時間去積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經驗,更何況在中國期貨市場一度走過彎路,出現了過度投機的現象,導致不管是普通投資者還是企業對期貨有了“先入為主”的不良印象。

  此外,期貨市場發展時間短,工作環境不佳,待遇偏低,難以留住人才,不僅期貨市場人才流失,行業外人才也難以流入,這就導致期貨公司服務企業的能力不足,或者不符合企業要求;另外大多數企業對期貨市場認識不足,期貨投資者教育還有待加強。

  還需注意的是,一些期貨品種因為行政管控導致市場化程度不夠而難以發揮功能。從近一年的交易來看,菜粕期貨成了期貨市場的“新星”。以菜粕期貨1405合約為例,11月日均交易量在100萬手以上,而同期菜籽期貨日均交易量僅數十手。在期貨市場上,棉花期貨與之較為相似,均因國家收儲政策等因素導致市場“失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不明顯,期貨市場功能發揮障礙重重。

  一位接近現貨企業的期貨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新品種上市熱情高漲,期貨公司、投資者和產業客戶缺乏時間了解和熟悉,目前期貨市場新品種上市速度與整體成交沒有較好匹配,有些品種交割不便,有些現貨市場化不夠。

  期貨“正能量”有待深入挖掘。前述期貨專家建議,作為現代市場體系的前沿,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有著獨特作用,新品種上市速度、質量不可偏廢,已上市品種培育要深入產業,且嚴格規范期貨市場交割程序,保證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并積極宣傳一些成功運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案例,提高品種活躍度與產業參與度,充分發揮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