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菜粕近期存在豆、菜粕現貨價差擴大、美豆需求強勁上升,收割進度放緩等的利多的刺激下不斷反彈,但受到水產飼料配方調整、新季棉粕上市及進口菜籽四季度后期到港量續增的影響,未來供給面略緊的格局或有所放松;而隨著基差的迅速倒掛,盤面套保壓力增加,也將限制菜粕的上漲空間。
根據季節性規律,水產市場將在三季度氣溫下降后轉入淡季,菜粕的需求也將逐漸步入下降通道。隨著天氣轉涼,現貨市場成交的不斷萎縮,兩廣地區加籽粕的報價穩步圍繞在2300元/噸一線低位震蕩。由于水產旺季結束、畜禽消費不足,目前內地國產菜粕的去庫存進度并不理想,將有較多菜粕進入冬儲,從近期油菜籽產區調研結果來推測,當前湖北地區菜粕庫存數量保守在14萬噸左右。截止11月13日,兩廣地區周度菜粕庫存在18500萬噸左右,福建地區菜粕庫存雖前期高點有所下滑,但仍然維持在1.8萬噸的高位。
壓榨利潤方面,盡管ICE菜籽10月初從低位開始不斷反彈,但國內菜粕、菜油的反彈也較為迅速,進口壓榨利潤的上升趨勢仍然得以維持。伴隨壓榨利潤的持續回升,后期菜籽到港量將保持續增。就船期來看,四季度預估有120萬噸加籽到港,加籽粕供給節奏難以有效減緩。總體來看,國內加、澳菜籽到港量在經歷6-7月短暫的回落后,預計四季度我國菜籽進口量將會繼續攀升。進口菜籽量的劇增將使菜粕去庫存進程放緩。
此外從基差來看,隨著10月底菜粕基差的快速縮小甚至倒掛,吸引了大量的套保盤及產業客戶加入空頭陣營。截止11月13日,菜粕主力合約基差由10月初的200縮小至-150的水平;隨著期貨的不斷升水,盤面套保壓力不斷增加,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粕有效倉單也從10月的47張激增至3807張。
傳統意義上認為水產料必須大量添加菜粕,但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這種需求的彈性其實很大。6月份之前由于中儲糧的囤粕,造成市面上國產菜粕供應不足,許多飼料加工企業被迫修改配方,水產料添加由原來的35%,普遍下降15%-20%,而剩余的菜粕添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的進口菜粕。這也是今年國產粕產量下滑,但到目前仍有剩余庫存的原因之一。近兩年水產飼料沖量比較困難,企業多注重以質取勝,即便內地的國產菜粕比進口菜粕便宜100元/噸,企業仍愿意使用質量更好的進口菜粕。飼料企業一般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修改一次配方,如果以今年的國產菜粕市場運行考慮,不排除企業對新年度的飼料配方繼續維持低國產菜粕用量,這會導致國產菜粕的需求下滑,菜粕價格隨著豆粕價格波動,自身的供需影響減弱。
此外,今年新季上市棉粕價格在2400元/噸左右,且黃曲霉素含量較去年有所下降,棉菜粕價差處于低位,菜粕可能進一步受到擠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