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矚目的2015年中央1號文件即將公布,近期多家媒體報道2015年目標價格政策試點品種或不再增加,2015年油菜籽將延續往年的臨時收儲政策,此舉將對菜籽類品種產生實質性利好。
分品種來看,鄭油受到的政策支撐最大,其次是菜粕。同時臨儲菜油一旦拋儲實施,將對菜豆油價格差和菜油近遠月合約價格差產生不同影響。
臨儲政策持續價格或不變在2014年12月28日舉辦的“清華三農論壇2015”上,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表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已經決定,明年目標價格政策不會擴大,重點仍是將現有的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試點組織好、總結好。這意味著明年油菜籽、白糖、小麥、稻谷和玉米將繼續托市收購。
預計2015年油菜籽繼續實施臨時收儲政策已成定局。按價格支持政策來分類,當前國內農產品分為政策收儲品種和目標價格補貼品種。從已公布的政策來看,2015年政策收儲品種如玉米、小麥、稻谷均維持了收儲價格不變的格局,按照這一思路來推測,2015年菜籽臨時收儲價格底價維持5100元/噸不變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政府收油挺粕從臨儲收購的角度來看,往年中 儲糧在菜籽臨儲收購過程中,均是收購菜籽后由油廠代加工成菜油,實質是對菜油實行臨時收儲;而對菜粕則是制定指導價,指導代加工企業進行銷售,企業銷售回籠的資金返還給中儲。從供需的角度來說,政府收儲菜油,相當于增加了對菜油的需求,在供應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對菜油價格是實質性利好。菜粕雖然統一定價、統一銷售,但完全流入市場,因此并不對國內菜粕供需產生實質性影響。
從近年中儲糧在菜籽收儲期的政策表現來看,由于菜油收儲成本居高不下,而菜油市場價格持續下滑,導致收儲成本與市場價的價格差越拉越大,收儲“浮虧”明顯。在財政減虧的無形壓力下,中儲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挺粕的心態。
粕價運行區間重心下移由于2014年全球大豆豐產,而2015年全球大豆種植面積再度增加,2015年全球大豆供應充足令價格承壓,作為蛋白之王的豆粕供應充足,市場普遍對2015年蛋白價格運行區間持悲觀態度,2015年菜粕價格運行區間應低于2014年。從這個角度來看,由于2015年菜籽收儲成本與2014年持平,而2015年菜粕銷售價格低于2014年,相對應2015年收儲的國產菜油的成本將繼續上升。
去庫存分歧巨大截至2014年底,國家臨時收儲菜油庫存量約為632萬噸,其中部分 2010年和2011年收儲的菜油已經超出存儲期限。盡管庫存量較大,但由于菜油政策收儲成本和市場價格的價格差過大,導致國家有關部門對臨儲菜油處理方式分歧巨大。從政府處理臨儲菜油庫存的動機來看,目前國內CPI遠低于政府目標,食用油價格低迷,調控時機和動力均不足,因此不太可能大規模處理臨儲菜油,但也不排除為了消化超出存儲期的菜油,而進行小批量的拍賣或定向銷售。
對于如何處理現有庫存,市場傳言版本主要有以下3種:一是臨儲菜油轉成國儲,相當于庫存固化,也就是不去庫存。由于國儲庫存數量相對固定,每年僅存在新舊輪換的問題,因此一旦臨儲庫存轉換成國儲,相當于活庫存變為死庫存,對菜油價格是長期利好。二是隨行就市拍賣,拍賣底價相對關鍵,如果不能與市場價接軌,拍賣難以成交,去庫存也就難以實現。三是定向銷售給大型食用油企業,這也存在定向銷售價格定價的問 題,如果不能讓企業受益,定向銷售也難以實施。整體而言,第一種方式對菜油價格明顯利多,而第二、第三種方式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利空,其中第三種方式一旦實施,將會實質性增加菜油供應,因此利空程度最大。
油價面臨拋儲短空從鄭油期價來看,盤面反映的是進口菜油的價格和供需情況。從中儲糧嚴格執行收儲政策角度來看,2015年進口菜油仍將難以進入臨儲庫存。
盡管如此,2015年國產菜油成本上升,收儲需求持續,仍將對國內菜油市場價格產生支撐,并對鄭油期價產生長期利好。從豆油與菜油價格差來看,2014年菜油、豆油期價在收儲期大幅縮窄100元/噸以下,主要原因是中儲嚴控進口菜油流入臨儲庫存,同時市場預期2014年是菜籽政策收儲最后一年。目前來看,2015年菜籽臨儲持續,加之嚴控進口菜油流入臨儲庫存的利空效應消化,菜豆油價格差有望恢復至500元/噸以上的區間。
從拋儲的角度來看,每年6月收儲啟動之前,政府對菜油實施拍賣或定向銷售的可能始終存在,因此鄭油期價近月合約仍將面臨拋儲的短期利空。而遠月1509合約處于政策收儲期,相應受到收儲政策的支持力度較大。因此一旦政府實施菜油拋儲,近遠月價格差有望進一步擴大,例如2011年菜油大規模定向銷售,導致鄭油05和09合約價格差飆升至700元/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