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印度西北地區出現多雨天氣天氣,這可能提高油菜籽作物的含油量。不過如果降雨持續過久的話,也有可能損害油菜籽產量,印度食用油進口規模連續四年創下新高的幾率也將隨之增加。
印度農業研究所(IARI)種子科技負責人D.K. Yadav稱,近期的降雨令氣溫下降,有利于提高油菜籽的含油量,但是我們仍然需要關注本月剩下時間的氣溫變化。
印度農戶將在未來10天里開始收割油菜籽。如果出現冰雹,油菜籽作物可能嚴重受損。如果持續降雨,病蟲害造成的危害也會增加。
印度油菜籽主產區拉賈斯坦邦的農戶表示,不合時宜的冬季降雨并未造成嚴重的損害。不過,如果未來幾天持續下雨,天知道會出現什么情況。
印度油菜籽減產可能提振印度的食用油進口需求創下歷史最高水平。行業官員在近期舉行的棕櫚油行業會議上表示,2014/15年度印度的食用油進口量可能達到1250到1300萬噸。2013/14年度印度的食用油進口量連續第三年增長,達到1160萬噸。
印度每年食用油需求量約為1800到1900萬噸,其中60%的需求信賴進口。
印度油菜籽作物含油量最高,其產量規模決定著印度的食用油進口需求。隨著人口增長以及經濟發展,印度的食用油進口需求逐年增長。
2014/15年度(7月到次年6月)印度種植約650萬公頃油菜籽,比上年減少約8.5%,因為西北主產區土壤墑情不足。貿易商曾預計印度油菜籽產量為650到700萬噸,低于上年的740萬噸。
印度拉賈斯坦邦Shri Ganganagar食用油加工商協會主席Deepak Kanda稱,2014/15年度菜籽油供應可能為230到240萬噸。2013/14年度國內菜籽油供應約為270萬噸。
印度的食用油供應下滑,可能提振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今年迄今為止,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已經上漲5%,而上年曾下跌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