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堿
1 . 理化特性 由于分子中含有羥基,故具有堿性。純膽堿為無色、粘滯、微魚腥味,可與酸反映生成穩定的結晶鹽,具有極強的吸濕性,吸收二氧化碳后,發出胺的臭味。膽堿溶于水、甲醛和乙醇,難溶于丙酮、氯仿,不溶于石油醚、苯。對熱穩定,但在強堿條件下不穩定。飼料工業上常用的是氯化膽堿,為吸濕性極強的物質。
2. 生理功能 膽堿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四:組成細胞成分:膽堿是磷脂的組成成分,如卵磷脂、神經磷脂和某些原生質;防止脂肪肝,膽堿可促成肝臟脂肪以卵磷脂形式被輸送或者提高脂肪酸本身在肝臟內氧化利用,從而防止脂肪在肝臟里的反常積聚;神經沖動的傳導。膽堿是乙酰膽堿的成分,而乙酰膽堿是副交感神經終端釋放的神經遞質,從而使神經刺激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突觸前到突觸后纖維的傳遞成為可能;不穩定甲基的供體。所謂不穩定甲基,是指在體內從一種化合物轉移到另一種化合物的甲基,亦稱活性甲基。
3. 膽堿缺乏癥 膽堿缺乏首先是脂肪代謝障礙,容易發生肝臟脂浸潤。家禽缺乏膽堿,則易發生骨短粗病、關節變形(滑腱癥)、貧血、生長緩慢、產蛋率下降、死亡淘汰率增高;仔豬缺乏膽堿時,后腿叉開站立,行動不協調、發生坐姿癥狀。
動物缺乏膽堿的臨床癥狀還受日糧中其他因素,包括蛋氨酸、VB12、葉酸、日糧營養水平等的影響。對高能日糧一定要考慮添加膽堿。事實上面養禽業中普遍采用。
4. 膽堿的來源 正常飼料中都含有膽堿,玉米中含量較少。各飼料中膽堿,動物對其利用率是有區別的。天然飼料中膽堿生物學利用性研究尚少,但已知豆粕中膽堿利用率較高,大約為60-75%。
常用作飼料添加劑的膽堿是氯化膽堿,固體狀態的綠化膽堿其膽堿含量一般為50%。
5. 膽堿的毒性 動物過量進食膽堿的癥狀是:流唾液、顫抖、痙攣、發紺、驚厥和呼吸麻痹,對增重及飼料報酬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