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基礎知識 » 正文

期貨基礎知識(一)

  作者: 來源: 日期:2004-11-04  
    第一講 拋磚引玉—期貨行業背景簡介

    前 言

    一、疑 問

    “吃人不吐骨頭”、 “無底洞”、 “殺人不見血”,不管是道聽途說還是親眼所見,許多人對期貨的印象即是如此。的確,很多期貨業內人士也對過去的“一劍封喉—咖啡”、“一瀉千里—天膠”、 “殺人不見血、中原一點紅—紅小豆”會有深刻而長久的記憶。我個人也曾目睹過開著奔馳入市,一場豪賭后 “悲壯”的騎著自行車離場的期市投資者,也曾見過……。這些如果大家沒見過,很多人對在媒體上報導過的里森、濱中太男會有印象,他們都是個中高手也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可見期貨的兇悍和危險。但是有人思考過里森他們輸錢了,他們為什么輸?他們的錢又輸給了誰?有輸的就會有贏的,對不對?這是我們的媒體例來的通病,每每報導事件總是很膚淺,讓我們這些觀眾只能看到表面現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說期貨是如此十惡不赦,害人非淺,國家為什么還能允許其存在?為什么近期還要出臺法規條例,上市新的交易品種,扶持其規范發展?為什么國際期貨市場歷時150年,發展越來越快,而特別在近二、三十年金融期貨誕生后,更加勢不可擋,交易品種不斷創新,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如此多的疑問該如何解答?我們來通過宣傳力度較大、大眾相對了解的股票交易與期貨交易中,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相比較,便可解開這些問號。

    二、風險比較

    1.交易規則:

    股 票

    股票交易是等同于現貨交易的一種“單向”交易方式,也就是說在股市中只能先買進股票才可賣出,即只能 “做多”,買入股票后價格上漲才能獲利。談到投資風險,應該知道其可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又稱不可控風險,是指象國家政策、國民經濟等宏觀因素造成的風險,這種風險在股市中是不可控的;非系統風險又稱可控風險,例如行業內風險或上市公司內部因素等造成的,可以通過精心選股或投資組合來回避。而每當系統風險來臨,股市將進入漫長的“熊市”,大部分投資者被套,想獲利只能在暴跌過后來搏取反彈。而我們知道在下跌途中的無數個點位中尋找唯一的反彈點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搏取的反彈后利潤空間有限,承擔向下的風險卻是無限的。那么理論上如果能順勢操作將會十分有利,但由于受股票交易制度中的 “單向”方式制約,造成在“熊市”中股民包括機構、基金都很難獲利。

     期 貨

     期貨交易源于現貨交易而高于現貨交易。期貨的交易規則中比股票交易多一種操作組合,是 “雙向”交易的方式。投資者如認為價格過高有下跌空間可先賣出開倉,到達滿意價位后再買入平倉,以對沖了解。在理論上,無論價格漲跌每一階段的行情波動都可為投資者提供獲利機會,投資者具有更多而靈活的選擇權。

    因此從交易規則上看,期市比股市的更加健全,可操作性更強,受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小,所以風險較小。

    2. 交易成本

    股 票:手續費、印花稅合計單邊7.5‰、雙邊1.5%。這相當于股民投資10萬元,每交易66次本金為零(簡單數學計算)。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股市交易成本過高,相對投資者所承擔的投資風險加大。

    期 貨:以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品種為例:經紀公司對客戶收取的手續費大致為雙邊4元每噸,當前大豆主力月期價為2400元每噸,相當于雙邊手續費1.6‰左右。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交易雙邊手續費1.5‰。

    由此可見,期貨交易成本較低,僅相當于股票的十分之一,投資者負擔極小自然承擔的風險較低。

    3.獲利機會

    股 票

    股票種類繁多,至99年11月底為止,我國上市股票1009支,投資者從如此眾多的股票中做出正確選擇是比較困難的。這點從每日漲幅前列中可清楚看到,除去較極端的牛市、熊市,按日常交易狀況統計,滬深兩市合計每日漲幅在1.5%以上的股票在100-200家之間。下跌的那些股票在當日又不可能為投資者帶來利潤。因此獲利機會在10-20%。

    期 貨

     買入、賣出、上漲、下跌中選擇一組,理論上就算不加任何分析,投資者獲利概率也在50%,獲利機會較大。

    出現這種反差,主要是由于上述前兩條--交易規則和交易成本的原因造成的。理論上我們認為兩種投資品種只要操作得法,獲利機會是相同的,但正是因為股市單向交易規則及交易成本偏高,造成客觀現實中的這種強烈反差。

    

    三、小結

     綜上所述,那么是不是股票的風險要遠大于期貨呢?其實也并非如此,就好象不能單純的認為期貨風險大于股票一樣。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用盲人摸象的方法,獨立而片面地去看待,我們會發現許多期貨風險大于股票或相反的理由。我承認以上的觀點也有個人主觀成份,希望大家爭論,所謂:“道不講不明、理不辯不清”。但如果用客觀而全面眼光去看,任何投資品種都是有風險的,風險的大小其實不存在可比性,這就要看投資者如何運用科學嚴謹的方法來加以控制,如果控制方法不對,風險不可避免。

    在股票市場資金腰斬甚至血本無歸的不是沒有,而在期貨市場中損兵折將也大有人在。市場存在風險,但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投資者自己身上。不能準確把握市場規律,沒有正確的投資理念和防范風險意識,是大多數投資者的通病。有一定投資經驗的人士都聽說過“市場永遠是對的”這句話。確實,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市場永遠是綜合了所有因素,然后以它獨特的規律運行。我在投資市場多年來所見,凡是出現巨額虧損的無一不是地抱著自己的片面觀點。永不認輸或心存僥幸,一再延誤戰機,最終不可收拾。無數慘痛的經驗告訴我們,真正的風險不是來自市場,而是來是我們自身。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資理念,增強防范風險意識,才是真正的關鍵。

    

    行 業 背 景

    一、行業特點

    引人入勝、色彩斑斕、魅力無窮,對人的吸引力之大是不可想象的。有人曾經這樣形容(早知三分鐘,三世不用愁)也有人形容(掌握在期市獲利的方法等于領到了搶銀行的執照,甚至比搶銀行還要方便,至少你不用去扛鈔票)。外加中國人自古而有之的賭性,(在世界著名賭場華人賭徒是很有名氣的、福利獎券的紅火)不可否認有許多人是把期貨市場當合法賭場看的。于是期貨在中國一出現便異常火爆起來。請注意異常兩字,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正是因為94年-96年的過熱,到97-99年相對低迷期,強烈反差,這很正常。這也正是期貨在中國由燥動走向成熟,規范發展,重新壯大的時刻。對我個人來說,期貨行業對我的吸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充滿激情活力,有挑戰性。二是它的無階級性,這個行業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身世背景可言。大浪淘沙,能者上不能者下。

    二、我國期貨行業回顧

    1.產生:期貨市場產生的背景源于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當時的改革沿兩條主線展開,即價格改革和企業改革。價格改革從農產品開始,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后,農業生產得到發展。國家實行價格雙軌制,計劃定購和議購議銷,隨著市場調節范圍的不斷擴大,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買難賣難此消彼長。有關專家指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現貨價格不公開、失真二是市場本身缺乏保護機制。基于這種情況,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準在現貨交易基礎上引入期貨交易機制。93年下半年突然成立了50家交易所,多頭管理及交叉管理問題出現,近千家期貨經紀公司蜂擁而上。

    2.問題:

    327國債事件:95年2月23日下午收市前八分鐘,16時22分國債327品種突然推出近千萬口、交易額達3000多億元人民幣的賣盤,使期價由151.30元瞬間直線下壓至147.50元。因利多消息逐步走高的327國債的爆跌,一經傳出立刻震驚中外。證交所和證臨會出臺眾多的法規條例等補救措施但都于事無補(暫停交易、增加保證金、強行平倉)。之后又接連出現違規風波,不得以5月18日起不準開新倉,5月31日前全部清倉離場。原因:1、交易系統2、風險控制3、自律管理4、法規不健全(1%的保證金、無漲跌停限制等)。

     蘇州紅小豆:95年6月推出,6-12月12萬噸紅小豆云集注冊倉庫,價格從4000回歸2800元現貨價,現貨商、套保、套利者受益匪淺。12月11日開始,僅hd9604一個合約19個交易日中,行情走出2陰17陽、11個漲停板的極端單邊現象,暴漲2130元/噸。場內空頭驚恐萬狀,價格上看6000元甚至10000元市場嚴重失控。后因政監會通知又連續兩天跌停。蘇交所當即發出通知休市3天,并對1月5日后新增倉量強行平倉。此舉引起會員諸多爭議和混亂。原因持倉限額不合理,交割等級過嚴,人為干預加大市場風險。

    3.展望:

    中國政監會兩次對交易所進行調整,95年正式批15家,98年精簡合并至今3家。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

    99年期貨業最寒冷的冬天,交易量低迷到過去的十分之一不足,但恰在這年國家對期貨行業的治理整頓展開了,對經紀公司增資注冊,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條例完善管理制度。甩掉包袱輕裝前進,表明管理層的決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00年是機遇。取消小品種新增大交易品種,白糖、白銀、玉米,最令人鼓舞的是股指期貨將要上市的說法。參照國際,闡述金融期貨的重要性。可見期貨行業大規模發展的春天以為時不遠。

    三、學習方法

    成功與失敗中間隔一條河,穿越河流的方法眾多,架橋、駕舟泅渡,勝利到達彼岸者有之,壯志未酬者也大有人在。成功者的經驗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熱愛、勤奮、方法。

    熱愛一個行業才能全身心投入,這點無須多說。我想只要不是一個懶到不可救藥的人,如果熱愛一項事業做到勤奮這一點也并不難。那么關鍵因素是如何才能利用科學正確的方法使自己達到成功的彼岸,這點在期貨行業中格外重要。我見過許多勤奮刻苦之極的人卻在這個行業中碌碌無為,屢戰屢敗,這與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有直接關系。很多人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研究在投機中百戰百勝的竊門,這無異于追逐海市蜃樓,可望而不可及。我們一定要明白一點,在金融投資領域沒有百分之一百的事情,我們所有的努力只不過是在追求更高的獲勝概率而己。初期涉及期貨行業一定要遵從以下步驟:學習—研究—總結—應用,學習、研究是理論范疇,總結、應用屬實踐領域,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就是成功的有力保障。另外期貨行業是個性張揚的行業,但在學習初期一定謹記,現在的任務是積累和消化,以便將來量變到質變。

    四、成功實例

     里查德·鄧尼斯---期貨市場傳奇人物

    里查德·鄧尼斯現已退休,但他在期貨市場的傳奇經歷至今仍為同行稱道。他親手帶出來的十幾個徒弟在全美期貨市場是一支生力軍,管理的資金達數十億美元。他自己靠l,600美元起家,到退休時家產已達數億。

    60年代末,鄧尼斯在交易所打雜,逐漸對期貨市場發生興趣。1970年夏天,他覺得時機成熟,準備親自投人期貨市場一試身手。他從親朋好友處借來l,600美元,想買一個交易所的席位,但因資金不足,只能在很小的“美中交易所”購得一個席位,花去l,200美元,剩下的本金只有400美元。就是這400美元,最終被鄧尼斯奇跡般地變成了兩億多美元。用他父親的話說:“里查這四百塊錢滾得不錯。”

    鄧尼斯并不是天生就會做期貨的。中學畢業后,他到交易所找到—份臨時工,每月薪水40美元。他邊干邊學,自己悄悄開了一個帳戶做期貨。剛開始賠多賺少,一月的工資還不夠一個小時賠的。但好在他做的量很小,賠的錢很有限。多年后鄧尼斯回憶那段時光時,覺得那筆學費交得很合算,他學到了很多東西。那時他還不滿21歲,還不能直接進交易所做單。他父親替他站在里面叫價,他在外面指揮。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做工兩年,賠了大約兩千塊錢。他滿21歲那一天,他父親松了一口氣說:兒子,你自己去做吧,這一行我可是一竅不通。

    鄧尼斯對早期做單的體會是:第一,剛開始做時還是多輸少贏為好,因為那時候你手頭資金少,輸得有限,若等你做大后才開始輸,那么代價要大得多。其次不要偏執,要靈活機動,有人很容易犯偏執毛病。如果第一筆大賺是做多頭,那他一輩子只喜歡做買單。反之則一輩子只會做空頭, 70年代通貨膨脹厲害,商品期貨有幾年只漲不跌。有些人自己沒賺到錢,但看到身邊有人賺了大錢,無形中便養成愛做多頭的習慣。這非常有害。

    鄧尼斯進入“美中交易所”后,頭3個月做得很漂亮,趕上那年玉米鬧蟲害,很快就將400美元滾成3000美元。他本來是要去讀大學的,但只上了一周課便決定退學,專職做期貨。有一天他進了張臭單,一下子賠了300美元,心里覺得不服,一轉方向又進了一張單,很快又賠了幾百。他一咬牙又掉轉方向再進一張,就這么來回一折騰,一天就賠掉l/3本金。從那以后,他學會了掌握節奏。賠錢不稱心時,趕緊砍單離場,回家睡一覺,等一段時間再做下一次決定。那一次賠錢教訓很深刻,鄧尼斯再也不因虧損而加單或急著撈本。另外,賠錢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所以最好等一段時間再做單。

    鄧尼斯學會的另一點是:做單要順勢,勢越強,越容易賺錢。他在交易所現場當交易員,主要是靠跟市場走賺錢。很多人有了利潤總是急著離場,甚至在市場漲停板時也急著獲利出場,生怕賺到的錢泡湯,這時候鄧尼斯總是把單子接下來,第二天總是賺大錢,1978年鄧尼斯決定離開交易所現場,從辦公室做單。幾年前,期貨市場還比較單一,主要是商品期貨。到70年代末,外匯、證券等期貨市場已逐步成熟。為了從更多的市場謀利,鄧尼斯決定退出商品交易所現場,從場外做單。第一年由于不習慣,鄧尼斯賠了些錢。后來他發現:第—,離場做單已沒有現場做單時那么快捷,因此要看得比較遠,多做一些長錢。其次在判斷走向方面也不大相同。在現場你可以感覺得到,比如有幾個人在市場轉向時總是錯,當你知道他們同時做多頭或空頭時,你自然就會對市場的走向有較正確的判斷。離場后這方面的信息沒有了,就得想辦法另找判斷市場的依據。

    鄧尼斯成功的關鍵在于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他基本上屬于無師自通,所有的經驗和知識都是在實踐中從市場學來的。一般人賺了錢后欣喜若狂,賠了錢后心灰意冷,很少用心去想為什么賺,為什么賠。鄧尼斯在賠錢后總是認真反思,找出錯誤所在,下次爭取不再犯。賺錢時則冷靜思考對在哪里,同樣的方法如何用到其他市場上。這樣日積月累下來,自然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做單方法。

    其次是風險控制。從第一次犯錯誤賠掉1/3本金時起,鄧尼斯就學會了風險控制。一般說來,好單進場后不久就會有利潤,一張單進場后要是過了一兩周還賠錢,十有八九是方向錯了。就算回頭打平了出來,但是過了那么長時間你可能還是錯了.進單后總要做最壞的打算,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會發生。所以要設好砍單價位,過了價位堅決砍,

    撈底、兜頂都是非常危險的。鄧尼斯認為能判斷購只是市場可能走的方向,但朝某個方向究竟走多少得由市場去決定。鄧尼斯偶爾也破例試一試撈底或兜頂。比如糖價漲到6O美分時,他曾進場拋空,一路賺到13美分一磅。但他后來又在10美分附近撈底,屢試屢敗,據他自己說,賠的錢超過兜頂拋空下來賺的。所以逆勢的結果仍然是得不償失。

    鄧尼斯認為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最有希望的時候。有時候賠了錢,最不愿再琢磨市場,而往往最好的做單機會就在此時悄悄溜過。只有抓住了應有的賺錢機會,把利潤賺足,犯錯誤時才能夠賠得起。另一方面又要學會選擇最佳做單時機。鄧尼斯大概估計過,他做單95%的利潤來自5%的好單。錯過好的機會會影響成績,但過濾掉一些不該進場的單子則能提高收益率。

    “烏龜幫”----特殊賭注

     里查德·鄧尼斯的合伙人威廉·厄克哈德是他小時的伙伴。兩人在期貨交易方面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同創下期貨史上少有的佳績.但他倆在人生哲學方面卻有很大差異。鄧尼斯高中畢業后一直做期貨,是實踐中殺出來的。厄克哈德卻是飽浸文墨,有數學博士學位,設計了好幾套賺錢的做單系統。他們經常爭執不休的二個問題是:究竟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是天生的還是練出來的?鄧尼斯認為是可以培養的,厄克哈德則認為更多的是靠天份,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干脆打賭驗證。為此,他們在《華爾街日報》上登廣告招聘期貨交易員。慕名前來應聘者上千人。他們從中挑選了40人面試,最后選定10人。這10人的背景、學識、愛好、性格各不相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鄧尼斯花兩周時間培訓他們,然后每人給一個10萬美元的帳戶進行實戰練習。由于這些學徒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們第二年又招收了10人。幾年后,這20人中除了3人被淘汰外,其余都有上乘表現,平均每年收益率在l00%左右。鄧尼斯在亞洲參觀一家水產養殖場時發現該場繁殖烏龜很有一套,回來后一時興起稱他的徒兒們為“龜兒”。這些龜兒仍還真爭氣,多年來一直保持較佳戰績,名聲傳出去后許多大基金會紛紛出高薪來挖人,如今大部分“龜兒們’要么被挖走,要么拉出去單干,手頭都控制著上億元美金,成為期貨市場的一支生力軍。“烏龜幫”的名聲也越叫越響

    以上國外知名期貨人的兩則故事中,他們的成功經驗有很多值得我們吸取學習。但我想提醒一點,就是第二則故事中的特殊賭注,其說明期貨投資高手是學習、訓練的結果。在國外期貨投資分析人員號稱“金領”,是頭腦與資本的完美結合,是標準的知本家。而我國目前在此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特別是國有企業允許入市后,其原有的體質不可能培養出金融投資人才,更造成大量的人才缺口。馬上我國將加入WTO,將來境外資金必然會參與國內投資市場,人才本地化又是當前國際的大勢所趨,這對我國現有的這些有志從事金融投資行業的人來說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在這個重大歷史變革機遇面前,努力豐富自己,抓住機會就可掌握未來。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