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需求驅動 豆類易漲難跌
五一假期過后,國內豆類、油脂期貨整體延續節前的強勢,高開高走。豆二漲幅超5%,豆一漲幅超4%,菜粕漲幅近5%,豆粕漲幅超3%。油脂強勢領漲,油粕比價恢復上行,油脂強勢上攻帶來的外溢效應凸顯,豆類、油脂聯動走強。
假日期間,外盤美豆期價探底回升,CBOT大豆期貨市場收盤漲跌互現,整體探底回升,最終小幅上漲。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美國大豆播種完成24%,略低于分析師預期的25%。
美國商品氣象集團稱,未來兩周美國中西部地區將出現寒冷多雨天氣,可能影響播種和作物出苗。未來6~10天的氣象展望顯示,美國中部和南部平原的降雨可能高于正常。交易商對天氣變化保持高度敏感,不利天氣的出現再次推升市場做多熱情。
與此同時,市場關注焦點也轉向5月份供需報告之上,美國農業部將在5月份的報告中首次預估2021/2022年度作物供需數據,市場預計美國農業部將大概率使用3月末的種植面積意向和趨勢單產,美國大豆期末庫存緊張的局面依然無法改變。
此外,市場也在關注南美大豆的運輸節奏,各國關稅政策的調整對相關農產品進出口節奏的影響,不僅會影響到全球大豆市場的供需格局,同時也將強化市場對全球農產品價格強勢運行的預期。
進口大豆到港節奏影響國內階段性供應格局。海關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從巴西進口31.5萬噸大豆,同比下降85%;從美國進口718萬噸大豆,同比增長320%。近10年美豆3月份平均到港量330萬噸,最高為2015/2016年度的457萬噸,以及次高2016/2017年度的422萬噸;巴西豆近5年3月份平均到港量205萬噸,最高為2019年的279萬噸。
隨著美豆可供出口能力逐漸衰竭,未來重點關注南美大豆進口成本的變化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關注進口南美大豆的天量到港對國內大豆市場供應的補充,巴西大豆品質問題也將在5月份集中顯現,是否會出現優質優價局面拭目以待。
隨著國內油廠開工率回升,壓榨利潤能否改善決定油廠產出水平。國內豆粕現貨基差逐步走出困境,油廠豆粕近期成交有所好轉。部分油廠豆粕脹庫壓力緩解,主流油廠豆粕庫存水平連續下降,已有油廠限量提貨,加之水產養殖進入回暖期、蛋禽市場進入補欄高峰,終端“剛性”需求支撐顯現,因而油廠挺價意愿整體偏強。5月份下游采購備貨節奏將決定油廠豆粕去庫存速度,影響豆粕價格運行重心。
整體來看,在內外盤天氣炒作以及國內消費季節性回暖的雙重驅動下,作為原料的大豆價格仍將保持易漲難跌的走勢。粕類市場需要關注基差變化對期貨價格的影響,成本支撐疊加需求季節性回暖,推動豆粕期價延續強勢上行格局。相比豆粕,菜粕市場需求回暖更為明確,在菜粕期價高彈性帶來的漲幅和波動更為劇烈的背景下,豆菜粕價差仍存在繼續收窄的可能。
一周熱點
- 2021-05-11成本需求驅動 豆類易漲難跌
- 2021-05-11上周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下滑,對我國裝運5船玉米
- 2021-05-11周一美國農業部報告對中國銷售102萬噸玉米
- 2021-05-11供應擔憂加劇,CBOT玉米期貨表現超越大豆
- 2021-05-112021年5月10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5-11美國農業部:上周美國對中國大陸裝運0.4萬噸大豆
- 2021-05-11上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增長,但是比去年同期減少56%
- 2021-05-11豆粕庫存上升 預計短期內價格下跌空間有限
- 2021-05-11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全國每年有望減少4500萬噸玉米和1200萬噸豆粕用量
- 2021-05-10歐盟玉米播種加快,4月份寒流曾導致播種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