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階段性供應偏緊無法改變長期寬松格局,豆粕期貨反彈很難延續,追漲仍需謹慎。
因進口大豆到港卸貨通關時間延遲,港口油廠原料短缺,開工率下降,豆粕供應階段減少,提振豆粕現貨價格強勁上揚,并帶動豆粕期貨持續反彈。展望后市,5月份美農月度報告利空,美豆播種進度較快,巴西大豆出口迅猛,美豆缺乏持續走高基礎。而國內大豆預期到港增加,粕類需求堪憂。豆粕期貨反彈高度料較為有限,追漲風險較大。
國際豆類利多匱乏
巴西大豆收割已進入尾聲,阿根廷大豆收割也已過半,目前市場預期阿根廷大豆產量可能繼續下調,但巴西大豆產量仍有調高的空間,兩者相抵,南美大豆豐產已成定局。目前是巴西大豆出口旺季,由于倉儲條件有限,巴西大豆出口愿望尤其強烈。質優價廉的巴西大豆擠占美豆出口空間,壓低國際大豆價格整體水平。巴西全國谷物出口商協會(ANEC)表示,由于創紀錄的收成加劇了倉儲缺口,給港口運營帶來壓力,雖然目前巴西大豆出口基差為負值,但是巴西大豆出口仍然非常旺盛。預計巴西5月份的大豆出口量達到120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00萬噸。
由于天氣條件良好,今年美國大豆播種進度較快,短期內美豆天氣炒作難興。美國農業部在每周作物生長報告中稱,截至5月7日當周,美國大豆種植率為35%,高于市場預期的34%,也高于去年同期的11%以及5年均值21%的水平,為歷史同期第二高的水平。當周大豆出苗率為9%,高于去年3%以及5年均值4%的水平。雖然大豆播種和生長進度同最終產量相關性不高,但這一定程度上說明播種條件優越,天氣狀況正常,天氣炒作短期內難掀波瀾。
上周五,美國農業部5月份供需報告出臺,其中預計2023/2024年度美國大豆播種為8750萬英畝,單產預計52蒲式耳/英畝,產量為45.1億蒲式耳,高于市場平均預期的44.94億蒲式耳,將創出歷史最高紀錄。另外,維持阿根廷2022/2023年度大豆產量2700萬噸不變,高于市場平均預期的2436萬噸,巴西2022/2023年度大豆產量預期從上月的1.54億噸上調至1.55億噸,高于市場平均預期的1.5486億噸。本月公布的關于大豆的美農報告整體呈現出明顯的利空色彩,報告出臺后,CBOT大豆期貨應聲而跌,遠月合約更是創出2022年以來最低點。
進口大豆依舊充足
由于海關調整大豆檢疫政策,進口大豆卸港延遲,油廠因原料不足,開工率下降,豆粕現貨價格因供應階段性減少而出現上漲。但是進口大豆數量依然龐大,隨著港口檢疫流程理順,油廠缺豆問題有望解決,豆粕現貨供應將恢復正常。海關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大豆進口量為726.3萬噸,同比下降10%。進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4月份中國海關開始執行更嚴格的大豆清關程序,使得貨物的卸貨推遲了最多兩周。但卸貨延遲并不妨礙大豆進口增加,最終將體現在5月份的進口量上。據 Mysteel 農產品團隊監測,2023年4 月份國內主要地區 123 家油廠大豆到港預估 127 船,共計825.5 萬噸,預計5月進口大豆到港量1100萬噸,6月進口大豆到港量 890 萬噸,均為歷年同期偏高水平。
豆粕需求并不樂觀
由于豆粕價格持續下跌,市場看空情緒濃厚,加之飼料銷售不暢,飼料廠豆粕采購、囤積愿望增強,飼料廠豆粕庫存水平偏低。據監測,截至5月5日當周,國內飼料企業豆粕庫存天數(物理庫存)為6.27天,較4月28日減少0.15天,為近3年來同期最低水平。隨著油廠開工率下降,豆粕階段性供應緊張,豆粕價格走高,油廠加大了補庫力度,豆粕成交明顯增加。截至5月10日當周,油廠豆粕成交224.3萬噸,周環比增加83.31萬噸。
但是,目前國內養殖狀況以及雜粕進口量較大,豆粕需求并不樂觀。受生豬價格低迷不振影響,國內生豬養殖規模依舊在去化階段。據監測,3 月份能繁母豬數量環比下降0.28%,4月份能繁母豬數量環比下降0.22%,預計在“虧損+疫病”背景下,后市生豬行業產能去化有望加速。
另外,今年雜粕進口量增加迅猛,將一定程度上擠占豆粕需求空間。預計2022/2023年度油菜籽進口量將達到51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明顯。而葵粕在今年前兩個月進口量達到58萬噸,已經超過2018年全年進口量,今年進口量有望超過去年的230萬噸,繼續創出高點。
綜上所述,美國5月份農產品供需報告將在一段時間內利空豆類市場,美豆播種狀況以及巴西大豆出口狀況良好,使得短期外盤無利多消息,無法給內盤豆粕帶來持續提振。而且國內階段性供應偏緊無法改變長期寬松格局。因此,豆粕期貨反彈很難延續,追漲仍需謹慎。來源:金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