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豆進口量突然激增65.5%!什么信號?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3-06-12
隨著小麥收獲快速推進,市場的關注重心開始轉移到玉米身上,前段時間我國連續取消美玉米訂單,引發了市場不小的關注。今年1至4月,我國累計進口玉米852萬噸,同比下降8.39%。
而另一方面,大豆的進口情況也受到關注。
今年1至5月,我國進口大豆數量達到4230.6萬噸,同比增長了11.2%。其中,僅5月份大豆進口數量就達到了1202萬噸,環比漲幅達到了65.5%,同時也創下了單月進口大豆數量的最高紀錄。
這不由得引發市場密切關注,為啥大豆進口突然猛增了呢?
通常來說,突然增量往往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需求,二是價格。
而大豆的情況則不太一樣。
因為進口大豆出現猛增,倒不是因為需求增長了,或者更確切地說,在今年整體經濟壓力下,市場供強需弱的表現十分明顯,下游無論是食用還是飼用,都恢復不明顯,因此支撐并不強。
而真正使5月份進口大增的則是另有原因:
首先是4月份,海關質檢變嚴,導致進口大豆到港清關時間延長。
原來正常時間為3-5天,而延長以后平均時間為20天左右,這使得進口大豆到港后再到油廠的時間也順延,導致四五月份油廠開工走低,原本不斷累庫的豆粕開始降庫,再加上五一時下游備貨增加,于是豆粕價格大幅回彈。
數據顯示,5月上旬時國內豆粕價格相比3月份時的低點已經上漲了約17%。
但大豆通關時間延長只是將供應壓力后移,而并非是減少了供應,因此隨著大豆不斷清關,到5月底時,壓力兌現,使得進口激增。
另一方面,巴西大豆收獲出現延遲,也使得4月份進口大豆數量減少,而壓力一并給到了5月份。
而另一方面,價格也是重要原因。
今年巴西大豆迎來天量增產,使得國際大豆供應局面走向寬松,國際豆價不斷走跌,再加上海運費下調,使得進口大豆成本也不斷走低。
于是,也有逢低買入的因素。
而后續來看,六七月份的大豆進口量也并不在少數,隨著進口大豆數量連續走高,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第一個影響或壓制國內大豆市場。
雖然說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有著明確的用途差別,國產大豆主要以食用以及其他工業消費為主,而進口大豆則主要是壓榨。
但是隨著進口大豆成本不斷走低,也將擾動國內市場。
而另一方面,在擴種大豆的政策目標下,國產大豆近兩年連續增產,但下游消費低迷,對價格難以支撐,豆價多靠收儲來提振。
但一旦收儲結束,再加上進口大豆數量激增,價格走低,對國內市場來說依然有情緒層面的影響。
第二個影響則是隨著進口大豆的激增,豆粕仍將承壓。
豆粕在今年的表現可以說是大起大落,但隨著進口大豆的增長,豆粕壓力已現,當前豆粕價格已再次回落,并且已跌破了前期低點。
后續隨著進口大豆持續到港,豆粕的下行趨勢依然明顯。
第三,雖然短期看,我國進口大豆在不斷增長,但是長期看,進口大豆減量是大趨勢。
一方面,在眾多糧食進口中,大豆的對外依賴度是最高的,而我國近兩年不斷加強國內大豆增產,提高自給率。
另一方面,我國一直在推進飼料中豆粕的減量替代,也是變相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
雖然說想要改變這一格局并非是短期的事,但減量已是大趨勢。
來源:新農觀
上一篇 | 2023年6月美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下一篇 | 2023年6月12日豆粕價格
一周熱點
- 2023-07-12北大核心《中國飼料》“豆粕減量替代”專刊征稿啟事
- 2023-07-12觸及漲停!丨仙壇股份上半年凈賺超2億元,同比增長1099.7%-1123.46%!
- 2023-07-11大豆進口急劇增加 豆粕消費需求良好
- 2023-07-11全球谷物產量預計將創歷史新高
- 2023-07-11豬價拖累6月CPI 行業虧損與放量并行 豬周期下半年還有看頭嗎?
- 2023-07-11豬市走勢:豬市大穩小動,從豬周期所處位置來看 下半年豬價上漲幅度不會太大......
- 2023-07-10飼料糧供給關乎國家糧食安全
- 2023-07-10自繁自養、仔豬育肥頭均虧損均超200元!豬企仍押注下半年?
- 2023-07-10自繁自養、仔豬育肥頭均虧損均超200元!豬企仍押注下半年?
- 2023-07-07植物油價格止跌回升,大豆進口需求或將增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