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如果隨機挑選一位做糧食的貿易商,問他今年做糧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相信他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個字,太難了!實在是太難了。確實,今年糧食生意真的是挺難做的,從十月份糧食收獲上市以來,各種糧食價格都不高,購銷情況也不算好,像玉米甚至從上市價格就在不斷下滑。大豆更是一言難盡,從上市之后,價格就一直不高,在2.4-2.5元/斤之間徘徊。本來大家還期待國儲收購能夠給大豆市場帶來一片曙光,可是沒想到,這國儲卻給咱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價格緊跟市場節奏,收購價2.51元/斤,比去年還低了兩毛多呢,農戶和貿易商都懵了,覺得今年這大豆市場怎么越來越看不懂了呢?后期大豆市場會如何走向,大家都充滿了疑問。筆者就當前情況,作簡要分析。
降雪給東北產區添難題
今年東北這雪量較去年可是多了不少,開頭就給咱們來了一場暴雪,使黑龍江大部分地區高速公路封閉,陸路運輸再添難度。貿易商不得不選擇鐵路運輸,緊接著這半個月,降雪幾乎一周來一次,道路剛清理完,下一場雪又跟著來了。這樣導致大豆流通受阻,強降雪覆蓋了豆農露天糧堆,影響農戶售賣,并且由于收購價格低于心理預期,當前農戶惜售心理仍未減弱,部分著急用錢的農戶會選擇賣糧,大部分農戶仍觀望為主。貿易商也是進退兩難,收購價格高了,出貨虧錢,收購價格低了,又收不上來糧,所以,在當前購銷兩難的情況下,貿易商也在觀望市場,等待市場行情何時能有所好轉。部分離直屬庫近的貿易商不得已選擇送糧入庫,各收儲庫門前排隊車輛形成了一條長龍,截止今日,哈爾濱直屬庫門前大概60多輛車在等待卸貨,這壓車費用日益增加,貿易商送糧入庫可謂是利潤微薄,僅僅能減緩一些持倉壓力。但鑒于當前市場需求疲軟,出貨較難,此舉可謂是當下比較好的選擇。許多中小貿易商離庫點較遠,無奈只能耐心等待市場需求轉好,但是一輪接一輪的大暴雪阻擋了發貨的進度,原本這種特殊氣候本該讓市場供應偏緊,進而提升大豆價格,但貿易商表示當前行情沒看到漲的希望,反而有落價的趨勢呢?
豆制品替代品日益增多
疫情三年過后,當前居民消費觀念有所改變,消費能力也有所下降,大家都感覺到掙錢難,所以不會像以前有沖動性消費,而是理性消費為主。當前我們會發現,大家比較熱衷于在家里做飯,感覺既經濟又實惠。所以餐飲業不像以前那樣火爆,并且目前蔬菜價格比較便宜,肉、蛋、禽可以替代豆制品,人們對食物的選擇空間更大了。由于豆制品需求減弱,很多豆腐坊或豆制品加工廠謹慎拿貨,隨用隨采,一改往日定期囤貨的習慣。今年國產大豆雖談不上豐產,但產量較去年也有所增加,質量也較去年好很多。目前,國內大豆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比較明顯,終端加工作坊和大型企業選購大豆已經不僅僅考慮價格,而是對大豆質量優中選優,考慮最佳性價比。現在國內大豆市場的難題在于如何能夠提高需求,增強大豆消化能力。僅僅靠國儲收購,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國家倉容有限,大豆輪換不成比例,這反而會增加市場壓力,所以如何更好的轉化豆源才是解決大豆市場低迷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