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雪災之后的華北、黃淮及華東部分地區,露天蔬菜嚴重受凍,許多簡易塑料大棚難以承受厚重的積雪而垮塌,加上運輸突然中斷,各地蔬菜價格迅速上漲,持續蕭條的豆制品加工隨之增量,但總體轉化量仍低于常年同期。
東北不同的持豆主體目睹玉米日益下探的行情,期貨豆一跌至4800點邊緣萎靡不振,其他入市主體不斷下調收購價格。同時,俄羅斯大豆的質量和價格優勢凸顯,惜售情緒松動使得賣壓難以減緩,行情反彈的希望渺茫。北方豆市的“寒潮”不斷南壓,關內豆市持續“遇冷”,區域間為爭奪市場相互壓價,因東北豆的優勢一直占據上風,使得關內豆源流通不見好轉。銷區庫存經過近期的轉化,預計元旦過后將出現一波快節奏補庫,因距春節較近,補庫周期僅半個月左右。建議南北產區收購主體在終端補庫過程中,順價降低庫存,減少后市壓力。隨著國儲收購庫點完成收儲任務而陸續停磅,其他入市企業收購價格迅速下調,期貨豆一遠近合約在失去政策市后,空頭從5000點上方持續發力,經歷一段時間的“生拉硬拽”,使主力合約徘徊于4800~4900點之間進入交割期。東北玉米行情“跌跌不休”,令持續待價的豆農在失去“參照物”之后惜售情緒松動。時令雖然進入嚴冬,但各地終端均有一定量的待轉化糧源,消耗增量遠不及預期;俄羅斯大豆質量和價格優勢明顯抑制東北豆的釋放。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得貿易商面對賣壓,進一步謹慎增倉。國儲收購庫點已有90%停磅,但時不時又出現騰倉后的新增庫容。2023年12月22日,牡丹江直屬庫計劃收購4165.5噸,未曾開磅,門前排隊車輛所載的豆源已經超過收購總量,而且需要10天才能卸完;嫩江直屬庫自12月26日起開始收購,但門前排隊車輛將有一半超過收儲計劃需“勸返”。國儲收購對整體行情的支撐逐漸減弱,而華糧、象嶼雖然正常收購,但因價格不斷下調而“門庭冷落”,交糧車輛稀少。2023年12月22日,訥河象嶼農產公司收購價再次下調,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40%入庫價4840元/噸,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9.5%且小于40%為4820元/噸,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8.5%且小于39.5%為4720元/噸,其他指標均較嚴格;本公告僅執行4天,自12月26日起,上述三類豆源價格全部再次下調20元/噸,與國儲不測蛋白含量的5010~5040元/噸價差較大,交售車輛零星。黑龍江東部地區雖然運輸條件不占優勢,但2023年的豆質較好,總體價格優于中、西部豆源,外發量約占總產量的50%,當前貿易商持有量約占20%,基層豆農手中余量約占總產量的30%;中、西部地區豆源余量約占總產的60%以上。內蒙古、遼寧流出量約占總產的35%。按照往年的情形,自新豆上市至春節,東北產區若消耗55%~60%的豆源,后市壓力則不明顯。而事實相反,經過三年的疫情和連續兩年的大豆增產,市場需求卻大幅下降。預計春節前東北產區僅能釋放生產總量的40%~43%,其壓力后移的同時,俄羅斯大豆又增量入關擠占其市場份額,而且上半年政策性調節儲備也有大量庫存。目前每斤大豆的直補達1.20~1.30元,隨著玉米價格的下行,種植大豆的收益已經“有賬可算”。提升農產品加工產能并非提高原料成本,加工產能的提升還要與消費水平匹配,農產品的穩價保供仍是未來的主基調。因此,后期政策或將抑制大豆行情繼續下滑。近日,東北中、西部產區許多租地戶惜售現象明顯松動,貿易商在流通不見好轉的此時,開始下調毛糧收購價,蛋白含量40%~41%主流收購價4600~4700元/噸,蛋白含量41%~43%基層收購價4760~4860元/噸;蛋白含量40%~41%的塔選商品豆主流裝車報價4900~5000元/噸,而黑龍江東部地區同類豆源主流價格則為4840~4880元/噸;蛋白含量42%~43%及以上的優等類豆源,以及塔選分離的大粒型且蛋白含量在39%~40%之間的商品豆裝車價多在5200~5300元/噸之間,部分更高蛋白含量的單一品種5400~5500元/噸。隨著東北地區中、西部大豆收購價格下調,小部分貿易商的報價開始松動。關內豆區經歷極端天氣后,大豆收購短暫中斷,而冰凍雪災也使得陸路運輸同時受阻,利于大豆轉化的是各地露天蔬菜和簡易塑料大棚受災嚴重,菜價很快大幅反彈。本周起,各地氣溫明顯回暖,大豆收購市場將全面恢復,由于俄羅斯大豆與國產東北大豆相比,質量和價格優勢較強,豆市“寒潮”不斷向關內滲透,使得蘇、魯、豫、皖、鄂、湘等豆區流通增量緩慢,行情繼續走弱。江蘇豆區的南通、鹽城、淮安等地“大乳白”“翠扇”“黑臍王”類商品豆裝車價平穩,報價分別為6340~6400元/噸、6560~6600元/噸、6300~6360元/噸,而“雜花豆”主流價格在5360~5600元/噸之間;北部的徐州市以及連云港周邊價格隨之下調,5500~5600元/噸流通仍遲滯,部分優等級的精選商品豆報價5700~5800元/噸,有價無市。各區域收購主體多持理性心態,倉中有兩三車豆源便及時控量。山東濟寧地區的魚臺、金鄉、微山、梁山等地篩選設備領先,帶去石、色選類商品豆裝車報價5680~5740元/噸,增壓比重篩選商品豆裝車價5600~5640元/噸;菏澤、德州等地增壓比重商品豆主流裝車價5600~5660元/噸,部分手工豆源裝車報價5700~5760元/噸。各地收購量下降,但收購主體均很謹慎,沒有因特殊氣候而出現提價搶收的現象。安徽與江蘇毗鄰的宿州市靈璧、泗縣以及蚌埠市五河“雜花豆”裝車價5400~5500元/噸;阜陽太和豆農惜售情緒濃厚,收購商信心不足,往年豆源北上量較大,今年河北、北京等地的需求被東北豆大量替代,5400~5500元/噸的主流裝車價有零星外發。亳州市譙城區、渦陽、利辛等地區域間毛糧收購價相差較大,中、小戶不見流通好轉,倉里有點糧便停收,售糧集中于部分大戶,毛糧收購價已下調至4800~5000元/噸,商品豆主流裝車價5400~5500元/噸。淮北地區的豆源大多來自于外圍,豆質和價格已失去優勢,部分賭市戶持有數千噸豆源,初期認為今年的價格較低,便從山東、江蘇等地拉回大量散糧,經篩選后入倉成本高達5920元/噸,現在欲售5560元/噸卻很少有買主。河南許昌、周口、漯河、駐馬店等地因收獲期降雨,質量差異較大,感觀略差的二級豆裝車報價4800~4900元/噸,與東北豆進入終端的價格差別不大,其賣相太差而被售賣過的客戶所排斥。豆農手中還有少量優等級豆源待價,許多大戶繼續期待從外地拉回的豆源能夠觸底反彈。長江流域的皖南安慶以及鄂東的黃梅、武穴因降雨總體質量下降,外圍集中上市前5200~5300元/噸的裝車價曾一度被終端所接受,但產區收購主體過度挺價甚至抱著賭后市心理,未曾想現在5000~5100元/噸市場接受度也不見向好。湖北西部主產區的石首、公安、監利、江陵等地的“雜花豆”,有不少大戶持糧較多,挺價難度較大,6100~6160元/噸的上等機收類商品豆有價無市,當前這類豆源報價已回調至6000~6040元/噸,少有主體接受。而天門、鐘祥、沙洋等地的“雜花豆”主流裝車報價5840~5940元/噸,流通仍不冷不熱。受湖北“雜花豆”主流行情影響,湘北豆區的安鄉、益陽、華容等地裝車價也隨之下調至5900~6000元/噸,流通遲滯。湖北豆區的“早熟537”裝車價7000~7100元/噸,“冀豆12”主流價格6500~6600元/噸,受江蘇同類豆源價格影響,流通量也較少。各地蔬菜價格大幅上漲陸續拉升豆制品需求,但企業和加工作坊均有較明顯的庫存待消耗,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商走貨依然較弱,去庫存周期拉長。據調查,高端豆制品價格高出豬肉和禽蛋過多,腐竹及油炸類豆泡需求太弱。據銷區經營商反饋,各產區大豆價格不穩,一直不見旺季,貨源剛入倉價格又降了,匆匆把貨源賒賬給加工商,過段時間再去催收貨款,加工商則“硬性”少給錢。市場經營商看似不虧錢,但投資與利潤不匹配,因此,均以循環補庫的方式進行,不愿大量增倉。而大部分加工企業和作坊2023年的加工量雖然全面降低約35%,但收益卻沒有明顯縮減,因前幾年原材料大幅上漲,豆制品價格全面上調后一直未降,2023年原材料成本比上年同期節省600~1000元/噸。時值嚴冬,豆制品需求的正常旺季姍姍來遲,各地終端待轉化豆源充足,近日經營商以循環補庫為主。隨著春節的臨近,經歷消耗后的銷區市場,既要應對節前的轉化高峰,又要適度留有一定豆源待節后“開張”銷售。預計2024年1月10日前,將出現一波快節奏的補庫過程,持續時間在15天左右。因持豆農戶過節用錢,加之主勞力(有售糧的決定權)返鄉增多,此階段也是產區收購的“小高峰”。由于該過程時間短暫,估計收售行情不會有反彈。進口俄羅斯大豆的替代將減少同等數量東北大豆的釋放,二者的質量和價格優勢繼續抑制關內大豆流通。建議產銷區經營主體理性看待未來行情,節前各產區能夠保持現行價格運行就很不錯,囤積商戶應乘機釋放豆源,不宜繼續賭市。(原文刊登于2023年12月28日糧油市場報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