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季度豆粕市場在供需錯配矛盾不斷深化的壓制下,價格持續跌勢。2024年一季度豆粕下游消費進入淡季,疊加國內原料大豆供應較為充足,國際市場方面,巴西及阿根廷新季作物豐產預期較強,市場內外難尋利多支撐,預計一季度豆粕價格上漲動能不足。
庫存積累超五年均值
2023年四季度以來,國內壓榨企業原料及豆粕庫存進入震蕩累庫趨勢,并突破五年均值水平。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29日當周,國內重點油廠大豆庫存為569.10萬噸,豆粕庫存為84.62萬噸,五年均值分別為420.5萬噸、75.0萬噸。供應端壓力突顯,施壓豆粕價格下行。
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自9月起月度產量從高位下滑,并進入同比負增長局面,截至11月國內飼料月度總產量連續第四個月下滑,數據為2665萬噸,環比跌3.5%,同比跌1.5%。從添加比例數據來看,2023年月度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同比2022年全面下調,平均數值為12.62%。一方面,進入四季度,終端養殖利潤進一步擠壓,市場情緒較為悲觀,補欄意愿不強,利空豆粕需求。另一方面,豆粕減量替代行動方案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豆粕的消費,疊加其他雜粕對豆粕的替代增加,豆粕消費表現疲軟,并呈現旺季不旺態勢。
國內市場,根據卓創資訊大豆到港船期預估數據顯示,2024年1-3月進口大豆到港預估分別為750萬噸、600萬噸、500萬噸,疊加壓榨企業大豆結轉庫存高位運行,2024年一季度國內市場供應延續寬松局面。需求端來看,節前市場或出現階段性需求增量,但持續性不強對豆粕價格支撐較弱,轉過年后豆粕下游消費進入淡季,市場的供需錯配矛盾或持續至2024年一季度,豆粕價格承壓運行。
國際市場,2023年四季度以來,主產區巴西及阿根廷的天氣問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12月巴西產區連續降雨改善了土壤墑情,市場前期對南美豐產預期的擔憂情緒有所緩解,美豆期貨價格連續回吐天氣升水,從成本端拖曳國內豆粕價格重心下移。由于天氣的改善,巴西及阿根廷的新季作物豐產預期有所加強,從原料供應端帶給國內供應寬松預期,拖曳國內豆粕價格。
豆粕能否到3000元/噸以下?
近期,國內豆粕盤面弱于外盤美豆,市場情緒偏悲觀,提前實現了預期,近月國內面臨到港壓力,養殖虧損下抑制豆粕需求,進口大豆和豆粕持續累庫,南美大豆迎來增產壓力,遠端美豆新作播種又是預期增加,而近期美豆出口也放慢了。
目前,南美大豆還未到收割上市高峰期,2023年4月巴西大豆升貼水最低到過-180美分/蒲式耳,當時巴西玉米、大豆等作物豐產,倉儲庫容緊張,導致大豆賣貨壓力大,升貼水創歷史新低,但是今年仍然會看到巴西大豆升貼水是負值,畢竟南美四國總體還是增產的。
目前美大豆與美玉米的比價高,利于美國2024/2025年度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屆時南美收割上市和北美預期新作供應增加的壓力將會共同打壓美盤,奔向1200美分/蒲式耳(美豆種植成本)。低盤面和低升貼水的情況下,按照壓榨保本,對應國內豆粕盤面在3000元/噸,美豆最終也可能跌到1100美分/蒲式耳(南美種植成本,往常全球大豆過剩的時期,美豆盤面也出現過低于其種植成本的情形),對應國內豆粕盤面在2700元/噸。但是在此之前,南美物流和天氣依然是炒作因素,盤面還是會有波動,跌至3000元/噸附近甚至以下的過程將會相對漫長曲折,特別是最近國內豆粕相比外盤較弱,也需要北美新作大豆供應接力。
另外,從歷史數據來看,美豆主力在1200美分/蒲式耳及以上時,豆粕主力合約價格大多在3000元/噸以上,豆粕現貨在3000~3600元/噸之間,如果出現階段性供需錯配,現貨有時也會在4000元/噸附近;如果美豆主力在1100美分/蒲式耳附近,豆粕現貨大多在2700~3000元/噸,同樣處于階段性供需錯配時,價格也會沖高至3000元/噸以上。
短期近月偏差的壓榨利潤,依然會使得豆粕現貨基差處于升水狀態,但是南美大豆主產國較大的供應需要向進口國移庫,進口大豆壓榨利潤就是催化劑,產地主動降價,國內壓榨利潤改善,進口大豆買船增多,在國內遠月需求較差的情況下,豆粕也會再度過剩,現貨基差最終也會轉為貼水。
來源:中國畜牧業綜合卓創資訊、芝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