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豆市場將進入常態化需求淡季,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遭遇多輪強降雨,高濕環境明顯抑制豆制品加工。關內產區夏收日益臨近,壓力難以在夏收前集中釋放;東北春種全面展開,收購市場已進入半休市狀態。
五一過后,國內大豆市場將進入常態化的需求淡季,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遭遇多輪強降雨,高濕環境明顯抑制豆制品加工,并增加終端市場經營商入庫豆源的保管難度。關內產區由南向北日益臨近夏收,各地大豆剩余量高出歷年同期,但需求整體偏弱,產區壓力難以在夏收前集中釋放。
東北春種全面展開,收購市場已進入半休市狀態。往年此時,貿易商均對豆市有看漲欲望,而目前流通量銳減,關內產區豆價大跌使得東北行情受抑、外發受挫,貿易商看漲情緒調整。基層余糧在企業持續收購中明顯見底,少數豆農欲賣卻又挺價,背離貿易商市場報價,這類豆農的糧源將在貿易商去庫存大于補庫意向中繼續推后。
五一假日期間,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的洪水、阿根廷碼頭工人罷工、美國部分州干旱影響新作播種進度等,炒作題材不斷升級,外盤大資金的介入明顯拉升行情,國內各港口進口大豆現貨分銷報價跟隨上漲,在國內需求較弱的狀態下,其上漲只能進一步減少食品市場對這類豆源的替代需求。5月中旬,俄羅斯大豆將增量入關,加上國儲即將拍賣陳糧的消息不絕于耳,國內豆市短期內仍缺乏“提振源”,南北大豆行情相互抑制依然是未來市場的趨勢。
關內夏收日漸臨近
拋售加劇豆市恐慌
關內豆市自3月中旬起,價格經過不斷下調,“雜花豆”綜合跌幅高達500~600元/噸,比上市初期下跌1000~1200元/噸,部分賭市豆源虧損慘重。當前,各地大豆行情基本進入谷底。由于長江流域距夏收僅有10多天,而豫、皖、蘇、魯先后還有一月左右的時間,近期不排除一些中、小戶為騰倉而拋售,“恐慌市”短期內仍有空間。
關內的安徽、河南、江蘇豆區因去年收獲期遇雨,大量“雜花豆”進入“二級豆”之列,這類豆源價格經過大幅調整后,山東許多蛋白企業自4月中旬陸續放棄東北豆采購,由初期的4780元/噸入市,隨著企業入廠車輛增加,當前不同企業的收購價已調整至4700元/噸。各區域的收購主體為規避風險,對“二級豆”的收購價超前施壓,最低毛糧收購價3700~3900元/噸,主流價格多在3960~4200元/噸之間,散裝凈糧4360~4440元/噸。這類豆源有效分流使得價格略獲支撐,但商品豆流通緩慢,許多收購主體對質量要求嚴格,將略有瑕疵的豆源調至“二級豆”價格,有的混摻至商品豆倉中,明顯拉低了均價;有的放在“二級豆”庫中,與感觀較差的低價豆搭配,確保蛋白豆達標。這樣一來,商品豆總量將低于預期,而“二級豆”數量將不斷增加。由于“二級豆”受蛋白企業價格支撐基本穩定,而蛋白企業能否吞吐完全取決于東北產區未來蛋白豆的價格調整。
江蘇豆區“大乳白”“黑臍王”受“雜花豆”價差較大影響,終端市場接受度下降,五一假期中這類優等級商品豆裝車報價已下調至6000~6060元/噸;優等級“雜花豆”蛋白含量43.5%以上的裝車報價5100~5200元/噸,毛糧收購價4600~4700元/噸,繼續下調農戶已不接受;而大多雨后收獲、感觀較差的大豆毛糧收購價僅3900~4100元/噸。
安徽、河南“雜花豆”商品糧裝車價基本持平,普通篩糧主流價格在4560~4640元/噸之間,雙比重篩糧4700~4800元/噸。泗縣少量純度不同的“鄆豆一號”裝車價差異較大,主流價格5100~5300元/噸(注:該品種做油炸類豆制品具有替代“大乳白”“黑臍王”和“冀豆12”的潛力)。
受蘇、皖、豫“雜花豆”價格影響,盡管山東豆區篩選設備先進,但價格也明顯受挫,裝車報價4760~4840元/噸,流通遲緩。山東豆區的豆源余量較外圍低,而超前入市的種子公司卻苦不堪言,大量種源滯留,濟寧轉商種源或不低于5500萬~6000萬斤;安徽、河南也有許多種子公司虧損慘重。6月中下旬,這些種源轉商將與豆農播后剩余的豆源同時上市,連同其他商品豆,其行情至7月底都難現反彈。
長江流域的皖南安慶和鄂東部區域的黃梅、武穴距夏收不足半個月,部分商戶余糧壓力較大,受騰倉心理驅使,虧損繼續放大,報價4400~4500元/噸市場仍不接受,做蛋白豆減去運費還會虧損。湖北石首、公安、監利等地“雜花豆”裝車報價5600~5700元/噸,雖然持豆主體大幅虧損,但受蘇、魯、豫、皖價格影響,流通量較少;而江漢平原的天門、京山、漢川、沙洋等地現收“雜花豆”裝車報價僅5400~5440元/噸,收購網點大多根據銷量收購,而到基層收購的糧商已成為慘局的“接盤俠”,這些基層商戶余量在10萬~50萬斤不等,有的甚至豆源劣變“紅眼”。湖北產區部分豆源恐到新季豆上市也難以售罄。
東北新作面積將增
豆市看漲情緒受挫
東北春種工作陸續展開,由于各地種植補貼及其他惠農政策提前落實,農戶傾向于種植大豆。經調查,今年東北大多區域大豆種植面積有望超過2022年,或創下新的歷史紀錄。受此影響,貿易主體對新年度豆市繼續看空進行超前渲染,從而改變了大部分持豆主體后市看漲情緒,過分看空新季豆行情或影響夏播區種植意向。
東北產區不同豆源得到合理分流,達到企業收購質量標準的大豆進入收儲庫,而高蛋白大豆多為貿易商庫存,雖然總體庫存量低于常年同期,加之基層豆源較少,是部分主體看漲的最大理由,但關內當前余豆超過歷史任何年份,現行價格優勢已背離往年規律。正常年份,東北豆價格進入終端會低于關內豆200~300元/噸,目前關內“雜花豆”價格卻低于東北豆200~300元/噸,關內豆市現行價格明顯抑制了東北豆源流通,也令貿易商看漲情緒受挫。
從東北產區總體情況看,貿易商去年12月份之前存儲的豆源,按現行流通價已接近虧損。而今年3月中旬企業收儲啟動后,大多貿易商均理性調整價格,其毛糧入倉成本多在4400~4500元/噸之間,部分高蛋白豆主流價格4600~4700元/噸。質量標準較高的綏化、寶清、嫩江、同江、富錦、建三江等地前期釋放量較大,當前基層余豆較少,貿易商持有的41%~42%蛋白含量塔選豆主流裝車報價4760~4860元/噸,43%~44%蛋白含量優等級塔豆裝車報價多在5100~5200元/噸。黑龍江中西部和內蒙古這類高端豆源較少,39.5%~40.5%蛋白含量豆源占比較大,當前塔豆報價4540~4600元/噸,41%~42%蛋白含量塔選商品豆裝車報價4760~4840元/噸,部分商戶報價4900~4960元/噸,呈有價無市狀態。
總體看,上述區域商品豆流通報價穩定,但貿易商利潤相比基層農戶報價卻不同程度收窄。近期,俄羅斯大豆入關量快速增加,由于國內豆市較弱,黑河口岸45%蛋白含量大豆凈糧裝車報價5050元/噸,未來隨著到港量增加仍有下調可能,將同等量減少國產豆消耗,同時也會直接影響東北豆行情。
國內需求進入淡季
外部提振底氣不足
時令進入立夏,隨著氣溫不斷升高,豆制品加工將進入常態化淡季,生鮮類制品保質期縮短,餐飲業對油炸類制品的需求明顯下降。華南地區的連續大雨導致很快將出現“高溫高濕”的環境,不僅豆制品需求減量,經營商擔心吸潮劣變而進一步減少庫存,在“東北趨穩、關內降價”的過程中,各地經營主體在觀望中循環補庫。
各地肉蛋禽價格進一步走低,居民及各類食堂替代源充足。自4月份以來,陜、甘、寧、新等重點牛羊養殖區牛羊肉價格跌幅較大,市場售價僅20~25元/斤,比3月份下跌5~7元/斤,同比下跌10~12元/斤;各地豬肉綜合價格9~10元/斤,養殖虧損放大使得豆粕消耗大幅下降。
然而,就在國內豆類不同原料弱勢運行的情況下,4月底5月初外盤豆市利好消息面在放大過程中明顯發酵,大資金借助于這類炒作題材,明顯拉動國際市場豆粕價格上行。
國內各港口進口大豆現貨分銷價連日來跟隨外盤上漲,受國產大豆低價運行影響,這種跟盤上漲的表現,令之前虧怕的主體觀望加劇。上周末,天津、青島港口美灣大豆凈糧裝車價已漲至4370元/噸,且仍有上行趨勢。不漲價時食品市場替代量已不明顯,上漲后流通量將會更低。
隨著食品市場需求減弱,5月中旬又有俄羅斯大豆增量到港,且到俄羅斯產區采購的主體均是業內人士,對國內的需求環境了如指掌,將進一步提升入境豆質的標準,替代量增加將同比例減少國產豆消耗。受種種因素影響,國內豆市供大于求的格局在食品市場上繼續表現,未來豆市行情令外部繼續炒作,提振概率依然較小。(原文刊登于2024年5月7日糧油市場報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