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大豆產量2065萬噸,比上年減少19.5萬噸,下降0.9%。大豆產量同比穩中略降,關內產區收購市場穩而不亂,春節前關內豆市或以易漲難跌趨勢為主;東北產區國儲拍陳收新仍同步進行,高蛋白豆源總量偏少,部分區域收購價格上漲,春節前東北大豆優質優價特征明顯。
冬至節氣將至,各類常規類蔬菜供應陸續減少,南菜北運和地產大棚菜成本將加大,使得蔬菜品種供應減少,價格逐漸上漲。豆制品加工旺季將現,但離春節僅剩40多天,豆市缺乏持續反彈動力,行情上漲也僅是“曇花一現”。關內大豆產區上貨不均衡,早入市的區域前期價格漲幅較大,豆源流通遲緩;晚收獲的產區收購量增多,其行情平穩,抑制高價區域向市場輸出。各產區至今未見初雪,收購市場穩而不亂,終端經營主體依然不緊不慢地采購,短期內行情視天氣情況適度變化,春節前關內豆市或以易漲難跌趨勢為主。東北產區國儲拍陳收新仍同步進行,但競價采購活動僅有少數主體參與。低價陳豆投放減少了同等數量新豆的流通及轉化,制約同類豆源價格運行。高蛋白豆源總量偏少,部分區域收購價格上漲,市場銷售報價難以隨之走高。產區大量介于高低蛋白之間的豆源,對行情形成拖累。期貨豆一合約上周五收盤跌破3850點,收于3830點附近。隨著南美天氣利好不斷放大,新季大豆增產預期明顯,抑制外盤豆類產品價格波動。國內豆市提振因素匱乏,春節前東北大豆優質優價,高低蛋白之間行情相互抑制。
東北豆收購價上漲銷售報價難以跟隨
東北大豆產區經歷12月上旬一場大雪,陸路運輸曾一度受阻,大豆發運量明顯下降,收購也很大程度上受阻。市場普遍認為,今年高蛋白大豆占比較少,貿易商對這類豆源增倉意愿較強。近期,黑龍江東部地區基層毛糧收購價明顯上漲,但市場銷售報價卻難以跟隨。產區貿易商在低價位時積極建倉,終端采購不冷不熱,而產區“你不賣他賣”的現狀使得市場需求飽和,東北豆市在消費旺季來臨前依舊平穩。貿易商對蛋白含量40.5%以上的商品豆有看漲信心,但低蛋白大豆拖累其行情。蛋白含量42%~43%的塔選商品豆主流裝車報價4280~4400元/噸,加上南下運輸成本,相比關內豆已無優勢;蛋白38.5%~39.5%的商品豆裝車報價僅3840~3900元/噸。如此大的差價,使得許多企業在豆制品價格大幅走低的情況下,更傾向于選擇低價豆源。國儲庫大多停收,持續不斷的是小批量競價采購,低蛋白豆源中標較少;而陳豆拍賣源源不斷,多以底價3600元/噸成交。收新量與拍陳量不成正比,大量陳豆轉化將減少同等數量的新豆消耗。當前,部分企業收購根據蛋白含量以質論價,以38%~40%蛋白含量為主,收購價多在3700~3960元/噸。截至上周末,東北產區除黑龍江東部基層毛糧收購價上漲80~100元/噸外,黑龍江中西部以及內蒙古、吉林價格基本平穩,蛋白40%~41%的商品豆主流裝車價3960~4160元/噸,加上運輸成本低于黑龍江東部,許多大型豆制品企業已明顯傾向于采購這類豆源。黑龍江東部產區貿易主體大多有低價庫存,雖然市場銷售報價與現行收購價難以“合拍”,但以順價銷售為主。“雙節”日益臨近,在新一輪補庫周期中,其行情也僅能穩中略強,或難出現明顯漲幅。
節前豆價易漲難跌終端擇機適度增倉
進入12月中旬,江浙滬及南方各地豆制品轉化量日漸增加,而中西部省份依然不見旺季,豆源轉化明顯低于常年同期。調查顯示,中西部常住人口老齡化嚴重,而且大多是低收入群體,鄉鎮居民生活食材多為低廉的地產常規蔬菜。入冬前,這類群體窖藏了大量蘿卜、白菜、土豆、洋蔥等食材,對豆制品的需求量較少。總體上看,今年冬季豆制品加工量將呈現中東部、南部偏強,中西部比往年同期趨弱的態勢。因今年原料成本大幅降低,進入終端的豆制品成本同比低2000~2300元/噸,加工量較大的企業收益相當豐厚。東北產區豆制品企業用大型冷藏車跨地區向京津冀地區運送,寧夏、河北的豆腐及其制品在甘肅的銷售報價竟然低于當地豆制品價格。進口轉基因大豆價格已失去替代優勢,新季美豆將陸續抵港,預計港口毛糧價格為3830~3860元/噸,經分銷清選后凈糧裝車價3980~4060元/噸,流入終端后,與東北同類蛋白含量的豆源價格相同,但其制品色澤和口感明顯遜色于東北豆。終端市場經營主體依然循環補貨,一旦遭遇惡劣天氣,將從普遍消極建倉轉為集中入市,便會形成階段性的價格波動。糧油市場報特約分析師認為,春節前產區大豆價格易漲難跌,終端主體可趁有利時機適度增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