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USDA公布的數據顯示,美豆種植面積為8338萬英畝,略低于3月底的意向種植面積8350萬英畝以及市場預期均值8365萬英畝,大幅低于2024年美豆種植面積8705萬英畝,且為五年來最低水平。美豆種植面積的減少成為美豆供應緊張的前提條件。
2025年上半年,從原料到港到進入壓榨,中間諸多環節存在堵點,導致基本面對價格的傳導不流暢。供應端預期與實際落地之間因通關、國儲大豆釋放等諸多意外因素形成的時間差,使得豆粕現貨價格節奏把握難度明顯增強。
天氣方面,今年5—6月美豆播種期間,主產區降雨較少,有利于加快播種進度,但這就要求7—8月有更多的降雨幫助作物生長,增加了天氣炒作的敏感度。同時,美豆種植面積大幅下降以及較低的庫存均大幅壓縮了美豆產區的天氣容錯空間。從目前的天氣預報來看,未來一周,除少部分地區的降雨量良好外,中西部主產區降雨量一般。總體而言,7月20日前中西部的降雨量偏差。截至7月6日,美豆優良率為66%,持平于上一周,符合市場預期,低于去年同期的68%。從優良率數據來看,目前美豆的生長狀況較好,暫沒有可炒作的題材,但8月是美豆的鼓粒成熟期,降雨充沛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需關注8月主產區的降雨情況。
上半年豆粕價格經歷兩輪快漲快跌的行情,價格波動的劇烈程度遠超預期。在此期間,豆粕下游市場始終處于被動應對的局面,市場參與者在價格波動中艱難尋找平衡。
EPA上個月發布的2026—2027年美國生物燃料擬議摻混規則,2026及2027年生物質柴油義務摻混量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這將增加美豆油的需求量,間接利多美豆壓榨,有利于抬升美豆價格重心。另外,之前美國生物柴油的原料增幅很大一部分依賴于進口,如廢棄油脂、進口菜油、牛羊等動物脂肪,這些原料主要從中國、加拿大、巴西和澳大利亞進口。現在美國生物柴油政策傾向于減少進口原料的使用,增加本土原料的需求,利好美豆油需求,也將間接帶動美豆壓榨預期的提升。
國內方面,隨著進口大豆大量到港,油廠開機率提升,國內豆粕庫存快速回升,近期現貨價格較低。據我的農產品網預估,6月國內的進口大豆到港量高達1056萬噸,7月預計增至1100萬噸,8月預計為1000萬噸。油廠開機率維持在70%-80%的高位區間,這意味著9月前國內市場將面臨供應寬松的情況。
三季度,在月均千萬噸級別的大豆到港量基礎上原料供應保持充足,前期上游大豆壓榨量將保持高位。而高溫抑制畜禽采食積極性及暑假影響終端消費,使得豆粕雖有存欄高位帶來的剛需支撐,但增量空間有限,豆粕將延續累庫趨勢并漲至年內高點,供應施壓7-8月現貨價格或為震蕩磨底階段。而這期間,正值美豆新作關鍵生長期,在種植面積下調的背景下,天氣對單產的影響被進一步放大,干旱、洪澇等極端天氣的出現將令市場波動加劇。隨著原料到港季節性下滑及氣溫下降大豆儲存條件好轉,大豆壓榨量或高位回落,同時飼料需求進入旺季,豆粕庫存有所消化,市場供需矛盾一定程度得到緩和,三季度后期豆粕現貨價格重心或逐步上移。
四季度,中美貿易關系的不確定新使得國內豆粕原料供應端面臨較大變量。當前中國進口美國大豆的稅率仍高達23%(3%基礎稅率+10%芬太尼反制稅率+10%日內瓦會議保留稅率),相較于此前低關稅時期,與另一主要進口國巴西20%的稅率差使得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的進口成本顯著增加。目前,多數上游企業對四季度大豆買船仍保持觀望,9月買船在六成左右,10-12月基本未啟動,等待中美貿易談判進展。
華聯期貨認為,目前國內豆粕市場呈現“弱現實強預期”的狀態,三季度供應寬松是壓制國內豆粕價格上行的主要因素。四季度后國內的進口大豆供應或存在缺口,進而利多國內豆粕價格。
卓創資訊預計,下半年豆粕供應端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需求的韌性以及成本的支撐使得豆粕價格下跌空間有限,向上波動概率較高。下半年豆粕價格整體震蕩走高,最低價出現在7月,最高價出現在12月,全國月均價運行區間預計為2930元/噸-3350元/噸,業者需密切關注美豆產區天氣變化、養殖業動態以及成本相關因素。
來源:期貨日報、卓創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