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即將出版的新著《區域市場增量模型》
前言
營銷總經理這個職位壓力大而且沒有安全感——天氣變化、競品動態、本品產品質量、公司的戰略方向、費用投入、經銷商的突然變化、行業動蕩、上游采購成本等等諸多因素影響業績。營銷行業沒有常勝將軍,但是這個行業以成敗論英雄。
營銷總經理這個職位事情多而且雜亂瑣碎:營銷總經理要遙控管理龐大的營銷團隊,服務于全國幾千萬家經銷商和終端。工作千頭萬緒,哪怕每天干25個小時,工作還是俄羅斯方塊一樣堆積。
壓力和雜務干擾之下,就容易迷失,做營銷總經理需要熱情、能力、經驗、更需要固化的可復制的工作模型,幫助自己脫身庶務,聯系市場實際,提升管理績效。
營銷總經理工作模型一:數據分析模型
一、營銷總經理數據分析流程概述
數據分析好像“業績體檢報告”,告訴營銷總經理哪里有問題。營銷總經理要每天按照固定的數據分析模型對當日發貨量、累計業績進度、發貨客戶數、發貨品項數、產品結構、區域結構等關鍵指標進行全方位多維次的實時監控。隨時關注整體業績達成的數量和質量。
如果公司整體業績分析沒問題就下延看區域業績有沒問題,沒問題就結束分析。如果公司整體業績有問題;就要思考有沒有特殊原因——比如:天氣下雨造成三天發貨量下滑,天晴后業績會恢復。公司上半月集中力量鄉鎮市場壓貨,所以低價產品業績上升高價產品業績下滑是計劃內正常現象。如果沒有特殊原因,確實屬于業績異常,就要立刻從這個指標著手深度分析:通常是從產品、區域、客戶三條主線來研究。發現問題產品(哪個產品需要重點管理)、發現問題區域(哪個區域需要重點巡查)、發現問題客戶(哪個重點零售ka系統重點經銷商的業績不正常)。除非問題非常嚴重,一般營銷總經理的數據分析下延到直接下級(大區或者省區層面)即可,然后要求問題區域的大區經理做出解釋,拿出整改方案。大區省區經理再做區域內數據分析,尋找問題產品、問題片區和問題經銷商。
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就找到了管理重點,接下來營銷總經理要采取針對性有的放失的管理動作——比如立刻去巡檢重點問題區域、要求問題區域限期改善、更改當月的促銷投入或者產品價格、設立新的工作任務(比如鄉鎮鋪貨)等等,整個分析流程圖示如下:
二、營銷總經理數據分析的關鍵指標
具體分析報表各企業各行業有所不同,但關鍵指標和分析方法大同小異。
指標一:監控當日整體業績,聞風而動
說明:營銷總經理要從每月第一天開始到最后一天結束每天進行當天數據分析業績管理,其一可以避免大家月初松懈,月底業績好就踩剎車——銷售團隊月初松懈月底剎車是通病,帶來的銷量損失后面是補不上的,失去的銷量永遠不會再來,同時會傷害市場,給競品制造機會。其二可以避免即時市場隱患:比如上半月業績進度很好,下半月競品攻擊,本品業績放緩,但是報表反映累計進度還不錯(實際上市場已經出了問題)。
方法:
1、每天關注看昨日發貨回款業績是否達到當日業績目標——用當月未完成的任務目標除以當月的剩余天數,就是公司當天應該達成的發貨回款目標。前期業績達成進度越差,后面每天要求完成的日發貨回款量就越高。
2、分析每日業績達成,無正常理由連續2天發貨業績不理想,就要立刻深挖原因(可能是下去走市場,或者進一步的數字分析,或者大區經理會議討論業績滯漲的原因等等)進行實時管理。避免貽誤管理時機
作用:使總經理及時掌握每天各區域及整個公司的當日分品項/合計銷售狀況。
實際操作意義示例:
(1) 跟進弱勢區域
如:A區達成率落后于市場平均水平,但今天出貨量還是極少?(A區當日出貨15件)
(2) 跟進弱勢品項
如:品項3是這個月的推廣重點,今天只有B出貨,區域A、C的品項3今天為什么無銷量?
(3) 實時掌握銷量
如:雖然這個月整體達成率超前 ,但最近連續兩天出貨率很低,出了什么問題?
指標二:監控截止昨日的當月“累計業績達成”和“檔期任務達成”。
說明:“月累計業績達成”進度要和時間進度作對比。“檔期任務達成”是指每個月的業績管理不應該是平均分配業績進度,而應該是“趕前不趕后”。
方法:
1、分析截至昨天全公司累計發貨回款進度對比時間進度是否跟上或超前。
2、檔期任務達成:
Ø 周任務檔期:事中管理是管過程,找問題及時補救。事后管理是管結果,死后驗尸——等到月底再追進度已經來不及了。通常每月任務要分四周進行檔期追蹤,鼓勵全公司各區域業績往前趕,比如要求第一周達成當月任務量35%(而不是25%),第二周達成當月任務量60%(而不是50%),第三周達成當月任務量85%(而不是75%),第四周達成100%,對全月能達成任務,但是周任務檔期不能達成的區域進行獎罰正負激勵。
Ø 特殊時段任務檔期管理:這個方法尤其在銷售拐點時運用(比如春節前后壓貨、旺季前壓貨、農村市場兩收前壓貨等時段),“逼”大家把進度往前趕。比如:2月5號過年,元月份要鼓勵大家提前壓貨,要求元月15號前必須完成當月任務70%,否則進行正負激勵。
例表二:
指標三:監控銷售“大盤”有沒有動搖
說明:什么是銷售“大盤”?包括兩個關鍵指標:“發貨客戶數”、“客戶經營品項數”這兩個指標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業績總量達成了,但是很多經銷商沒有發貨——危險,這說明經銷商活躍度下降,可能是業務人員沒有對所有經銷商進行拜訪、可能是我們的市場區域在萎縮,也可能是沖貨砸價造成大戶吃小戶。或者業績總量達成了,經銷商也很活躍都在進貨,但是經銷商合計進貨品項數減少了——有問題,這說明經銷商經營本公司的品項數在下滑,可能會出現單品銷售現象(除非是公司策略性壓縮品項)、價格秩序和通路利潤可能即將混亂。
方法:
1、 每天監控發貨客戶數和發貨品項數:累計前n天看客戶發貨回款是否活躍?零發貨客戶零發貨區域是否存在?累計前n天看累計客戶發貨品項數是否活躍?同期對比是否正常?
2、 尤其是當月前十五天,如果“發貨客戶數”或“累計客戶發貨品項數”嚴重下滑,就說明“大盤”出問題了,要趕緊尋找原因進行管理(比如給經銷商當月首次提貨激勵、給銷售人員進行區域內零發貨客戶數處罰、零發貨區域處罰、經銷商活躍率獎勵等等),后半月也許還能搶回來。
例表:可在企業原有銷售報表基礎上加一欄:“累計發貨客戶數”、“累計客戶發貨品項數”、并于去年同期數字作對比。(具體報表略)
指標四:監控銷售質量
說明:銷售質量通常看幾個指標:產品結構有沒有出現單品銷售現象?渠道結構有沒有問題?重點零售客戶發貨是否正常?區域結構有沒有問題,誰在拖整個公司業績的后腿?對利潤中心考核制的企業,還要分析費用使用進度和銷量達成進度的對比。
方法:
1. 看產品結構:
Ø 品類(或價格帶)占比分析:通過分析各價格帶產品或者各品類產品占整體銷量的占比份額(比如每天監控高中低三個價格帶產品的銷售占比),看整個公司和各個大區的產品結構。哪個區域產品結構需要重點管理。
注:品類或價格帶占比權重變化會導致公司產品平均售價的變化,所以有些公司還導入“平均價”指標來分析“價格結構”,實際上是“產品結構”的另一種反映形式。需要提示的是對“價格結構”、“高價產品占比”的片面追求往往犧牲銷量,造成“量跌價升”,所以必須“量價配套分析”。對“量價齊跌”的區域重點管理;對“平均價”或“高價產品”占比低于公司水平的區域要鼓勵他改善產品和價格結構;而對“平均價”、“高價產品占比”已達標或高于公司均值的區域,不必在這個指標上持續加壓力,避免誤導。
Ø 重點產品產品別分析:重點產品和占比相對大的幾個主導產品,分每個產品看當日發貨回款進度、累計發貨回款進度、增長率(對比上月)、成長率(對比去年同期),尤其當月前十五天看重點產品發貨回款客戶數是否活躍?重點產品零發貨客戶零發貨區域是否存在?重點產品業績滯漲的問題區域和問題客戶是哪里?
2、看區域結構:看大區別(對直轄管理的重點市場要單獨分析)當日和累計業績進度、累計發貨客戶數和總發貨品項數、分析各區域增長率、成長率、分析區域銷量占總體銷量的占比,從而尋找到問題區域。
3、看重點客戶和渠道結構:重點客戶(比如全國前十大經銷商、重點市場主力經銷商、重點KA系統)要每天監控發貨量、累計進度、成長率、增長率、產品結構。
作用:掌握當月各區域(及整個公司)累計銷量達成情況、當月各區域(及整個公司)分品項的累計銷量及品項占比
實際操作意義示例:
(1) 跟進弱勢區域如:區域A、C達成率低于整體水平也低于時間進度,整個公司達成率不容樂觀,需采取應對措施!(7月10日整體達成40%,A區達成30%,C區達成25%)
(2) 跟進弱勢品項如:區域B止今日達成率超前,但品項2的出貨比例太小,出了什么問題?(7月10日B區達成66%,但品項2出貨占比僅16.7%,相對其他區域品項2的占比太低)
(3) 品項3本月正值旺季前銷售啟動之際,但本月整個公司品項3的出貨比例小,及時跟進品項3的銷量、促成各區在品項3的推廣上加大力度當是本月銷量增長的機會點!(品項3僅占總銷量的21.3%)。
三、數據分析結論的使用
1、“三維”數據分析法:數據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問題,要逐層深挖“罪魁禍首”。首先看整個公司的達成率、成長率、增長率、產品結構,發貨客戶數是否健康,發現任何一個指標異常,立刻要從“區域、客戶、產品”三條線往下深挖:①、業績滯長是哪個產品造成的——這個產品業績差是哪個區域造成的哪些客戶造成的,最終鎖定問題產品的產生原因——問題產品的問題區域和問題客戶。②、業績滯長是哪些區域造成的——這個區域的問題產品和問題客戶是誰,最終鎖定問題區域產生的原因——問題區域的問題客戶和問題產品。③、哪些經銷商業績問題最嚴重——這個問題經銷商業績差是哪個問題產品造成的,層層抽絲剝繭找到最終原因,管理才會有的放失。
2、6個月縱向分析法:對鎖定的問題產品問題區域問題客戶可以縱向深度分析6個月數據,該區域6個月內的總銷量及主要品項的達成/增長/成長率是否穩定?發貨客戶數和發貨品項數有無異常趨勢?從6個月的縱向趨勢分析更容易剔除當月偶然因素,做出完整結論。比如:
Ø 問題區域縱向分析示例:“該區域6個月以來連續4個月達成率小于100%,達長率近5個月低于公司水平,已經有三名經銷商停止進貨。高價產品A每月銷量在減少(說明這個產品回轉很差快死了),需要立刻去走訪,尤其注意觀察停止進貨的經銷商是什么原因?還有高價產品A的市場表現有什么異常?”
Ø 問題產品縱向分析示例:“整個公司的低價產品B,6個月以來全國發貨客戶已減少42個,產品成長率近3個月為負數,業績累計比去年下滑兩萬多箱,是造成公司近幾個月整體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尤其山東、河南兩省下滑最嚴重,需要立刻推出該產品的銷售激勵政策,重點走訪鄉鎮市場,走訪山東、河南,尋找原因,布署B產品的鄉鎮提升方案”。
3、區域分類分析法
把全國市場分為三類:管理類市場(如:市場波動大,成長率小于5%甚至負成長);成長類市場(如:市場穩定成長率小于50%);攻擊類市場(如:市場空白較多,成長率大于50%甚至更多)。對不同類型的市場進行歸類分析,除了所有市場都要求任務達成率之外,不同類型市場要關注不同指標:對管理類市場,由于市場不穩定,有負成長趨勢,所以要重點關注“零發貨客戶”指標,小心市場萎縮。對攻擊類市場,由于可開發空白較多(這類市場不應該有淡季,應該逐月增長,因為有很多空白網點待開發),所以要持續關注逐月增長率,同時成長率低于20%說明進攻速度放緩,應予關注。對成長類市場,重點關注成長率,保證市場穩定。
提示:①一個成長類市場可能由于每月數據波動當月數值變的好像是攻擊類,所以要看該市場3~6個月走勢,而非一個月。一旦該市場3~6個月走勢確定已經進入另一個類型(如成長類變成攻擊類)就要改變該區域的投入策略和數據分析方法。②總經理對各類型市場甚至各重點區域要給出明確并且連貫的目標和方向。如:“任何區域首先看達成率,其二價格低于公司水平的要持續提升價格和高價產品占比。攻擊類市場的成長率必須高于50%,而且每月要環比增長等”,避免出現區域面對一堆指標,這個指標好,那個指標差,總是被批評,失去方向和積極性。
4、顏色管理
在分類分析的基礎上做顏色管理,讓銷售內勤在制作報表時對優劣數字用不同顏色予以標注,方便總經理一眼發現問題。
1)顏色定義:紅色代表達標和好消息,綠色代表不達標和壞消息。
2)明確標準,如:
任務達成率:超過時間進度且超過公司進度標紅,反之標綠。
成長率和增長率:超過同類市場(成長類、管理類、進攻類)平均值,同時大于零,標紅,反之標綠。
注:不同類型市場成長率增長率差異非常大,所以要和同類市場比較。
5、使用銷售數據分析快報。每周出一期,把同類市場從多個關鍵指標對比指明優劣區域。這個方法的原理和檔期任務考核相似,都是縮短考核周期,不同之處在于多維次綜合分析。
說明:
①、把不同類型的市場放在一張報表分類比較才客觀,所以是“分類分析快報”。
②、正常情況,該快報一周一次,業績出問題時可以應實際需要機動截取時間段來分析。同時這張表要每次把前幾次的報表套起來看,如:第一二周快報出現的問題區域,后面要持續關注第三周第四周有沒有改善,有沒有持續上“黑榜”。
③、不同指標在差值欄顯示的內容不一樣——達成率和重點產品達成率差值欄表示的是和時間進度的差值,成長率增長率顯示的是與同類市場平均值的差值。
④、異常說明綜合評價欄,表達的是這個區域的其他指標內容以及本表的綜合評價,如:“廣西區域成長率增長率達成率本期均上倒數三名黑榜,高價產品本月截止目前較去年下滑60%,平均價低于公司平均值又下滑0.03元,發貨客戶減少兩名,請大區經理見報后立刻走訪廣西市場,一周內拿出診斷報告,整改方案,并看到日發貨量的改善。
回顧:
營銷總經理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靠什么?首先靠數據分析模型和敏感度。
Ø 每天監控“當日業績數據”,讓你聞風而動,不放過一絲危機,團隊不敢有一天松懈。
Ø 每天監控“累計進度”和“檔期任務達成”,再使用“銷售數據分類分析快報”讓你做到管理業績進度而不是被業績進度管理。
Ø 隨時關注“進貨客戶數”、“客戶經營品項數”、“產品結構”、“區域結構”、“客戶結構”,讓你可以敏感的發掘銷售質量的異常動向,并做事前管理。
Ø “顏色管理”、“三維分析法”、“6個月縱向分析法”、“區域分類分析法”,讓你能夠對不同類型的市場針對性分析,而且最終找到罪魁禍首,有的放失進行管理。
營銷總經理分析數據,僅僅靠經驗肯定會丟三落四,要使用固定的數據分析模型。這是營銷總經理的基本功,必修課。剛開始會很難,難度會隨著對模型的習慣和熟練而降低,你會從中找到“穩坐軍中,而知天下大事”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