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是在中國開展知識服務,這是一個大有機會的市場,但同時也是個挑戰巨大的市場,因此我們在這樣一個市場上要有非常好的發展,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則:一是進取而不是平穩,當我們能保持與同業一樣的發展水平,我們能夠生存,但如果我們超越同業的發展水平我們才能有吸引力,我們的心態可以歸零,但歸零的目地是永遠用積極的心態再出發;二是生態對單一,做一個知識服務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在做好專業分工的基礎上左顧右盼,因為我們要有專門的投入點,但不能僅僅因為這一點而保證我們的成效最大限度的發揮,所以大家看自己分工以外的業務線,如果用一種發展生態的目光來看,就知道適當的支援、關心與合作,可以讓我們自己所在的分工領域機會最佳化,在做好本分的前提下注意互動與交流,我們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三是自我驅動而不是只能聽從,一個組織當然有自己的號令體系與秩序,但是知識服務領域富有自己的動態性與變化性,因此好的管理者在大的組織框架內要具有建設性加以洞察與變通的能力,設定目標,創新措施,而不是墨守成規,等到指示,即使一些很前沿的創造也未嘗不可,至少應該在遇到困局時候不是簡單提問,而是設想有一定的選擇解決方案;四是要有洞見而不是淺表的應對,知識管理中的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三思而后行,需要我們在見識的積累中超越見識,在現象的觀察中洞穿現象,知識管理者必須是辛勤的思想家,還是勤勉的行動家,是行動中的研究者,是研究著的行動者,行中有思,思中有行,這樣就能比行動者更有高度,比思想者更有落實度;五是要開放而不是自限,我們遇到的其他知識管理者又是好的知識管理者,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有自己自圓其說的方法與工具,因此知識管理者需要互相尊重,給予別人余地,但又要能善于用說服溝通的方法來取得共識,求同存異,給探索與差異以更多的余地,即使是強勢的知識管理者最多能做到柔軟的專制,這個時代絕對的強硬已經不能在知識服務圈混了。
知識服務的管理者,就他們思想的性質來說是改良主義者,即使有時候屬于激進的改良主義者,他們總是從新知識與新工具中尋找漸進的路徑;同時知識管理者又往往是創業經理人,對于新知識與不確定性感興趣,也對管理不確定性有成就感,這樣一種挑戰與接受挑戰的過程,決定了知識服務管理者的動靜結合的特性。當然,知識服務管理者不能容忍欺騙,也不能接受不公平,即使一些想象的不公平,而解決之道是在知識服務的環境中有更多的公開性與溝通性。你說,這容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