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隨著全球化向中國市場的迅猛推進,跨國公司與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愈演愈烈。與此同時,新的營銷理論不斷走進學界、企業界的視野,從定位競爭、藍海戰略、長尾理論、戰略營銷、水平營銷到如今硝煙彌漫的網絡營銷戰、日益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社交化新略,中國市場無不成為這些前沿理論的試驗場。從總體上看,中國企業和營銷人對西方營銷理論的認識難免失之偏頗。人們常常把營銷掛在嘴上,實際上更重視的還是銷售層面的東西,甚至把營銷與銷售劃等號的大有人在。客觀地說,是中國市場發展的階段性限制了人們的認知和眼界。
對營銷、銷售概念的定義和學理追溯似乎無足輕重,然而在市場實踐中,營銷和銷售的思考邏輯、職能分工十分不同。學界多認為,營銷是從市場調研開始的,成功的營銷是對消費者行為及其心理的深入洞察。營銷者首先要考慮的是,應該為客戶提供什么,以及如何塑造客戶價值主張。銷售是營銷戰略的落地,是對客戶價值的交付。你可能認為市場調研并不重要,那些看似科學的調研活動都是在做無用功;你也可能認為顧客并不知道他們需要什么,你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改變客戶的心理期待。無論你持何種觀點,你都需要回歸到營銷的起點思考問題,即你以什么樣的產品或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
所以,營銷的首要命題是“生產什么”,如果企業違背了這個基本命題,再大的銷售投入都會大打折扣。換句話說,好的營銷可以使銷售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營銷不力,銷售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從這種意義上說,營銷比銷售重要得多,正如德魯克先生所言:市場營銷的目標是使推銷成為多余。然而,中國市場環境的多元化、復雜性,客戶需求的多層次、多樣性,造就了日益繁多的營銷誘惑。當企業想當然地弄出一堆新品來,作為銷售人你會怎么辦?即便企業不失營銷章法,認真調研、精心策劃,抓住了客戶需求卻輕視了競爭對手,企業很快就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淖,這時候你又該怎么辦?雖然銷售并非企業唯一的救命稻草,但是,把銷售的功用發揮到極致卻至關重要。
如果說營銷首先是一門科學,銷售首先則是一門藝術。營銷所要解決的往往是群體化策略,就其本質來說,營銷無疑是戰略性的。營銷的市場形態也是以要素組合存在的,而營銷要素的組合首先就是戰略問題。因此,營銷更是一門戰略的科學、思想的藝術,它更需要宏觀思維、總攬全局。而銷售的本質是戰術性的,它所面對的往往是復雜的個體,因而更加考驗銷售者“臨門一腳”的嫻熟技巧與綜合素質,它更是一門洞悉人心的藝術、人際溝通的藝術。銷售的道法還在于,愿意做和喜歡做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它更需要專業知識、市場經驗和個人魅力,為銷售而銷售必定成不了氣候。成功的銷售者往往都是百里挑一的人精,是情商、財商、智商都健全的達人。不被市場無情摔打,不被浪沙洗盡鉛華,你就無法領略銷售的真諦、成功的愜意。
孫強先生將他的新著《中國服裝市場拓展第一書》發給我,囑我為它寫篇序言。其實,為一名尚未謀面的作者和新書造字,并非好差。但從這本書里我讀出了他的努力和收獲,感覺到他對服裝市場與銷售人生的熱愛和鉆研。這本書針對性強,所述問題和解決方法直截了當、緊扣機關,可謂服裝市場拓展的入門手冊。將自己的銷售心得成書立言,大概很多人都能這樣做。但是,既要向讀者講清怎么做,又要向讀者講清為什么,僅有銷售經驗和商品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換句話說,不僅要有實操技能,還要具備理論功底,否則就上升不到營銷的高度。這本書講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實務操作,但對銷售問題的發現、解決方法的提煉,足見他對服裝市場的熟稔和見解。希望他以銳利的營銷之眼洞察市場、深入一線,與讀者分享更多收獲。